第8章 如果,我依舊選趙國呢?

字數:7344   加入書籤

A+A-


    秦國,世居西隅。
    自孝公起,頒布求賢令。
    凡出奇計強秦者,與之分土。
    商君變法,助秦國脫胎換骨。
    越來越多的人才也注意到了秦國。
    隻要他們有能力,便可得到重用。
    商鞅,張儀,範雎……
    代代秦相皆可攪動天下風雲!
    對文士而言,去哪都是打工。
    為何不挑個好點的老板呢?
    秦國的確是不懂文事。
    可他們尊重文事!
    隻要有才能,便可脫穎而出!
    這是別的國家所不能給的。
    就如趾高氣揚的姚賈。
    若無秦王,焉有他的今日?
    能力很重要,舞台更重要!
    沒有合適的舞台,必定處處碰壁。
    其餘使臣麵麵相覷。
    他們心裏也都是暗道不好。
    秦國開出了極高的條件。
    甚至舍得拿出六座城邑!
    趙國恐怕是不會拒絕。
    “不知其餘使臣能開出什麽條件?”
    中年人緩步走出。
    他手握王詔,看向公孫劫。
    “公孫先生,某為燕國使臣。”
    “任太子太傅。”
    “太子丹自歸國後,總掛念先生。”
    “聽聞先生受了委屈,故遣某使趙。”
    “燕國出自姬姓,立國已有八百年。”
    “昔昭王複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
    “重用樂毅合縱攻齊。”
    “又令秦開破東胡、征朝鮮,盛極一時!”
    “今太子丹也有強國之心,懇請先生入燕。太子丹立下盟誓,若先生願意輔佐,他可與先生共治燕國。”
    “承蒙太子信賴。”
    公孫劫隻是抬手示意。
    他和太子丹當然也有些交情。
    但隻是君子之交,淡泊如水。
    當時太子丹質於邯鄲。
    他與太子丹聊過幾次。
    覺得這人太過迂腐。
    沒有半分做大事的魄力。
    就有點類似秦末的扶蘇。
    就他在曆史上幹的事,也很愚蠢。
    將國家希望,寄托在個刺客身上。
    想著行刺秦王。
    不論成功與否,燕國必滅。
    秦國虎狼會帶著滔天怒火,攻打燕國。
    屆時便是不死不休的屠城。
    隻為了給他們大王報仇。
    如此不顧後果的決策,就是蠢!
    他給過太子丹建議。
    讓他效仿趙惠文王,弑父上位。
    就算弑父,私德有虧又如何?
    國君最重要的是能力,而非德行。
    彼時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
    敢戰而常勝,國力空前強大。
    可謂山東六國之首!
    但被太子丹斷然拒絕。
    還斥責他心腸歹毒!
    自那後,公孫劫就沒啥好臉色。
    他去了燕國,恐怕也會處處受製。
    現在說的好聽,也隻是畫餅而已。
    就像當初趙王遷還給他下跪。
    說此生必定不會辜負相邦。
    可結果呢?
    這種話聽聽就好。
    ……
    李牧雙手緊緊握拳。
    時不時看向趙王遷。
    難道大王就看不到這些嗎?
    他們前腳放出廢相的消息。
    五國使臣便急不可耐的趕來邯鄲。
    為此更是開出無比豐厚的條件。
    就是為了邀請公孫劫歸國。
    如此還不能證明他的能力嗎?
    趙國放走公孫劫,會後悔的!
    他幾乎是用上哀求的眼神。
    可趙王遷卻始終視若罔聞。
    就好似是壓根沒瞧見。
    舉起酒樽與群臣對飲為樂。
    “諸位的心意,寡人都明白了。”
    “可建文君終究曾是相邦。”
    “他要去往何處,還得看他的。”
    趙王遷似笑非笑,看向公孫劫。
    他其實巴不得公孫劫去秦國。
    在他看來,公孫劫就是名過其實。
    他不否認確實有些本事。
    可總是喜歡折騰。
    最後就是功大於過。
    對國家而言並無好處。
    現在對趙國威脅最大的就是秦國!
    秦國已經滅韓,劍指三晉。
    公孫劫去了秦國反而更好。
    要是搞幾回變法,秦國也得垮!
    關鍵會讓秦國離心離德!
    那趙國不就安全了嗎?
    他會讓公孫劫自己選,也是別有用心。
    山東六國最大的敵人就是秦國。
    他也不好拒絕魏楚四國。
    可要是公孫劫自己選的呢?
    好處都歸趙國。
    黑鍋那自然都是公孫劫的。
    屆時更能坐實公孫劫是秦狗的事實。
    畢竟四國出使,可他偏偏選了秦國。
    這不是秦狗是什麽?!
    ……
    公孫劫也都明白。
    他緩緩站起身來。
    看了眼對麵無比緊張的李牧。
    這是他給趙王遷的最後一次機會。
    “若劫依舊選擇趙國呢?”
    “不知大王能否讓劫官複原職?”
    “公孫先生!”
    姚賈頓時急眼了。
    你們君臣玩我們呢?
    他們可都是帶著十足的誠意前來。
    結果給他們整這出?
    公孫劫隻是抬起手來。
    示意他們勿要多言。
    這是他欠李牧的。
    所以,他願意給趙王遷次機會。
    此次過後,便恩怨兩清。
    李牧見狀是連忙走出。
    “臣跪請大王同意!”
    “建文君有經天緯地之才。”
    “我趙國,離不開建文君!”
    言罷,他便長跪不起。
    他是武將,有著自己的尊嚴。
    可他不願看著公孫劫就這麽走了。
    如此,趙國就真的沒希望了!
    現在,不論他是跪著還是站著。
    隻要能讓公孫劫留下,他都願意。
    “嗬,武安君這說的什麽話?”
    “不是大王不留,是建文君嫌我趙國小。”
    郭開則是笑嗬嗬的跳了出來。
    他看著李牧,不屑冷笑。
    “武安君不如先問問清楚。”
    “建文君真的願意留在趙國?”
    “在我看來,他早就想走了。”
    “怕是早些年就和姚使接觸過。”
    “否則姚使又豈會高價賣糧給他呢?”
    郭開麵露譏諷。
    其餘百官皆是紛紛附和。
    “如此相邦,誰愛要誰要。”
    “竟然暗中花高價自秦國購糧。”
    “建文君是趙國還是秦國的相邦呢?”
    公孫劫沒有理會這些人的聲音。
    他隻是抬頭看著趙王遷。
    傲然而立,如寒梅綻於雪中。
    隻要趙王遷點頭。
    他可以既往不咎!
    這是他最後報答李牧的方式。
    姚賈則是差點沒笑出聲來。
    還真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他其實還有些擔心公孫劫不選秦國。
    屆時不論是楚國還是魏國,都很麻煩。
    沒曾想,郭開就把人往秦國推。
    關鍵舉得例子更是愚蠢至極。
    高價買糧?
    廢話,買的可是軍糧!
    是從秦軍糧倉勻出去的。
    還得千裏迢迢運至趙國。
    若不漲價賣,秦國不成資敵了?
    而且就算漲價,秦國反對聲也甚多。
    認為就該看著趙國內亂。
    讓他們糧食耗盡!
    是秦王政力排眾議。
    決定給公孫劫個麵子!
    結果公孫劫成了通敵叛國的秦狗?
    現在姚賈是愈發的佩服秦王。
    區區十萬石糧食,就能讓趙國內鬥。
    這筆買賣可太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