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禦史中丞馮去疾,伐趙
字數:7992 加入書籤
馮去疾緩步走出。
他鬢角微白。
年齡與李斯相仿。
大概都是四十來歲。
手握玉圭,冠帶齊全。
作為禦史中丞,地位也不低。
為三公禦史大夫的副手。
統領侍禦史和諸郡監禦史。
可命侍禦史按章糾彈百官。
雖是副職,然權力尤重。
非忠厚良臣,不可擔任!
馮去疾能擔任此職。
足見秦王政對他的信任。
其先為上黨郡守馮亭。
當初韓王割讓上黨給秦國。
馮亭寧死不為秦臣。
率領上黨郡投降趙國。
大魔王秦昭王能忍這口氣?
寡人辛辛苦苦,終於能奪得上黨。
結果上黨成了趙國的?
不能忍,辦他!
於是乎引發了長平之戰。
馮亭戰死後,宗族分散各地。
馮去疾這支就來到了秦國。
他從郎官做起。
後來還曾出任縣令、郡吏。
最後又被調回內史。
擔任禦史中丞。
其弟馮毋擇打了好幾場勝仗。
也算在軍中站穩腳跟。
馮氏由此興盛。
在朝堂是不容小覷的新興勢力。
關鍵是秦王很信任馮去疾。
平時對他也有諸多賞賜。
見他駁斥,秦王政不由蹙眉。
“馮卿何意?”
“公孫丞相初入秦國。”
“如今已拜相封侯。”
“自當以國事為重。”
“兼任太傅,隻會耗其精力。”
馮去疾很是認真。
秦王政不由自嘲一笑。
“倒是寡人考慮不周。”
“公孫丞相,你以為如何?”
公孫劫笑著緩步上前。
“多謝馮公為我直言。”
“不過,倒也不至於。”
“教導公子而已,並不費神。”
“……”
“……”
“???”
馮去疾眨了眨眼。
最後隻是輕輕冷哼。
“那就由著丞相!”
公孫劫無奈聳肩。
他是太傅不假。
但不是說全都讓他教。
他每旬開幾堂課就行了。
也不需要教基礎的讀書識字。
教些治國的手段和思想便可。
但在群臣看來,就有點不對勁了。
公孫劫這是想要奪權?
連太傅都不願舍棄?
也是……
他好歹曾是趙國相邦。
又怎會甘心當個左丞相?
昌平君的位置,早晚是他的。
“好,那就都定下!”
“再過幾日便是正旦。”
“寡人屆時再宴請諸卿。”
“謝大王!”
群臣皆是抬手作揖。
公孫劫則是若有所思。
這就是用的曆法不同了。
趙國用的還是周曆。
以仲冬月為正。
也就是十一月過年。
而秦國則用的顓頊曆。
自獻公時期就開始推行。
因為秦國地處雍州。
不與諸侯交往。
諸侯也以夷翟之邦視秦國。
提到秦國就是虎狼、暴秦、蠻秦。
而顓頊曆的特點就是十月為正。
……
後續就廷議就照常進行。
昌平君率先起身匯報。
主要是各地糧食的收成情況。
還有郡守們的表現。
著重讚揚了南郡郡守葉騰。
一板一眼,滴水不漏。
公孫劫聽的也很認真。
和他看到的文書分毫不差。
足以證明昌平君是有真才實學的。
隻可惜,他的身份擺在這。
公孫劫暗自歎息。
他會答應為太傅,也是因為昌平君。
秦國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很多。
有一條就是嗣君未定!
此為國之大忌!
扶蘇現在隻有八歲。
完全能改過來。
華陽太後已死。
會影響到他的就是昌平君。
所以,公孫劫接過太傅這活。
收扶蘇為徒。
就是變相的削弱昌平君!
按曆史走向,他確實背叛了秦王政。
在項燕的扶持下繼承楚王。
並且在後方叛亂反秦。
害得李信伐楚失利。
這些事,公孫劫都知道。
昌平君結束後,廷臣各自匯報。
終於,中年武將走出。
他頭戴鶡冠,身著絳服。
腰間掛著美玉。
高八尺有餘。
身形極其魁梧壯碩。
右手虎口還能瞧見老繭。
很明顯是精通兵器的武將。
“稟大王,今公孫丞相入秦。”
“趙國如自斷一臂。”
“今年代地巨震,死傷無數。”
“臣以為,我秦國當伐趙!”
“以報大王昔日之仇!”
王翦抬起頭來,眼神篤定。
武將們全都是躍躍欲試。
紛紛走出附和。
秦國文官武將分的並不是很清。
但將領們基本就這些。
隻要打仗,就肯定從他們中選。
在秦國混,最重要的還是軍功!
憑借軍功,能快速晉升爵位。
隻要打場勝仗,能連進數爵。
王翦如今已年過五十。
自然是想著早點開戰的好。
畢竟還要為子孫留些田宅家業。
“公孫丞相,你以為如何?”
秦王政看向公孫劫。
“你可曾是趙國相邦。”
“趙國如何,沒人比你了解。”
“若是攻趙,就由你全權負責。”
公孫劫緩步走出。
也是被秀的頭皮發麻。
秦王政就喜歡搞這套。
重用降將,再伐其母國。
就如葉騰,本就是韓人。
可後來卻帶兵滅了韓國。
活捉韓王安!
為什麽呢?
因為叛國者需要證明自己。
他們自然會更加賣力!
此外也是對降將的考驗。
如若不從,那以後也別想混。
不過,公孫劫並無任何心理負擔。
“王老將軍所言甚是。”
“為大王報仇,勢在必行。”
“不過,現在可能還未到時候。”
“代地不是巨震嗎?”
“咳咳,那隻能怪本相了……”
公孫劫麵露尷尬。
“本相提前猜到代地巨震。”
“所以令李牧帶人前去賑災。”
“代地受災的百姓並不多。”
“雖有損失,可卻尚能接受。”
王翦眯著雙眼。
隻是看著公孫劫。
你還能預判地震?
老夫咋這麽不信呢?!
“丞相莫非是身在秦而心在趙?”
“阻撓吾秦攻趙,是為存趙?”
昌文君在旁皮笑肉不笑。
陰陽怪氣的打量著公孫劫。
明擺著就是故意找茬。
“放肆!”
“大王息怒!”
冕旒劇烈抖動。
秦王政冷冷的看著昌文君。
“昌文君!”
“你可知我大秦誣告是何罪?”
“想想韓非是怎麽死的!”
“誣告者,反坐之……”
昌文君縮了縮脖子開口。
彼時姚賈出使四國,破解合縱。
韓非為了存韓,誣告姚賈。
拿他的出身說事。
說他公器私用。
用秦國的錢結交諸侯。
其實壓根就沒給秦王辦事。
秦王便急召姚賈歸國。
結果人慷慨陳詞,證明了自己。
而姚賈就以誣告罪判韓非車裂!
昌文君何嚐不是在誣告公孫劫?
“丞相,你繼續!”
公孫劫則是淺笑。
此刻心裏頭也是暖暖的。
這就是被無條件信任的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