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界首城,決戰前夕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A+A-


    郡寺鍾聲響起。
    宣告著秦國已實控城邑。
    李信眺望遠處,放下心來。不論何時,控製輿論都很重要。打仗時,往往都會控製電台等媒體。消息放出後能打壓敵人士氣,也能激勵己方。
    敲響大鍾,就是變相的宣告。
    叛亂已被平定!
    他們獲勝了!
    伴隨著鍾聲響起。
    扶蘇邁著沉重的步伐。
    提著還在滴血的短劍。
    “吾等拜見公子!”
    “叛軍賊首熊啟,已被誅殺!”扶蘇抬起頭來堅定開口,“張郡丞,將他好生安葬了。”
    “下吏遵令!”
    張良坦然抬手。
    這也都是公孫劫交代的。
    熊啟再怎麽說也是貴族,也是秦國外戚。還曾出任秦國的相邦、右丞相和郡守,哪怕是死前也都是秦國的昌平君。對這類人,往往是需要體麵些的。
    畢竟,熊啟已經死了。
    就算鞭屍五馬分屍,也無意義。
    這類人盡早蓋棺定論的好。
    免得掀起更大的矛盾。
    扶蘇沒再多言。
    他緩步朝著台階下走去。
    可下一刻,他就頭暈目眩。
    好在是李信趕忙拽住了他。
    隻是抬手試了下。
    臉色頓時巨變。
    “不好,公子發熱的厲害!”
    “快,召醫師來!”
    扶蘇能堅持到現在,已是不易。算上今年,他也就隻有11歲。從新鄭連夜趕路至陳郡,道路顛簸崎嶇。加上親手殺了他曾經最敬重的舅父,屬於是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
    終於,他還是病倒了。
    ……
    郡寺外。
    張良緩步走出。
    李信等人皆是翹首以盼。
    “公子如何了?”
    “放心,並無大礙。”張良看著他們,輕聲道:“服下湯藥後,還需好好休養。當務之急是清算叛軍,還有些見風使舵的叛軍藏在宅中。”
    “此事還是由子房和李由處置。”李信的年紀並不算大,卻是此次的頭功,故抬手道:“昌平君已死,按照郡吏慣例,將由郡丞行郡守之職,所以,子房現在就是陳郡假守!”
    “好!”
    張良認真點頭。
    這事讓張仲知道,估計又得自閉。張良投靠秦國並不長,官職卻是如火箭飆升。從縣丞變為郡丞,現在又成為假守。
    所謂假守,就是臨時工。
    但隻要幹的還行,就能轉正。
    就以陳郡來說,目前熊啟已經伏誅,郡守這職位就空了出來。按照製度,就由郡丞張良臨時頂替,並且兼任郡丞。如果表現的好,那張良後續就是郡守。秦國會外派,或自諸縣吏中提拔上來個郡丞。
    現在陳郡就是個爛攤子。
    這波清洗後,會有更多的麻煩。
    而且春季即將來臨。
    張良還要負責恢複農耕。
    這些事可不容易辦到。
    “公子就先留在陳郡,信與恬都要盡快啟程,奔赴前線。”李信抬手示意,認真道:“丞相已經下令,讓我們平叛後就要即刻前往界首城。”
    “明白。”
    張良坦然點頭。
    “此外,我還要自郡卒抽調兩千人。”李信認真開口,“他們本就是軍中銳士,我會以新鄭縣卒代替部分。”
    “我這就去準備。”
    正所謂兵貴神速,張良也都明白這道理。陳郡的郡卒比較特殊,都是軍中精銳中的精銳,也是公孫劫提前布下的。這回再征至軍中,自然是要為決戰做準備。
    熊啟叛亂就是轉折點!
    秦國就此將展開戰略反擊!
    李信來前還做了擴軍。
    現在他手裏有兩萬五千的銳騎!
    就騎兵來說,已是秦國的核心主力。千萬別覺得少,他們起碼能抵得上十萬大軍的開銷。隻要用兵得當,能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王翦和公孫劫的戰略意圖已經很明了,由王翦牽製項燕主力,而蒙武圍困城父,讓楚軍彼此無法相連。急攻城父,更能讓楚國著急。
    他們著急後會怎麽做?
    讓熊啟在後方反秦!
    李信這時順勢出兵平叛。
    徹底解決秦國的後顧之憂。
    而後他就需要繼續趕路,奔赴至界首城。此地被潁水自中穿過,位居寢丘北麵。若是向南前出,距離寢丘甚至不足百裏。
    此地幾乎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地區,最適合騎兵穿插奔襲。在秦楚主力決戰時,李信率騎兵自北向南迅速穿插,直接攻向楚國中軍。
    如此,楚軍必敗!
    李信其實和蒙恬也都商量過。
    楚國最大的敗筆就是分兵三路,還想著攻打南郡,迫使秦國東西難顧。可南郡在秦國多年經營下,已是相當堅固。加上公孫劫提前通知,葉騰早半年前就在備戰,這讓項梁帶領的五萬大軍硬是攻不下來,為秦國爭取到極其寶貴的戰略窗口。
    李由則很眼饞的看著兩人離去。
    這波伐楚可是大軍功,雙方投入的兵力已接近百萬,都是傾全國之力。秦王的態度也很明確,就是精銳盡出,就是要一波把楚國直接按死!
    打完楚國後,還剩下誰呢?
    遠遁遼東的燕國。
    連合法地位都沒有的代國。
    已是秦國附庸的衛國。
    還有偏居一隅的齊國。
    去掉衛國,這三國加起來都比不上滅楚的軍功。兩者之間的規模,根本就沒法比。李由作為郡尉已算是地方行政官吏,和軍隊其實並無太多關係,可他同樣也想要領兵征戰。
    秦國製度就擺在這。
    軍功是最快的晉升製度!
    能實打實的撈到好處!
    就以李信來說,他其實是秦王第四期的郎官。可他現在的成就,比很多第一期的郎官都要高的多,甚至是被譽為少壯派的典範!
    此次伐楚,隻要李信表現出眾。他就算不能封侯,未來也將會成為秦軍中的核心柱石!
    李由是邊走邊思索。
    公孫劫的那堂課,他也有所耳聞。嶺南,西南夷,北方胡戎,西域……這些都將會成為秦國未來的目標。
    遠的不提,就說嶺南。
    這可是東西橫跨近萬裏的疆土!
    秦國能不想要?
    等到了那天,又會任誰為將?
    不用想,就是李信!
    想到這裏,李由難免有些酸澀。他這些年來兢兢業業,其實混的也不差,在一期郎官裏麵算出色的。可被個後輩超過,他終究有些難以接受。
    他看向遠處還燒著的房宅。
    楚國,終究是要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