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公孫蒼毫,文事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A+A-


    孔子曾言筆則筆,削則削。
    毛筆早在春秋時期就有。
    後世也出土有大量的文物。
    隻是造型與後世有所不同,筆頭的毛是在筆杆外圈,而後以漆線牢固。所以筆杆都比較細,有的甚至是以木枝為杆,而且還有些彎曲。
    公孫劫這些年都沒捯飭過。
    一來是沒必要,二來是不太懂。
    有時提筆想起來,過半個時辰又忘了。
    反正能湊活著用,也就沒管。
    自滅齊結束後,蒙恬就被調至上郡任郡尉。包括李鮮在內,也跟著去當了個縣尉。他在上郡厲兵秣馬,督造長城,主要就是防範北方胡戎。
    秦國伐楚之時,匈奴是趁機南下搶占了河南之地(後世的河套)。秦國也沒功夫搭理他們,畢竟光顧著滅楚忘記打匈奴了。
    經秦廷商議,決定連接燕趙秦三地長城,屆時東西橫亙萬裏。秦始皇看的很遠,他要以長城為起點,對胡戎發起反擊!
    他要打的不僅是匈奴!
    而是所有的胡戎部族!
    大月氏,東胡,林胡……
    他們全都跑不掉!
    是的,長城不是隻能用來防守。
    在雄主手裏,也能用做進攻!
    而秦國最擅長的就是進攻!
    蒙恬作為邊郡郡尉,就是一把手,軍政大權幾乎皆在他的手上。他雖是以武功聞名,但同樣也能躬操文墨。這年頭文武不分家,要求的可都是全能。
    看看朝堂上的那些博士。
    個個都是精於劍術,擅長車騎。
    畢竟不懂些拳腳,怎麽講道理?
    公孫劫此前就曾與他說過,現有的毛筆太過劣質。在竹簡上還行,可在紙上就難有筆鋒。特別是用以書寫佐書,甚為不便。
    顯然,蒙恬一直都記著呢。
    在用壞很多毛筆後,蒙恬悟了!
    就是眼前這支與後世近似的公孫筆。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是謂蒼毫!
    秦始皇提筆著墨。
    就在上好的竹紙上而書。
    這可是藍田縣的招牌。
    以青竹為原料而製成。
    紙質柔軟,浸潤保墨。
    發墨色,易筆鋒。
    卷舒雖久,墨終不渝。
    最適合的就是用來印刷。
    秦始皇是揮毫潑墨。
    一筆一劃都很認真。
    寫的也是個【秦】字。
    隻不過是隸書的寫法。
    顯然也是花心思學習過的。
    作為處處求新求變的皇帝,秦始皇很喜歡看書,也願意花時間去琢磨。在他的臥榻之處,皆有堆積的書籍。每當有空,他總會翻出來看看。
    “這是你整理出的隸書。”秦始皇捋著胡須,放下毛筆道:“朕問過趙亥,他說以隸書印刷要遠優於小篆。隸書化繁為簡,化圓為方,便於刻字。朕也認為可行,後續便可將字板送至各個郡縣。由郡守負責印刷,將律令傳至每一寸土地!”
    秦始皇雙眼放光。
    好似看到了無數鬥食小吏奔走各地。
    他們手握木牘,捧著簿冊宣揚律令。還有無數弟子頭戴木冠,在學室中捧著書籍誦讀律令。
    一切的一切,皆在他的眼中。
    他看到秦國變得空前強大!
    是他親手打造出的千秋盛世!
    足以在曆史長河中,綻放榮光!
    “會有這麽天的。”
    “隻是需要逐步推行。”
    公孫劫自信點頭。
    兩人同時伸出手來。
    緊緊對握!
    就如在邯鄲的那一晚。
    公孫劫雖處囹圄,可出什麽大事也都知道。秦國當務之急是重整農事,整頓吏治。同時將諸侯舊有的城防摧毀,還要征調民夫徭役興修官道……
    總之,秦國還有很多事要做。
    公孫劫也是當上相邦後,才知道這位置有多紮屁股。很多決策不是一拍腦袋就行的,有的對國有利對民無利,有的會損害部分人利益……很多時候,都要做出取舍。
    說是嘔心瀝血也不為過。
    看看王綰也就知道了。
    “還有……”秦始皇神色變得有些落寞,歎息道:“朕昔日派五大夫翳為使,自隴西繼續向西而行,耗費數年終於是抵達至昆侖。可惜未能求得仙藥,無功而返,隻在昆侖山腳留下篇石刻。”
    “嗯。”
    公孫劫若有所思。
    因為他的緣故,很多事都變了。
    他記得後世在青海就有篇石刻。
    刻的就是秦始皇派人求仙藥。
    當初盧敖的詭計被拆穿後,秦始皇心裏終究還是有些不甘的。他就派五大夫翳帶領使團,在羌人和烏倮的帶領下前往昆侖。至今足足過去六年,才終於返回鹹陽……
    聽說還折損了不少人。
    五大夫董翳活活曬脫了層皮!
    進大散關時,在王旗下嚎啕大哭。
    “還好,他們總算做了些事。他們繪製了輿圖,為秦北伐做出些貢獻。”秦始皇恢複了神采,輕聲道:“寡人記得,你生於代地。父母皆被匈奴所害,是戍守邊郡的李牧救了你。”
    “嗯,是有這回事。”
    公孫劫點了點頭。
    倒是沒想到秦始皇還都記得。
    他這都是在邯鄲時說的了。
    甚至已過去二十多年。
    秦始皇望著公孫劫,心生同情。相較於公孫劫,他的出身算好的了。雖未享受過父愛,可最起碼童年時期的趙姬對他極好。不論何時,都會擋在他麵前。
    而公孫劫是尚在繈褓,就父母雙亡。雖然李牧視他如己出,可心裏終究會有種疏離感。
    秦始皇此前也曾問過李牧。
    公孫劫可謂是生而知之,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不論學什麽都很快。他在府上總是笑嗬嗬的,與李鮮他們關係都很好。可自從送秦始皇歸秦後,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
    特別是自蘭陵回來後,他被任為相邦,他就一門心思的撲在政務上。所以真要算起來,也是李牧害了公孫劫。
    “所以,朕要北伐!”秦始皇緊握太阿劍柄,冷聲道:“不僅是要蕩平四夷胡戎,更要為你報仇!”
    “那就謝過政哥了。”
    “哈哈,無妨!”
    秦始皇爽朗一笑。
    他其實也提過北伐胡戎。
    隻是遭受了諸多反對。
    他們認為現在秦國得投身建設,至於胡戎就和野獸似的,壓根就殺之不盡。好不容易擊潰他們主力,過個幾年又刷新了!
    關鍵是北方也不適合種地……
    搶來沒用啊!
    可公孫劫卻願支持他!
    公孫劫並非是為了私仇。
    用他的話說,他對父母毫無記憶。
    “現在問題就來了……”
    “阿劫,你說是先南征還是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