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秦徭,發閭左適戍!
字數:4897 加入書籤
次日。
馬車早早駛出天下之窗。
等趙亥起身時,馬車已經走遠。
“公孫丞相走的這麽早?”
“丞相素來如此。”純抬手作揖,“丞相讓我轉告建成侯,學宮地址他此前就已學好。讓你盡快抽調刑徒,盡量在三三計劃內修好。”
“好。”
趙亥點了點頭。
便看到純拍馬而走。
他久久立於原地。
最後則是幽幽歎息。
無怪乎皇帝寵信公孫劫。
瞧瞧這辦事效率……
天還沒亮怕是就已出發。
有能力的人,趙亥見過很多。
可像公孫劫如此拚命的,卻很少。
趙亥捋著山羊胡,眼眸一亮。始皇帝如此勤政,該不是學得公孫劫吧?!
……
馬車內。
公孫劫翻看著送來的文書。
主要是各郡縣的徭役情況。
他抬起頭來。
“陳君,陽武可有戍役來驪山陵的?”
“肯定有的。”陳平點了點頭,低聲道:“平的大兄因為腿有殘疾,就有幸免去戍役。”
“你可知秦國徭役有哪些?”
公孫劫放下毛筆休息。
笑意盈盈的看著陳平。
這些在《徭律》中都有記載。
也是想著考考他。
“自十六年起,秦初令男子書年,至此十七歲則入傅籍,便需服【更役】。”
陳平是侃侃而談。
對這些也都很清楚。
最開始因為治理麻煩。
秦國是以身高判斷年齡,男子六尺五寸,女子為六尺二寸就被視作成年人。隨著滅韓後,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有的人天生長得高,十三四歲就得服徭;有的人發育慢,可能得十五六歲。
這就是不公平!
經葉騰諫言後,秦始皇大手一揮。
初令男子書年!
按年齡判斷成年與否。
全都一樣!
“更役每年一月,主要是修築城牆、道路……官府雜役。吾有位鄉黨,因為橋梁次年倒塌,就需要重新反修且不計入役期。平因為早年遊學,便協助縣吏處理些政務,倒不至於幹些苦力活。”
“善。”
公孫劫點頭示意。
更役比較輕。
有些鄉吏也是更役的一種。
隻有達到四級爵位不更,才能免去更役。如果年齡達到六十歲,也能免去。隻是就秦國來說,能活到六十歲的是真不容易……
“再有就是戍役,又分為正戍和邊戍。”陳平提到戍役,臉上的表情也變了,“好在平為丞相府舍人,方能免去戍役。平在陽武時,有些人為逃避戍役,甚至是不惜自殘!”
陳平頓了頓。
提到戍役就不寒而栗。
上回他大兄來的書信就有提到。
山東之民皆是麵如死灰,沿路嚎啕大哭。他們都將戍役稱為謫戍,場麵是無比淒慘。可謂輸者僨於道,戍者死於邊!
“正戍和邊戍皆是一年,正戍至內史服徭,邊戍則顧名思義為守邊。因為戍役時間較長且需跨郡縣,往往是先發閭右。”
“然也。”
公孫劫輕輕點頭。
對陳平的表現很滿意。
這年頭的戍役能要人的命。
甚至可以讓老百姓家裏破產!
聽到戍役,往往都是膽戰心驚。
若是守邊的話,還有性命之危。
“你可知這徭律何時定下的?”
“商君時期嗎?”
“沒錯。”公孫劫笑著點頭,而後將地圖攤開在木案上,“商君時期,秦國地不過千裏。就算要服戍役,其實也沒多遠。而現在……嗬,你想想看多遠?如果遼東之人要來鹹陽,得走多久?”
陳平頓時不寒而栗。
此刻也感到膽寒。
公孫劫則是苦笑歎息。
這就是秦國的現狀。
秦國徭律可有規定,在路上消耗的時間不算在徭役內。就算在路上走個大半年,也都沒用。得戍卒抵達服役地點,經過法吏簽字批複,才開始計算時間。
杜甫曾在詩中寫過: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曆史上的陳勝吳廣,也同樣都是戍卒。按路線圖來推算,他們從陳郡至漁陽戍守,光趕路就要小半年……
公孫劫拉開簾布。
現在已經抵達至驪邑。
“你看看這些戍卒……”公孫劫麵露無奈,“正戍其實已經算好的。如果是要去守邊,這些邊戍除了搖旗助威也無他用。就拿三川郡的人來說,若調至北方守邊,光適應當地就要好久。等好不容易有些能耐,邊戍期限就又到了。”
“確實如此。”
陳平也是附和點頭。
公孫劫則長歎口氣。
關於秦朝的徭役製,後世大部分名人學者都予以批評,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之舉。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可實際並無多少效果,屬於嚴重的浪費!
比如後世的晁錯,其實就批評過秦朝的戍役政策,而後上書《守邊勸農書》。主要是提出改革邊疆治理,諫言屯田戍邊,這也算是最早的囤戍政策,可以粗暴理解為後世的生產兵團。
“陳君,如果是你又當如何做?”
“平……”
陳平頓時沉默。
這問題他還真沒考慮過。
公孫劫收起地圖,輕飄飄道:“現在的秦國,是新生的帝國,充滿朝氣。當今陛下也是處處求新求變,我想你應該也都清楚。你不能永遠都是個舍人,朝堂也需要些新人。本相雖有興趣當個伯樂,但也得要有真的千裏馬。如果隻是做些書吏的活,那肯定是不行的。”
“平明白了。”
陳平抬手道謝。
此刻的他內心難免激動。
但還是努力平複下心情。
秦國舉薦官吏,可是要受連帶責任的。公孫劫作為丞相,當然有任免權。他要提拔個人上來,甚至都無需告訴秦始皇。作為丞相,就是有這麽大的權力。
隻是鮮少有人會這麽幹。
因為這難免會有培養黨羽之嫌。
就像現在,公孫劫府上的張蒼和陳平都還未正式出仕,都屬於是丞相府的官吏。
“君上,已經到了。”
“嗯。”
馬車緩緩停靠在路邊。
公孫劫旋即走下馬車。
此刻正值晌午,陽光刺眼。
放眼望去,有著很多穿著赭衣的刑徒正在勞作。有的搬運木材,有的背著石頭,還有很多人垂於山崖。
而在他麵前則是座土城!
這座城就是驪邑!
就是為驪山皇陵而修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