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這後台是有多硬啊?
字數:7686 加入書籤
李嘉鑫等人連續講了三天。
研發基地的‘特別小組’,也堅持了聽了三天。
李嘉鑫講得頭昏腦脹,但感覺收獲頗豐,原來模模糊糊沒搞懂的地方,一遍講下來都弄清楚了。
‘特別小組’的工程師們,就感覺腦子都快炸了。
三個最難的部分,好多人都沒有搞明白。
輸出數值的手動計算、近似轉化、數值趨近性驗證,前麵兩個還好一些,大部分人至少明白是怎麽做的、難點在哪裏。
數值趨近性驗證,則幹脆沒幾個人弄明白,有些人連邏輯關係都梳理不清。
講解結束,工程師們都長呼一口氣。
他們也討論起來,“這隻是一組數據驗證吧?換一組,方法又不一樣了。”
“我已經明白了,每一次的方法都不一樣,所以要手動來進行,尤其是最後那個趨近性驗證,做不了。”
“我們的一次實驗的數據,就要驗證幾十次吧?”
“反正我能力有限,這個工作肯定參加不了。”
“我也寧願悶在實驗室……”
“……”
下一步工作就是開會討論。
石耀坤也知道難度高,但研究方法都買下來了,還能怎麽辦?
他硬著頭皮說道,“半導體模型的完善方法,大家也聽了一遍。”
“確實很複雜、難度很高,但高端的研究哪有不複雜的?這麽重要的模型,也會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我決定讓李嘉鑫擔任研發組的組長……”
話音剛落,李嘉鑫頓時擺手推拒,“石組長,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講講還行,做不了。”
石耀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李嘉鑫堅持無辜的擺手,他可不想擔任組長的工作。
研究太難了。
他講的都是張明浩講過的,到現在才梳理個明明白白。
如果換上一組數據,怎麽做?
別說是三天了,一個星期、半個月都做不來啊!
他趕忙道,“石組長,這麽重要的工作還是您來,我知道的都說了,我懂的也不比您多啊……”
石耀坤被一句話頂得滿臉通紅。
他懂個毛啊!
李嘉鑫講了三天,他也跟著聽了三天,但根本就沒有搞明白。
石耀坤黑著臉說道,“組長的事先不談,我們要組建研發小組,研發小組成員,每個月能拿到工作補貼。”
“大家可以自由報名……”
雖然沒說工作補貼多少,但一個月肯定也有幾千塊。
他說完,沒人主動報名。
石耀坤點了幾個名,結果都被拒絕了,“石組長,我的工作還忙不完呢。”
“我真沒時間做研發啊!”
“我不行,能力有限,到現在都沒搞明白最後那個趨近怎麽算的……”
一個想進組的都沒有!
在場可沒人是傻子,半導體模型完善的難度這麽高,研發進展肯定非常的緩慢,到時候再被人說能力不行,還不如不進組。
另外,進入研發組以後,原來的工作肯定會受到影響。
到時候,工作被別人頂替了怎麽辦?
再回去還有位置嗎?
石耀坤見到眾人的反應都感覺頭大,但有什麽辦法呢?
研究已經買下來了!
難道放著不用?
買斷也不是無限期的,合同上有規定,五年後,對方就可以發表成果了。
他們買過來自己搞研發,也是希望能更快的完善模型。
按照最初的想法,三個月時間完善模型,再利用模型做各類型半導體襯底計算,就能讓半導體製造技術取得突破。
技術領域,時間比什麽都重要!
現在連個研發小組都建不起來,還談什麽三個月完成……
“難道再找那個博士生?”
石耀坤思索著,歎了口氣,“還是問一下吧,對方也許有辦法?”
……
張明浩啃了幾天的資料,對於視覺光感模型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試了下《正確感知》。
可以!
“方向正確!”
“視覺光感模型和光學超材料理論結合,能實現隱形技術!”
這個結論太有意義了。
《正確感知》判斷方向正確,跟著結合進行研發的路就是正確的。
研發用的是‘光學超材料理論’,而不是真正的光學超材料,也代表不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路’也不會太遠。
“應該是靠視覺觀感的設計,再結合具有微弱光學超材料特性的材料。”
“理論構造設計,再去研究轉化……”
“怎麽做呢?”
張明浩思索著搖了搖頭,研究問題不可能短時間解決。
……
周一傍晚,一棟教學樓的西側大教室。
張明浩要做一項挑戰性的工作教學助理,簡稱助教,薛坤的助教。
薛坤交代一番,就讓張明浩先過去了。
這是一節專業選修課,是麵向整個理學部的大課,課程的名字叫《原子與分子物理》,選修的學生有近兩百人。
張明浩的工作是進行點名,隨後簡單對課程進行一番介紹。
正式上課,就交給薛坤了。
“我是這課程的助教,和你們一樣,也是學生,博士生。”
張明浩站在講台上,親切的做了個自我介紹,還把名字寫在黑板上,“以後叫我張老師,或者叫學長都可以。”
“有關課程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其他問題當然也可以,是否回答就要看心情了……”
教室裏頓時傳來一陣哄笑聲。
在進入教室的時候,張明浩還是有些緊張的,畢竟是第一次擔任老師。
助教,也是老師。
在調侃著說了幾句後,緊張感也就漸漸消失了,他進入到正規流程,“下麵來點名,抽點。”
“誰沒來,再被點到名,就是怪自己運氣不好了。”
兩百多人的大課,不可能一一點名,也就是象征性的點一些人。
他拿著學生列表喊了起來——
“王林燕!”
“到!”
“餘鋼!”
“這裏!”
“柯傑平!”
“到……”
在點了幾個名後,他忽然想到是否能用《正確感知》試試?
一試,果然可以!
《正確感知》能夠幫助確認答‘到’的學生是不是本人。
“吳曉東!”
“到!”
前排傳來一個答到的聲音,《正確感知》卻給出了否定的反饋。
張明浩停了下來,他抬頭看向前排問了一句,“吳曉東來了嗎?”
“到!”
開口的是第二排的一個男生,小眼睛、胖胖的看著很敦厚。
張明浩都看笑了,他走下講台看著對方問道,“你叫吳曉東?”
其他學生也都看過去,“那不是周傑嗎?”
“是他!”
“幫點名被抓到了……這個老師怎麽知道的?”
“難道認識吳曉東?”
有認識周傑的都開始竊竊私語。
周傑則憋得臉頰通紅,還是辯解道,“不是,我剛才聽錯了。”
張明浩笑問道,“你叫什麽?”
“周傑。”
“下次要聽的清楚點,吳曉東和周傑的音可差太多了。”
張明浩說笑地走了回去。
他挺欣賞對方的義氣,若是對方堅持說自己是吳曉東,也幹脆當成不知道。
可惜,對方沒堅持。
周傑感覺在同學麵前丟了臉,暗惱的小聲嘀咕一句,“一個助教,牛什麽牛!”
點完名,薛坤也來了。
張明浩就坐在一側,聽了一趟基礎的物理課程。
他不是學習知識,而是旁觀教學方法。
一節課,還是有收獲的。
不過他還是覺得,教學方法應該找更專業的教室。
薛坤真是不擅長教學,他就站在台上不斷講啊講,連和學生的互動都沒有。
好多學生都昏昏欲睡。
下課,學生們紛紛離開教室,周傑也是其中之一。
他記掛著點名時的尷尬,回宿舍和舍友說了起來,“今天丟人了!”
“那個年輕的助教不知道怎麽回事,好像知道我不是吳曉東。”
舍友們也隻是聽聽、笑笑,畢竟隻是一次點名而已。
周傑還是很鬱悶。
他打開瀏覽器搜索了一下‘張明浩’,想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多資料。
博士生?
什麽專業、幾年級,怎麽就當起了助教?
搜索頁麵出現了很多連接,而排在前麵的都是同一個新聞——
“學術調查委員會確定,物理係博士生張明浩涉及實驗數據造假、論文造假,東港大學決定予以清退處分!”
周傑愣了一下,馬上招呼舍友說道,“看看!是不是他?”
幾個人都圍了過來。
“清退,不就是開除嗎?也叫張明浩,應該不是同一個人吧?”
“哪有那麽巧,不可能。”
“二月份的新聞,清退也不可能這麽快入學吧……”
“誰知道呢?查一下!”
幾個人頓時開始各種搜索,網絡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人找到了三月份江州大學物理係博士生入學名單,上麵有張明浩名字,年紀一欄寫的是‘23歲’。
有人找到了微博信息,上麵是一大堆負麵討論,借‘張明浩實驗數據造假’擴大化批評國內博士教育。
最重要的是,有人找到了東港大學電磁工程實驗室的網頁。
實驗室網站裏,‘教工風采、博士名錄’一欄,還貼著張明浩的照片。
電磁工程實驗室是校級單位,實驗室網站就是象征性的,根本就沒人維護。
張明浩的學習成績拔尖,再加上年輕、長得也不錯,就成為博士生代表被貼在網站上,一直保留到現在。
“就是他!”
周傑激動的說道,“實驗造假,退學了,竟然來我們學校了!”
其他人也都驚住了。
還真是!
二月份實驗數據造假被東港大學清退,三月份就入學江州大學繼續讀博?
“這後台是有多硬啊?”
“真牛!超牛!”
“肯定背景雄厚,不是一般人,學術造假很嚴重吧?結果隻是轉了個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