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說真話(補10.7)
字數:3815 加入書籤
葉芸娘說到這裏看向金蘭軒,“我不知道你們金家為什麽又後悔要來接他。但,我在慧芳墳前發過誓,我一定會好好養大她的兒子。不讓他承受被爹娘再次拋棄的痛。”
“當初家裏並沒有拋棄芳兒,是金蘭傳假話。又聯合紫鳶害芳兒。”金蘭軒解釋,金家也是被惡奴欺騙。
“總歸是你們對她不重視。親女兒、親妹妹,出了那麽大的事。你們作為娘家人,沒有一個親人來看她,隻是派了一個被她趕走的姑姑來。”葉芸娘聽到金蘭軒解釋更生氣。
“我不信金家那麽多人,派不出一個親人來江城?”
葉芸娘的反問,金蘭軒啞口無言。
“這話我同意。金慧芳的死薑家有錯,但你們金家也是罪不可恕。”童鐵梅很讚同葉芸娘的話。說惡奴害主,究其原因也是娘家人對出嫁女兒的不重視。
就說金慧芳死了三年。若不是金慧蘭從童墨口裏知道事情真相,金家人還想不起來,來江城看看出嫁女和外甥。
葉芸娘的指責,金蘭軒無法反駁。
“我會去墳前向芳兒認錯。但,我還是想說薑霆鈞跟你就是吃苦受罪。讓他跟我,我可以給他更好的生活。”
“我不要。我不是薑霆鈞。我是李安,是葉芸娘和李軍的兒子。我和薑家、金家都沒有任何關係。”躲在門外偷聽的李安跑進屋。
“你跟著她,一輩子吃苦受累。跟舅舅走,不僅有仆從伺候,更可以送你去國子監讀書。”金蘭軒說出好處。
“我隻要娘。有娘在,沒有苦日子。”李安抱住葉芸娘,他一點不覺得現在的日子苦。
葉芸娘伸手摟住李安,“我不會讓你帶走安安的。”
“我也不會把弟弟讓給你的。”李盼跑進來。
最後跑進來的李平,抱住李安的胳膊,“二哥不走。”
“我不走。這裏是我家,我哪裏都不走。”
有兒子們支持,葉芸娘態度更堅決,不放棄自己的兒子。
被接連拒絕,金蘭軒臉色不太好。
“葉芸娘,金家不是你能惹得起的。”金蘭軒不再收斂氣勢。
“要以勢壓人?”童鐵梅放出氣勢,全部壓向金蘭軒。
金蘭軒受不住,腰一軟,差點從椅子上摔下去。
“金蘭軒,我童鐵梅把話放在這。你及你身後的金家敢對李家人動手,老娘剁了你的爪子。”童鐵梅最看不得的就是有人欺壓弱小。
“梅姐,別動怒,消消氣,消消氣。”周博文握住童鐵梅的手,勸慰。
周博文對金蘭軒的舉動很不滿意。
金蘭軒麵對安葬自己妹妹,養大他外甥的恩人。沒有一點感謝表示不說,話裏話外都是嫌棄葉芸娘窮,看不起葉芸娘。
葉芸娘再窮,也把李安好好養大到5歲。再說看三個孩子的穿著,都是新衣服,布料也都是相同的布料。親子、養子從穿越上,葉芸娘沒有一點區別。
金蘭軒也反應過來,自己做的不好。但跟一個寡婦道歉,他拉不下臉,臉板著。
“金公子,我知你想帶走安安是為他好。”葉芸娘開口打破屋裏的沉默。
“娘,別不要我。”李安慌張。
“娘,不要讓弟弟走。”李盼也害怕。
“二哥不走。”
“娘怎麽會不要你。”葉芸娘安撫李安,“你滿月不久,我就進薑府做你的奶娘。可以說,你是吃我的奶長大的。
在娘心裏,你和盼兒、平平都是一樣。我這一生,沒有別的追求,隻想你們仨個都好好的。
金家是你的外家。他們願意對你好,你也樂意接受他們。
娘不會難過,隻會高興。我兒子多有更多的人疼愛。”
葉芸娘表明自己態度,她接受金家人對李安好,但要帶走李安不同意。
“哼,不就想要好處。說吧多少銀子?”金蘭軒認為葉芸娘扣著李安不放,就是為錢。
“你能給多少?”葉芸娘拍拍李安的背,示意他別衝動。
“1000兩銀子。”金蘭軒覺得這些很多了。
葉芸娘笑,“金公子真的不如你妹妹。當年我陪著小主子進了一趟人販子窩。夫人賞了我兩張千兩銀票還有一大包的首飾。安安在你這個舅舅的眼裏,真不值錢。”
金蘭軒聽到此,臉色不好,“我給你5千兩。”
“5千兩不多。”葉芸娘對5千兩銀子,沒有一絲心動。
“你胃口真大。”金蘭軒覺得葉芸娘太得寸進尺。
“不是我胃口大,是金公子你太無情,太會算計。“葉芸娘收起笑容,“我猜金公子來江城帶走安安,應該是為在這二位麵前表現。而不是真心心疼你的妹妹,心疼你的外甥。”
葉芸娘注意到金蘭軒對周博文很恭敬。也注意到,在自己說起金慧芳的慘狀,金蘭軒眼底有不在意,有嫌棄,有怨恨,但就是沒有對親妹妹的心疼。
金蘭軒的態度,讓真心疼愛李安的葉芸娘怎麽舍得把兒子交出去。
童鐵梅對葉芸娘的印象又一次改變,扭頭看向周博文,“這就是你交好的朋友?”
周博文沒有說話。
就是他的沉默讓金蘭軒心驚。
“你胡說。少拿你那見錢眼開的心思來猜測我。”
“蘭軒,你失禮了。”周博文聲音不變,但金蘭軒聽出他的警告。
“你先去給你妹妹上炷香。”周博文打發走金蘭軒。
金蘭軒心有不甘,但不敢違抗周博文的命令,應了聲“是”離開李家。
金蘭軒離開,葉芸娘也讓三個孩子回屋。
“你為什麽不考慮我兒子?”童鐵梅直接問。
“貴公子年少有為,值得更好的。”
“你就不錯。”
“我出身農戶,有三個兒子要養。不耽誤童公子。”
“你說真話。我考慮考慮幫你擺脫我兒子。”
“說真話,你就會幫我?”
“是。我童鐵梅說話一言九鼎。”童鐵梅保證。
葉芸娘思索一番,“好,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