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購買戰馬,赦令送達

字數:5950   加入書籤

A+A-


    扈三娘委屈巴巴看著武鬆...
    這架勢,武鬆如果解釋不好,扈三娘就要當眾哭給武鬆看。
    “怎會忘了三娘,你和二寶跟著我,我身邊須有信得過的。”
    聽了這話,扈三娘心中轉喜,冷哼一聲不說話,臉色卻紅潤了。
    見扈三娘少女作態,何正複、張吉兩個老人家搖頭暗笑。
    “魯智深、楊誌他們何時能到?”
    戰事緊急,蔡京他們又想武鬆早點出發。
    趙楷擔心時間太久。
    “他們早有準備,隻等赦令到了,便能趕來。”
    “如此,我先去樞密院。”
    何運貞留下和趙楷寫文書,其他人起身退出王府。
    張吉、何正複兩人回去準備。
    徐寧、淩振也各自回去吩咐好家裏的事情,準備跟隨武鬆前往渭州府。
    回到宅子裏,武鬆把李馨找過來,問庫房還有多少銀子。
    李馨說傳道書舍那邊每月都有分紅過來,白銀如今還有170萬兩。
    盧俊義聽著,驚奇道:
    “師弟的家私不少啊。”
    “都是寫書賺來的。”
    說到這裏,武鬆才想起回清河縣探親的時候,又寫了一部《西遊記》。
    “二寶,把我那部手稿送到傳道書舍去,交給他們東家李庸。”
    李二寶回房拿了書稿,馬上送往傳道書舍。
    “師兄可知相馬之術?”
    “我不懂,小乙懂。”
    燕青說道:“曾跟人學過相馬,略懂些皮毛。”
    “你跟我去一趟馬市。”
    “師叔差遣,我便去。”
    武鬆回頭把扈三娘叫過來,讓她跟著去。
    扈三娘也不問為什麽,隻要跟著武鬆,幹啥都行。
    武鬆出門,到了外城馬市,那裏有契丹人販馬。
    燕青挨個看,最後選定一家。
    武鬆找到販子,問他有多少戰馬?
    販子反問武鬆要多少?
    武鬆伸出手掌,販子哈哈笑道:
    “區區五十匹馬,我有的是。”
    “不,我要五千匹馬!”
    販子愣了一下,隨即怒道:
    “你這廝消遣我!”
    在北宋時期,馬匹極度缺乏,因為宋朝人不會養馬。
    所需的馬匹,特別是優質戰馬,一般從大理國進口,數量有限。
    遼國當然也有馬匹,但是戰馬這種東西屬於戰略軍備,遼國禁止出口,就像大宋禁止鐵器出口遼國一樣。
    走私當然存在,但數量有限。
    武鬆開口就要五千匹馬,這聽起來就不是真的。
    所以販子很生氣,說武鬆拿他開玩笑。
    “我叫武鬆,聖上欽點的宣撫副使,馬上要往西夏打仗。”
    “我需要戰馬,而且就是五千匹!”
    販子這下認真了,不過,武鬆要求的五千匹,他還是做不到。
    “原來是大宋狀元當麵,五千匹馬沒法子。”
    “莫說我不行,便是整個馬市加起來,也弄不到五千匹馬。”
    武鬆問道:
    “你是契丹人,你可知道契丹如今內亂了?”
    “並不知曉。”
    “你回去打探消息,便知道會寧府那邊亂了,女真人造反了,如今遼國正亂著,你趁亂弄五千匹馬,不是問題。”
    販子將信將疑,武鬆繼續說道:
    “你若能弄到戰馬,送往渭州府,我許你一匹馬70兩銀子。”
    如今市場行情,一匹戰馬價格在30兩左右,這是優質戰馬的價格。
    武鬆許諾70兩銀子,價格翻了一倍,非常誘人。
    果然,販子舔了舔嘴唇,目光貪婪。
    不過,光憑一句話,販子也不敢就相信。
    “若是你誆我,又當如何?”
    “做買賣的,哪有一本萬利,你若是想要這銀子,便弄戰馬來,多少我都要!”
    販子暗暗咬牙,點頭道:
    “好,我且先探探口風。”
    和販子談完,武鬆又找了幾家,以同樣的條件許諾。
    離開馬市,扈三娘好奇問道:
    “二郎,你不是步兵都總管麽?為何買戰馬?”
    “西夏、遼國厲害的是騎兵,我也需要騎兵。”
    扈三娘微微點頭,這個好理解。
    “這支騎兵,由你統領,是我的親衛!”
    “啊?我?好!”
    扈三娘大喜。
    上午在鄆王府沒有給她安排職務,原來留著最重要的給她。
    “二郎放心,我一定帶好兵馬,守衛你的安危!”
    武鬆笑了笑,牽著扈三娘的手往回走。
    ...
    太師府。
    童貫拿著一份名冊,放在桌上。
    “這是今日武鬆舉薦的,鄆王送到了樞密院。”
    蔡京仔細看過,冷笑道:
    “何正複是個文臣,擔任河西轉運使,尚可。”
    “張吉擔任馬軍都總管,可笑,這廝跟著先帝打過幾次仗,便自詡懂軍事。”
    童貫眉頭微微一動,感覺蔡京把自己罵了一頓。
    “徐寧..淩振..魯達..楊誌..哈哈哈,雞鳴狗盜之輩。”
    蔡京把名單丟在一旁,感覺十分可笑。
    “那太師的意思,允了他?”
    “自然是允了,此等烏合之眾,能成甚事。”
    “好,那我便允了。”
    童貫把名單收起來。
    蔡京囑咐道:
    “讓那武鬆早早上路,休要拖延。”
    “曉得,這武鬆必敗。”
    童貫拿著名單,欣然回樞密院。
    ...
    二龍山。
    一輪寒月掛在天上,魯智深和楊誌、時遷、曹正四人坐在外麵喝酒吃肉。
    中間燒了一堆篝火,幾十個嘍囉圍在一起說笑。
    今天魯智深下山,搶了一戶貪官。
    那人是劍南道的知州,剛剛告老還鄉,貪汙了幾十萬兩銀子,堆在庫房裏。
    時遷先下山,探得虛實,魯智深、楊誌帶著嘍囉隨後殺入。
    把那狗官殺了,奴仆遣散,銀子一半分給周圍百姓,一半運到山上。
    楊誌喝了一碗酒,抬頭看月,說道:
    “二郎去了許久了,怎的一直不回信。”
    比起其他人,楊誌更想沙場立功。
    身為楊家後人,卻落草為寇,對他來說是個恥辱。
    魯智深笑道:
    “二郎也須時日安排,莫要焦急,且再喝兩碗。”
    時遷嘿嘿笑道:
    “楊製使莫要憂愁,我在京師待過些時日,二郎的能耐是見過的。”
    “他說能赦免罪責,那就一定能。”
    正說著,放哨的嘍囉大喊道:
    “有人上山了。”
    魯智深連忙抓起禪杖,楊誌也掣出寶刀,衝到上山路口,時遷早已爬到高處張望。
    “噫?好快!”
    時遷剛剛說完,人影已經落在山頂。
    “你是甚麽人!”
    魯智深吃了一驚,來人速度太快了,很不尋常。
    “兩位頭領可是魯智深、楊製使?”
    “正是灑家,你是何人?”
    “在下戴宗,二郎托我送信來的。”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神行太保戴宗。
    離開京師後,戴宗日夜不休,兩天便到了二龍山,著實神速。
    “呀,原來是神行太保戴院長,二郎早提過你。”
    “來,坐下說話。”
    戴宗連續奔跑兩天兩夜,也著實累了。
    坐下來,先喝了兩碗酒,再從懷裏掏出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