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軍調動,必殺武鬆

字數:6162   加入書籤

A+A-


    興慶府。
    這裏是西夏的都城,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
    任多洗忠的戰報送進皇宮。
    西夏皇帝李乾順坐在樞密院,臉色陰沉,樞密使香都站在一旁不敢說話。
    門外進來一個中年男子,對著李乾順行禮:
    “拜見兀卒!”
    “坐。”
    此人是西夏中書令李光信,就是西夏的宰相。
    李光信是皇族,還是李乾順的弟弟。
    西夏所在區域,以前是大唐的國土,這裏的人還殘留著大唐的製度。
    中書令就是從大唐時期傳承下來的製度。
    中書令是百官之首,樞密院則是最高軍事機構。
    李乾順指了指桌上的戰報,語氣冰冷中帶著憤怒,說道:
    “察哥死了。”
    簡單的一句,李光信悚然一驚,慌忙抓起桌上的戰報。
    看過後,李光信驚訝道:
    “武鬆?此人不是宋國的科舉狀元麽?”
    樞密使香都說道:
    “就是他。”
    李光信覺得不可思議,問道:
    “這武鬆我知曉的,宋國清河縣人,參加科舉,去年中了殿試狀元。”
    “他還寫了幾本書,我都看過,是一個做學問的人,怎麽會...”
    作為西夏的宰相,李光信對大宋的情況很了解。
    特別是宋朝的大臣,他一直很關注。
    武鬆是大宋朝堂上的風雲人物,李光信自然格外關注。
    《傳習錄》《四書章句注解》《三國演義》《三字經》...
    武鬆寫的幾本書,李光信都看過。
    對於武鬆的評價,李光信就是兩個字:
    書生!
    這樣的人,在宋朝很風光,很有前途。
    但是,在西夏人看來,這樣的武鬆就是廢物!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西夏以武立國,鄙視科舉讀書!
    聽說徽宗派遣趙楷、武鬆為將,出征西夏,李光信嗤之以鼻,預言察哥必能斬了武鬆。
    萬萬沒想到,察哥死在了武鬆手裏。
    李乾順臉色很差,說道:
    “我不管為甚麽,我隻要武鬆的首級!”
    “你們說,派誰去?”
    李光信看向樞密使香都,說道:
    “獻王阿惠在卓羅和南軍司,去年擊破童貫,獻王也曾參戰。”
    “我舉薦獻王接管靜塞軍司和西壽保泰軍司,任多洗忠由獻王統領。”
    說起任多洗忠,李乾順明顯不高興,罵道:
    “任多洗忠屢次兵敗,我要將他捉回來斬了。”
    “還有布雅,身為靜塞軍司監軍使,居然被燒了營寨,廢物!”
    “將布雅的族人捉了,全都絞死!”
    樞密使香都勸道:
    “如今用人之際,可讓他戴罪立功。”
    李光信附和道:
    “微臣也這麽認為,讓他戴罪立功吧。”
    李乾順深吸一口氣,算是暫且饒過仁多洗忠和布雅。
    “派翔慶軍去!我要武鬆的首級,送到這裏來!送到我手裏來!”
    中書令李光信、樞密使香都同時拜道:
    “微臣領旨!”
    翔慶軍是西夏的軍司之一,位於西平府。
    而西平府曾經是西夏的首都,後來遷移到興慶城。
    西平府是拱衛都城的陪都,位置非常重要。
    屯駐西平府的翔慶軍是西夏最精銳的軍隊。
    李乾順派出翔慶軍,說明他真的很生氣了。
    “讓監軍使重貴去,告訴他,我隻要武鬆的人頭,其他的我不管!”
    “微臣領旨。”
    李乾順正準備離開,門外來報,說承天寺慧光大師求見。
    很快,一個滿臉橫肉、腰粗十圍的僧人走進來,身上披著黑色袈裟。
    “小僧見過兀卒。”
    “大師怎來了?”
    “隻為師弟鳩摩羅死在宋國。”
    鳩摩羅被魯智深陣斬,屍體掛在了懷德軍營寨。
    消息傳回承天寺,慧光怒從心頭起,到了皇宮。
    “我也聽說了,鳩摩羅大師為國捐軀,證得佛果。”
    慧光焦躁道:
    “死在宋人手裏,有個甚麽佛果,不過是冤死罷了。”
    “小僧此來隻為了請戰,要為師弟複仇,殺了那賊和尚,才算是證得佛果。”
    李乾順正愁沒有大將,這個慧光和尚武藝不俗,是個武僧,正好派他做將軍。
    “好,我便賜你為先鋒大將,去殺那賊人武鬆!”
    “小僧領旨!”
    慧光和尚雙手合掌,退出樞密院。
    李乾順又吩咐道:
    “再把嘉寧軍司的兵力調過去,此戰不能有失!”
    樞密使香都說道:
    “兀卒,區區一個武鬆,調動五個軍司,是否太興師動眾?”
    李乾順大怒,起身罵道:
    “靜塞軍司已經少了,西壽保泰軍司隻有兩萬多人,那武鬆一下打掉了兩個軍司!”
    “我再不多派些兵馬,難道等他殺到興慶府麽!”
    樞密使香都不敢回話,低頭不語。
    等李乾順氣消了,中書令李光信說道:
    “微臣這就出調令,定要殺了武鬆!”
    李乾順起身,離開樞密院。
    房間裏剩下中書令李光信和樞密使香都,兩人同時歎了一口氣。
    “中書令曾說武鬆不足慮,為何這等?”
    李光信歎息道:
    “你能料到那武鬆這等勇猛?一個狀元,不在宋國做文章,卻來我西夏打仗!”
    兩人又同時歎了口氣。
    樞密使香都說道:
    “我這邊起草調令,中書令拿去給兀卒過目。”
    香都親自寫了三封調令,蓋了樞密院的章子。
    李光信拿了調令,馬上進宮稟報。
    李乾順隻是看了看,馬上蓋了玉璽。
    調令火速送往三大軍司,西夏精銳兵馬開始調動,往西壽保泰軍司集結。
    ...
    渭州城。
    校場空地,一輛最新的拋投車固定好,幾個士兵用絞盤把托盤拉下來,固定好。
    淩振把霹靂炮放在托盤上,引線點燃,然後鬆開卡扣。
    嗚...
    霹靂炮在空中劃出一道拋物線,落在200多米外的空地。
    轟!
    霹靂炮炸開,無數碎片四散,騰起一陣黑色煙霧。
    扈三娘站在武鬆旁邊,驚訝道:
    “這霹靂炮好厲害,若是掉在士兵中間,周圍的士兵定是難逃的。”
    淩振騎著一匹馬,跑到霹靂炮落下的位置,仔細分析威力和碎片情況。
    回來後,淩振喜道:
    “二郎不愧是狀元,改良後的火藥著實厲害,定能擊穿鎧甲。”
    “那碎片也多,便是鎧甲擊穿不得,那手腳、臉麵也是要擊中的。”
    武鬆設計的霹靂炮,相當於炸彈。
    但是這個炸彈體積更大,相當於10斤的西瓜。
    武鬆沒有追求做得更大,因為拋投車力量有限。
    如果炸彈太重,射程就不夠。
    魯智深摸了摸腦門,感覺頭發有點紮手。
    “幹呆麽,這禿頭該剃一下。”
    摸完腦袋,魯智深說道:
    “二郎學問好,寫得文章,造得火器。”
    武鬆笑道:
    “讀過一些書罷了。”
    武鬆吩咐淩振就按照這個樣式,多造些拋投車和霹靂炮,還有炮手也要訓練。
    淩振都答應了,武鬆和扈三娘離了校場,一起逛街去了。
    李二寶望著武鬆離去,怏怏不樂。
    自從扈三娘出現,他這個隨從多半時跟不了武鬆,都是扈三娘陪著。
    魯智深拍了拍李二寶,說道:
    “與灑家剃頭去。”
    “師伯,我又不是和尚,剃頭做甚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