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西夏內訌,武鬆追殺
字數:6161 加入書籤
萬保掐著手指算:
“能用的兵馬還有二十萬,我祥佑軍司四萬、嘉寧軍司四萬、西壽保泰軍司五萬,這裏便有十三萬。”
“獻王那裏有七萬軍馬,另外,翔慶軍聚攏在一起,還有五千。”
聽說這裏還有五千翔慶軍,重貴心中沒有歡喜,反而湧起一股悲涼。
一月前,自己還有七萬翔慶軍,如今隻剩下一萬多。
六盤山戰役後,逃散的翔慶軍分為兩撥,一撥回到了西壽保泰軍司,一撥回到了西平府。
這次跟隨嵬名令而來的六千騎兵,就是殘留的翔慶軍。
兩邊湊在一起,剛好一萬出頭。
正說著,幾名指揮使從外麵走進來,正是翔慶軍的將領。
“將軍...”
見到重貴,幾個指揮使跪下大哭:
“還以為見不到將軍了。”
重貴觸景生情,忍不住落淚:
“起來說話。”
“坐下說。”
幾個指揮使在重貴身後坐下。
監軍使萬保繼續說道:
“算起來,我們還有的軍馬便是二十萬。”
嵬名令聽完後,問道:
“精銳還有多少?”
萬保看向重貴,說道:
“最精銳的翔慶軍隻有一萬多,鐵鷂子還有三萬、擒生軍六萬,剩下都是步跋子。”
嵬名令心中暗暗算了算...
也就是說,能用的精銳不足十萬。
西夏和大宋比起來,優勢在於騎兵。
如今騎兵隻剩下四萬,數量居然比大宋少。
總兵力上,大宋也比西夏多。
最關鍵的是,武鬆手下的二十萬兵馬,隻是關西征調的,並非大宋所有兵馬。
而西夏的兵力幾乎是全國所有的兵馬了。
西夏號稱有七十萬兵力,但那是把國內所有男子全部發動才有的兵力。
情況很不妙!
“武鬆那廝...是何企圖?”
嵬名令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武鬆到底想幹嘛?
殺察哥雪恥?
讓西夏投降稱臣?
還是割地求和?
萬保沉默片刻,說道:
“不知。”
“不知是何意?”
萬保搖頭不說話,嵬名令看向其他人,問道:
“你們呢?”
靜塞軍司監軍使布雅說道:
“晉王出使宋國時,曾當麵折辱宋國皇帝趙佶,我等還與武鬆互毆。”
“原本...原本我以為武鬆隻是為了泄憤,但晉王死後,他愈發調集兵馬,我以為..武鬆至少要我們大夏俯首稱臣。”
嵬名令臉色陰沉,說道:
“如此說來,不贏他一場,武鬆那廝絕不肯罷休。”
仁多洗忠說道:
“並非我長他人誌氣,武鬆那廝著實厲害,用兵精妙,他本人也武藝高強。”
“我等接連戰敗,折損精銳過十萬,想贏他並非易事。”
“依我看,武鬆必要進攻西壽保泰軍司,我等隻需守住,讓他曉得厲害。”
“到那時各自罷兵,兩國和談,便是上策。”
聽完這些人的情況後,嵬名令心中也很清楚。
西夏的精銳損失了一半,武鬆的實力已經超過他們。
再想說擊敗武鬆,占據大宋疆土,已經不現實。
可問題是,李乾順的旨意是殺武鬆雪恥!
而且,自己被任命為統軍使,剛剛到這裏,如果不立功,甚至不敢和武鬆殺一場,自己如何交代?
“我們改日再議。”
嵬名令發話,眾人散去。
番僧天息災和圓慧、圓法在營寨住下,隻等廝殺。
嵬名令找到獻王阿惠,他正在指揮部下集結,打算帶兵離開。
“獻王,請借一步說話。”
阿惠也不拂他麵子,跟著嵬名令進了房間。
關上門,嵬名令說道:
“武鬆屯兵二十萬,敵強我弱,獻王若將兵馬抽走,恐怕難以對敵。”
“哎呀,可是卓羅和南軍司被突襲,本王如不收複,兀卒那裏又是罪過。”
“我寫一封奏報回去,獻王且在此處暫留。”
阿惠擔心留在這裏被奪走兵權,說道:
“軍情火急,我豈能耽擱。”
“若是兀卒有旨意,我再來便是。”
說完,也不管嵬名令,阿惠帶著七萬兵馬即刻離開營寨。
聽說阿惠走了,西壽保泰軍司軍心浮動。
嵬名令傳令各軍司監軍使,讓他們穩住兵馬,不得擅動。
感覺事態嚴重,嵬名令當即寫了一封奏報,派人星夜送往興慶府。
...
西安州。
戴宗回到城內,武鬆正在盧俊義、楊可世訓練騎兵。
楊可世在種師道麾下,統領騎兵作戰,經驗豐富。
盧俊義雖然槍法厲害,畢竟沒有當過將軍,經驗不足。
戴宗走過去,說道:
“二郎,西夏剛剛派了新任統軍使,獻王帶著七萬兵馬離開了。”
“哦?新任統軍使何人?”
“黑水鎮燕軍司監軍使嵬名令。”
武鬆問楊可世:
“楊將軍,這個嵬名令甚麽人?”
楊可世在延安府多年,對西夏將領的情況更了解。
楊可世回道:
“此人奴隸出身,靠著軍功一路升遷至監軍使,為人凶悍狡詐。”
從一個奴隸,一路拚殺到監軍使,成為一方諸侯。
僅從這個經曆,就可斷定嵬名令是個狠人,絕對比察哥、阿惠厲害。
“你可曾與他交過手?”
楊可世臉色凝重道:
“二十年前,老經略,並非如今的老經略,而是種諤經略相公,和他打過一仗。”
“嵬名令突襲龍州,我那時隻是一個軍使,隨老經略救援。”
“趕到時,龍州已失陷,我軍五萬與他三萬廝殺...大敗而歸,老經略險些陣亡。”
種諤鎮守延安府幾十年,也算是狡詐的人。
而且,二十年前,嵬名令還年輕,種諤是老將,居然吃了大虧。
盧俊義聽了,說道:
“如此說來,那嵬名令是個難對付的。”
楊可世用力點頭,說道:
“此人狡詐異常,誘敵之術恐怕對他沒用了。”
武鬆兩次大捷,都是靠著誘敵出動,以逸待勞。
嵬名令狡詐,恐怕不會中計。
武鬆問道:
“阿惠走遠了麽?”
戴宗回道:
“剛剛離開軍寨。”
武鬆深吸一口氣,說道:
“阿惠此時帶兵離開,趁此機會,我先破阿惠兵馬。”
楊可世擔憂道:
“武宣撫此時出兵,嵬名令若帶領來攻,又當如何?”
武鬆非常肯定地說道:
“不會,阿惠帶兵出走,那嵬名令必定尚未掌控全軍,他不敢冒然出擊。”
“且阿惠走後,嵬名令手中兵馬隻有十數萬,我城內兵馬多於他,無需怕他。”
下了決定,武鬆當即和趙楷說了,西安州四萬騎兵集合。
同時放出遊騎兵,驅趕西夏斥候,不讓他們發現武鬆的動向。
很快,四萬騎兵集結。
武鬆為主將、盧俊義為副將,楊誌、扈三娘、李二寶、燕青跟隨。
破陣營作為武鬆的親衛參加戰鬥。
垂耳佛李吉加入後,武鬆又從俘虜中挑選一百人,任命李吉為軍使。
此時的破陣營人數到了四百。
騎兵集結完畢,武鬆帶著大軍出西城門,直接往西追殺。
卓羅和南軍司在西安州的西南方,往西可以進入西夏境內,剛好截斷阿惠的歸路。
阿惠行軍、武鬆追殺路線圖
自開戰以來,所有戰鬥都在大宋境內。
且都是被動還擊。
這一次,武鬆主動出兵,殺入西夏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