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最後決戰,西夏已亡
字數:5344 加入書籤
軍寨大門敞開,二十萬兵馬全部出發,浩浩蕩蕩殺向靜塞軍司。
為首主將是鄆王召開,身邊跟著護衛長劉誌和李二寶。
張吉為先鋒大將,盧俊義為副將,燕青跟著,戴宗、時遷在前方開路。
魯智深、徐寧、史進各自統領步軍。
朱武、陳達、楊春、曹正各自統領馬步軍跟隨。
淩振統領霹靂營在最後麵。
張吉帶著何運貞、歐陽雄,種師道帶著楊可世、楊惟中等將領,跟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往靜塞軍司。
種師道騎在馬上,看著茫茫白雪和烏壓壓的大軍,心中有些恍惚。
種家三代人鎮守關西之地,和西夏廝殺了三代人。
兩邊互有勝負,打得難解難分。
而武鬆到這裏不過半年多,居然就滅了西夏。
回想武鬆的所有動作,種師道最後說了一句:
“好膽略、好謀算啊...”
楊可世跟在種師道身邊,聽了後,也感慨道:
“占據兩大軍司,逼迫西夏舉國征兵,對峙於靜塞軍司。”
“再孤軍深入,繞道突襲興慶府,一舉破城滅國。”
“此乃李靖滅突厥的計策。”
“武鬆不愧是年少英雄,隻有他敢如此。”
種師道點頭道:
“不錯,我等無有這個膽魄。”
種師道和西夏打了一輩子,他知道西夏的所有優點,心中畏懼,絕對不敢像武鬆這樣單刀直入,以區區五千騎兵直撲西夏都城。
張吉走在前麵,嘴裏還在嘮嘮叨叨,說武鬆不夠意思,沒把他當自己人。
張吉知道盧俊義和武鬆關係非常好,所以一直對盧俊義唧唧歪歪,說得盧俊義耳朵都長繭子了。
天上還在下雪,但隊伍行進的速度很快。
因為大家心裏都很清楚,西夏都城被武鬆攻破,隻剩下靜塞軍司,此戰必勝。
而且,滅西夏的仗隻剩下這一場了,再撈點好處,以後就沒了。
大軍浩浩蕩蕩殺去,靜塞軍司的斥候早已經探知,慌忙回稟。
靜塞軍司帥府內。
嵬名令慌忙召集幾個監軍使商議。
靜塞軍司監軍使布雅、西壽保泰軍司監軍使仁多洗忠、祥佑軍司監軍使萬保,還有右廂神勇軍司監軍使李定國、黑山威福軍司監軍使木克等幾個人走進帥府。
嵬名令語氣陰沉,說道:
“斥候來報,宋國傾巢出動,正在朝我們趕來。”
萬保驚訝道:
“傾巢而動?兩國正在和談,武鬆想做甚麽?”
“莫非武鬆病好了?”
仁多洗忠疑惑道:
“我如今已有三十五萬兵馬,武鬆此時進攻我軍寨,他以為可以取勝?”
李定國說道:
“來了便好,雪下了數日,凍死不少。”
“沒有寒衣,又無柴草,僵持下去,與我等不利。”
其他人也覺得早早決戰最好,贏就贏,輸就輸,比僵持對峙要好。
“我也這麽認為,擊鼓傳令,出兵決戰!”
靜塞軍司響起戰鼓聲,十五萬精銳軍隊全部到西邊列陣,準備廝殺。
後麵還有差不多二十萬臨時征調的兵馬,這些人沒有衣甲,甚至沒有兵器。
三十多萬兵馬到了陣前點齊,烏泱泱一片。
到了下午時分,大宋兵馬抵達。
先鋒副將盧俊義領著騎兵上前,魯智深、徐寧、史進三位大將跟著。
嵬名令掃視一圈,沒見到武鬆,馬上回頭吩咐萬保:
“仔細武鬆從陣後突襲。”
“明白。”
萬保馬上後退,帶著自己的本部兵馬到陣後防備。
嵬名令出馬,帶著副將李移剌。
“你我兩國正在和談,為何犯我疆界?”
嵬名令冷冷開口,盧俊義看向後麵的西夏諸位監軍使,大聲說道:
“昨夜,我大宋狀元郎、宣撫副使武鬆,已經領騎兵五千,攻破興慶府!”
“你們的皇帝李乾順已死,西夏已經滅亡了。”
聽到這話,嵬名令感覺如遭雷擊。
一股惡寒席卷全身,險些墜馬。
這些時候,嵬名令總是坐立不安,總感覺有巨大的危險潛藏。
但仔細想,又不知道危險在哪裏。
武鬆臥床不起,總是覺得哪裏不對。
可是派出細作刺探,得到的消息並沒有問題,武鬆確實臥床不起。
到底哪裏不對...
終於,此刻他想明白了。
全國的兵馬在靜塞軍司集結,興慶府空虛,如果武鬆突襲,隻需千餘兵馬,就可以破城。
想明白的不止嵬名令一個,其他監軍使也明白了。
所有人瞬間愣住...
趙楷在後麵,回頭吩咐軍士齊聲呐喊:
“武鬆破興慶府,兀卒死了,西夏亡了!”
“武鬆破興慶府,兀卒死了,西夏亡了!”
“武鬆破興慶府,兀卒死了,西夏亡了!”
數萬士兵齊聲呐喊,對麵西夏軍隊聽得清清楚楚。
西夏將士驚疑不定,就連剛剛後退的萬保也聽到了。
萬保號稱智囊,聽到的一瞬間,整個人愣住了。
他知道這不是假消息,一定是真的!
怎麽會這樣,武鬆突襲,好計策啊...
“將軍?他們在喊甚麽?”
萬保副將震驚地回望大宋軍陣,萬保緩緩轉身,麵如死灰。
陣前,嵬名令穩住心神,強作鎮定,罵道:
“妖言惑眾,我大夏與你宋國同時立國,你有甚麽本事,能滅我西夏!”
盧俊義搖頭笑道:
“嵬名令,你也是西夏名將,是真是假,你自由決斷。”
“我隻告訴你,興慶府已經破了,李乾順已死,城內王公貴族全都殺了。”
“你若是想活,可投降與我大宋。”
盧俊義也對後麵的西夏將領喊話:
“西夏亡了,你等何苦死戰,做那困獸之鬥?”
後麵的布雅呆呆地看著盧俊義,心中劇烈翻騰。
李定國大怒,罵道:
“這廝胡說八道,且殺了他!”
李定國持槍飛出陣來,直取盧俊義。
盧俊義也是大怒,罵道:
“我好心留你性命,你卻找死!”
提著長槍,盧俊義飛奔出陣,與李定國在陣前激烈廝殺。
李定國身為監軍使,武藝不俗,但盧俊義槍法更是精妙。
兩人鬥了二十多個回合,盧俊義一槍刺中李定國脖頸,血噴濺而出,李定國慌忙逃回陣中。
“我好言勸你們,你等不識抬舉,還要廝殺的,盡管過來。”
盧俊義挑戰,卻沒有人敢對陣。
打了這麽久,大家都清楚盧俊義的武藝。
大宋軍中,武鬆最狠辣,盧俊義第二。
李定國捂著脖子,說道:
“莫要管他真假,且混戰掩殺,隻需贏了他們,再回兵興慶府。”
“就算武鬆真破了興慶府,我等還有三十萬兵馬,何愁不能複國!”
嵬名令覺得有道理,說道:
“我等若要複國,唯有死戰!”
“諸位將軍,隨我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