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釜底抽薪,為何自去?

字數:5652   加入書籤

A+A-


    太師府內。
    蔡德章進了書房,大皇子趙桓、蔡京、張康國、鄧洵武坐在裏麵。
    “父親,蔡攸那畜生把武鬆、秦王、張吉、何正複叫到了禦書房批折子,還有祭酒董逸。”
    張康國嘲諷道:
    “蔡攸那廝不學無術,不懂批折子,卻叫武鬆幫襯。”
    鄧洵武附和道:
    “正是如此,那廝懂得甚麽政務。”
    幾個人冷嘲熱諷,蔡京卻說道:
    “武鬆這廝好歹毒,要奪我講議司的權柄。”
    蔡京老道,一下就看出了其中關鍵。
    太師的職務被罷免,蔡京不慌。
    等過些時候,徽宗氣消了,借著剿滅梁山泊的名頭,可以再入朝堂。
    反正講議司是蔡京建立的,軍國大事都要在講議司討論。
    大宋的朝政大權,還在蔡京手裏。
    可是,現在武鬆另外組了一套班子,替代了講議司,這是釜底抽薪,徹底把蔡京的權柄奪走了。
    張康國、鄧洵武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這武鬆好生奸詐。”
    蔡德章皺眉道:
    “蔡攸那廝不學無術,武鬆卻是個奸詐的,如何是好?”
    蔡京搖頭歎息道:
    “沒法子,武鬆剛剛滅了西夏,誰能搶他的風頭。”
    “不等過年了,明日便走,往齊州去。”
    “等滅了梁山泊,和童貫、高俅一起歸來,再對付武鬆。”
    商議完畢,蔡京下令準備東西,明天就走。
    ...
    武鬆回到家裏,玉蘭正在準備晚飯。
    盧俊義他們都搬到新宅子去了,突然就冷清下來。
    武鬆有些不習慣了。
    “二郎覺著冷清麽?”
    扈三娘看出武鬆有點失落。
    “兄弟們在一起慣了,突然都搬走了。”
    “都在京師,相見也快的。”
    李馨走出來,說今日買了許多過年要用的東西。
    武鬆想起清河縣老家那邊,潘金蓮上次來信,說龐春梅快生了。
    之前說,等在京師買了宅子,把她們都接過來。
    現在買了宅子,武鬆卻在擔心遼國、金國的戰爭。
    如果武鬆不幹預,大宋還會選擇聯金滅遼。
    等遼國滅亡後,金國順勢南下,攻破京師。
    相比之下,清河縣反而更加安全。
    所以,武鬆沒有跟潘金蓮說搬家的事情。
    再則,龐春梅她們剛剛生完孩子,這麽遠的路也不合適。
    古代的路不比現代,山高水長,十分難走。
    “三娘,過年了,你要不要歸家一趟?”
    算起來,扈三娘已經離家很久了。
    “我走了,二郎豈不孤單一人?”
    “確實孤單了一些,不過我想你歸家一趟,將你兄長扈成請來。”
    “為何?”
    扈三娘不太明白,武鬆說道:
    “此次你與嫂嫂二娘都立了大功,奈何朝堂之上,不封女將。”
    “你這許多功勞,卻隻有個誥命出身而已。”
    “讓你兄長過來,一則不浪費了功勞,二則我也需要自己人。”
    還是那句話,要想控製朝堂,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班底。
    武鬆現在的人手還是不夠。
    扈三娘想想也是,自己跟著武鬆,按理說功勞很大。
    可最後卻隻有一個誥命出身。
    看看盧俊義、楊誌他們,都由賜封。
    楊誌做了興慶府留守,盧俊義今天也給了關西路鈐轄的虛職,賜封正五品,其他人各有賜封。
    張青也得到了開封府左右軍巡使的差遣,賜封從六品。
    “明日我歸家一趟。”
    扈三娘覺得有道理,需要回去一趟。
    武鬆點頭,吩咐李馨準備行裝。
    當晚吃過晚飯,扈三娘進了武鬆房間。
    前陣子,其他人都在,扈三娘不好意思。
    現在都走了,明日又要回家,扈三娘爬到武鬆身上不下來。
    到了第二天,扈三娘上馬,帶著兩口刀出發。
    扈三娘剛走,戴宗就過來了,說馬上往梁山泊去。
    武鬆吩咐戴宗千萬小心,不要暴露行蹤。
    人走後,武鬆獨自出門,給李師師尋一所宅子。
    走到東城門時,恰好見到蔡京帶著一千多人出城。
    大皇子趙桓、張康國、鄧洵武,還有蔡京的兒子蔡條,跟著一起出發。
    隊伍敲鑼打鼓,搞得十分盛大。
    武鬆搖頭冷笑,不知道的,還以為蔡京幹嘛去。
    找好了宅子,武鬆到登仙樓接李師師。
    李媽媽自然是假惺惺地哭泣,說甚麽養了十幾年,心疼女兒離開,請武鬆好好照看。
    武鬆隨便說了兩句,帶著李師師離開。
    到了新宅子,買了十幾個奴婢伺候,李師師安頓下來。
    坐在房間裏,李師師含情脈脈看著武鬆:
    “從今往後,奴家生死都是官人的了。”
    “跟著我,保你一生的富貴安樂。”
    李師師替武鬆解開衣裳,賣力地伺候。
    離開宅子,回到家中,秦王趙楷、盧俊義、何運貞和史進、魯智深、張青、孫二娘一眾人都來了。
    就連徐寧、淩振和曹正也來了。
    “二郎回來了。”
    武鬆進門,何運貞拉著武鬆坐下來。
    歐陽雄湊上前嗅了嗅,賤兮兮地問道:
    “二郎從哪回來?”
    “出去走了走。”
    武鬆白了歐陽雄一眼。
    孫二娘整治了一桌酒菜,武鬆坐下來,孫二娘問道:
    “三娘歸家去了?”
    “是,她離家許久了。”
    何運貞倒了酒,說道:
    “諸位哥哥聽說年後要去江陵府,所以過來商議。”
    武鬆喝了一碗酒,說道:
    “諸位是否覺得江陵府雞肋?”
    秦王趙楷說道:
    “不錯,二郎有滅國之功,江陵府不過是些盜賊罷了。”
    “二郎就算平定了他們,也是些許罷了,不如留在京師的好。”
    盧俊義也說道:
    “割雞用牛刀,二郎何必親自出手?”
    史進說道:
    “我等走一趟便是,何必你親自前往。”
    大家都覺得武鬆不該去江陵府。
    剿滅一些江湖草寇,算不了多少功勞。
    以武鬆的身份,很不劃算。
    武鬆說道:
    “我知曉諸位兄弟的心思,不過江陵府的盜匪,應當聲勢浩大,隻怕不下十萬。”
    趙楷驚訝道:
    “二郎有消息?”
    “沒有,但羅龜年身為蔡京黨羽,應當隱瞞不報才是,他卻上奏朝廷,那盜匪定然聲勢浩大,他無法彈壓。”
    趙楷點頭,覺得有道理。
    歐陽雄問道:
    “即便如此,二郎差遣我等去便是,何必自去?”
    武鬆問道:
    “你可知睦州方臘反了?”
    歐陽雄還不知道,何運貞說道:
    “知曉,揚州知州上奏宿太尉,聖上讓揚州兵馬都監圍剿。”
    “這與哥哥往江陵府剿匪有何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