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武鬆分官,宋江招安

字數:5598   加入書籤

A+A-


    武鬆開始點將:
    “江陵府乃是鎮守楚地的大郡,便由扈大哥任江陵兵馬都監。”
    扈成聽了,有些心慌,說道:
    “二郎,我從未做官,如何能鎮住江陵府?”
    “哪個人天生做官的,假以時日,自然會了。”
    江陵府的兵馬都監是個好差事,扈三娘知道這是武鬆照顧她。
    若非看了扈三娘的麵子,扈成初來乍到,這點點軍功,哪裏有資格做江陵府的兵馬都監。
    “大哥,這是二郎抬舉你,你答應了便是。”
    扈三娘催促,扈成起身拜道:
    “末將領命。”
    武鬆看向金槍徐寧,說道:
    “荊門軍的兵馬都監韓韶死了,軍寨須有大將鎮守。”
    “我表你為荊門軍兵馬都監,至於知軍,我回去與張右丞商議,讓他兒子張煌擔任。”
    尚書右丞張吉的兒子張煌也是文人出身,讓他擔任荊門軍的知軍,和徐寧搭夥。
    兩個都是自己人,不會衝突。
    徐寧起身拜道:
    “末將領命。”
    做荊門軍的兵馬都監,比在禁軍做教頭要好。
    雖然在皇宮做教頭,名聲好聽,好處卻沒有那麽多。
    “鼎州兵馬都監也空缺,請曹正哥哥前往擔任。”
    曹正聽了大喜,拜道:
    “謝二郎抬舉。”
    他本是一個殺豬的,沒想到能做一州的兵馬都監。
    這三個地方最重要,所以武鬆先安排。
    至於底下的縣城,知縣人選,這個回去再說。
    最後是武陵城,那地方太遠,又必須有人鎮守。
    武鬆看了一眼鐵蜈蚣張翼,又搖了搖頭。
    張翼見了,說道:
    “二郎有甚麽差遣,隻說便了,絕無推脫。”
    武鬆說道:
    “我本想讓兄弟擔任武陵城兵馬都監,隻是馬上要征剿睦州方臘,需要用你,不能讓你走。”
    “龐斌、龐衛兄弟也是,我須你們助我,不得外放。”
    最後武鬆的目光落在趙芳身上,問道:
    “哥哥可願意前往武陵城,做兵馬都監?”
    趙芳愣了一下,大喜道:
    “但憑二郎差遣。”
    “那便由趙大哥前往武陵城,做兵馬都監。”
    趙惜月歡喜,沒想到短短數月,便能從一個紮火囤的市井下流,做了一州的兵馬都監。
    趙惜月起身拜道:
    “謝二郎抬舉我家兄長。”
    扈三娘坐在旁邊,看著趙惜月狐媚的樣子,脫口說道:
    “你與他同去。”
    趙惜月看向扈三娘,眾人也看向扈三娘...目光怪異。
    趙惜月知道扈三娘把她當做情敵,淡淡笑道:
    “姐姐這是希望妹妹我離開了...”
    扈三娘見大家都看著自己,趕忙說道:
    “我何時這等說,我隻是想著你兄妹二人在一處總好過分離。”
    時遷笑道:
    “我看惜月妹子想跟隨二郎。”
    扈三娘瞪著時遷,怒道:
    “你知曉甚麽!”
    時遷笑嘻嘻推了推孫二娘,孫二娘笑道:
    “都是自家人兄弟姐妹,何必這等見外。”
    眾人笑了一陣,都不在意。
    江湖上的兒女,不是那小氣的人。
    吩咐完畢,歐陽雄寫了一封捷報,又將保舉的名單送往內閣。
    江陵府整頓完畢,武鬆留下兩萬兵馬給扈成,趙芳帶了三千兵馬往武陵城,曹正領三千兵馬往鼎州。
    大軍啟程,從江陵府往北走。
    抵達荊門軍時,徐寧留在荊門軍做兵馬都監。
    武鬆又把袁順、謝良、龐斌、龐衛、張翼五個留在荊門軍,作為徐寧麾下都指揮使 。
    袁順、謝良和張翼三人未曾統領過兵馬,需要在軍中曆練。
    龐斌、龐衛雖然做過將軍,但都是野路子,他們手下的山民也需要正規化訓練。
    從各處征調的禁軍,就在荊門軍駐紮,並未返回駐地。
    後續還需要征剿方臘,讓士兵、將領相互熟悉,後續打仗會更方便。
    當然,朝廷肯定有人非議,武鬆不在乎。
    徐寧接管荊門軍後,武鬆也在荊門軍休息。
    ...
    梁山泊。
    宋江帶著李逵、吳用和花榮上了一座山峰,望著山下圍剿的官軍。
    雖說活捉了高俅、童貫,但蔡京仍然在,十鎮節度使還有六個。
    依舊有十五萬禁軍在山下圍困,梁山泊形勢依舊嚴峻。
    宋江愁眉不展,說道:
    “我有心招安,奈何有些兄弟不知我心意,居然棄我而去。”
    “這蔡京還在征調兵馬,定要滅我梁山泊,方才罷休。”
    “雖說我也不懼他,隻是再廝殺下去,恐怕還有更多兄弟死傷。”
    蔡京和梁山打了幾場惡戰,梁山死了好幾個頭領 。
    若按照原本的劇情,宋江麾下有武鬆、盧俊義、林衝、魯智深、楊誌、史進、徐寧這幾個猛將打頭陣。
    可如今,武鬆考了狀元,自己拉起了山頭。
    盧俊義、魯智深、楊誌、史進、徐寧都跟著武鬆征戰,還做了官。
    梁山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因為宋江不肯殺高俅,冷了林衝的心,林衝也棄他而去,離開了梁山泊。
    宋江隻得依靠剩下的人,殺得十分慘烈,死了不少頭領。
    當然,宋江心疼的不是死的人多,而是擔心打不過,朝廷不跟他招安。
    李逵聽了,不耐煩道:
    “林教頭與高俅有天大的血仇,哥哥不許他殺高俅,哪能不寒心。”
    宋江聽了,皺眉罵道:
    “你這黑廝,又說渾話!”
    “難道是我偏袒高俅,我也是為了眾位兄弟有個後路前程。”
    “他林衝隻曉得有仇,為何不能想想眾位兄弟?”
    李逵歪著頭不說話。
    宋江被李逵氣到了,轉身下山回忠義堂。
    走了一程,便見到旱地忽律朱貴、笑麵虎朱富走過來。
    見了宋江,朱貴說道:
    “哥哥,恰才山下有朝廷信使過來,自稱是太尉宿元景派來的,想要商議招安之事。”
    宋江聽了,以為是夢話,驚問道:
    “你說甚麽?”
    朱貴說道:
    “朝廷派太尉宿元景為使者,來商談招安之事。”
    宋江這才聽真切了,喜道:
    “我便知道聖上知我一片赤誠之心,我梁山泊替天行道,隻為鏟除朝廷奸佞,並非謀反。”
    “天可憐見,昭昭之心,終於撥雲見日矣。”
    “快,速速帶路,見那天使。”
    宋江興衝衝跟著下山,吳用、花榮緊跟著走。
    隻有李逵挨在後頭緩緩的走,嘴裏嘀嘀咕咕:
    “招安、招安,招個甚麽鳥安,那些個朝廷做官的,哪個是好人。”
    不管李逵如何牢騷,宋江匆匆到了山寨,見到信使三人。
    宋江慌忙躬身行禮,拜道:
    “小可宋江,拜見天使。”
    使者原本害怕,見了宋江如此恭敬,心中才稍安了些。
    “原來尊下便是宋頭領,我奉太尉之命,來與宋頭領商議招安之事。”
    “哎呀,天使請到屋裏坐。”
    宋江恭敬地親自開了門,請信使進屋裏坐下,又命速速送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