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包道乙歸來,榆柳莊尋人
字數:5458 加入書籤
武鬆走後,身邊的護衛問道:
“聖母,那武鬆要造反麽?”
聖女望著武鬆消失在門外,說道:
“方臘造反不過占據幾座城池而已,這武鬆真的能反了大宋朝廷!”
護衛驚訝地望著外麵,問道:
“那我等...”
“依照他說的去做,你再與那時遷聯絡,問他索要銀錢。”
護衛愣了一下,他不太想和武鬆打交道,感覺太危險了。
聖女卻冷哼道:
“不是你讓時遷入教做的長老麽?”
護衛瞬間沒話說了。
這個護衛是教中首座長老。
當初時遷扮做叫花子,加入摩尼教,就是他覺得時遷是個人才,讓時遷做了長老,還讓時遷見到了聖女。
所以,聖女讓他和時遷聯絡。
“屬下遵法旨。”
長老無奈應允了。
聖女起身,帶著人離開寺廟,不在無錫城逗留。
一路走來,聖女察覺到武鬆又要開始打仗了。
摩尼教現在依舊弱小,不能摻和武鬆、方臘的戰鬥。
武鬆回到無錫城時,天色已經很晚了。
...
睦州城。
方臘正在煩惱如何對付武鬆,便看見右丞相祖士遠進來。
見到祖士遠,方臘問道:
“丞相有甚麽事情?”
“陛下,北麵來了探報,說是蔡京、高俅與那金國結盟,進攻遼國,被殺得大敗。”
方臘聽了,並未感到十分驚訝。
“蔡京、高俅不懂用兵,敗了是理所當然的。”
“若是武鬆那廝去了,該是能打贏的。”
祖士遠說道:
“微臣正要派人到汴梁,散播謠言,讓武鬆替代蔡京、高俅打仗。”
“再讓蔡京、高俅到這裏來。”
方臘先是驚喜,隨之是無奈,說道:
“前者說武鬆要造反,讓朝廷召他回去,並無甚麽用處。”
“如今再去散播謠言,隻怕也是無用。”
之前,方臘以為自己想到了好計策,散播武鬆要造反的消息,想讓徽宗召回武鬆。
可是謠言到了京師後,根本沒有人理會。
此時朝廷沒有人能平定方臘,定王趙桓也希望武鬆滅掉方臘,暫時不想奪走武鬆的兵權。
如今祖士遠又想散播謠言,把武鬆換掉。
方臘覺得這個謠言應該沒有甚麽用處。
正說著,門外走進來一個道士,正是消失了數月的靈應天師包道乙。
見到包道乙,方臘喜從天降。
“天師終於歸來,是道法修成了麽?”
包道乙頗為高興地說道:
“貧道在山中煉成法寶歸來,定要斬下武鬆鳥頭,一雪前恥。”
方臘喜道:
“不知天師煉成了甚麽法寶?”
包道乙莫測高深,說道:
“待貧道斬下武鬆首級時候,陛下自然知曉了。”
見包道乙不肯透露,方臘也不好多問,隻是說道:
“武鬆那廝不好對付,天師確有把握麽?”
見方臘這等問,包道乙心中不喜,說道:
“貧道這便去斬下武鬆首級,獻與陛下。”
說罷,包道乙頭也不回地往外走。
方臘追了幾步,說道:
“天師且到蘇州城去,我兒方天定在那裏屯兵。”
包道乙不說話,大踏步出了皇宮,連夜離開睦州城,往蘇州城去。
...
無錫城。
早上,武鬆帶著扈三娘和李二寶出門。
騎馬到了太湖邊上,岸邊停著幾艘船,李俊和童威、童猛帶著幾十個水手在船上。
武鬆把馬拴了,跳上了李俊的船。
“二郎,我們去甚麽地方?”
“我們去榆柳莊。”
“榆柳莊在甚麽地方?”
“我已經問過了,就在洞庭山。”
洞庭山是太湖中間的一個島嶼,那裏的太湖石非常漂亮。
徽宗搞花石綱,洞庭山的太湖石也是其中之一。
徽宗對太湖石特別喜愛,甚至為一塊太湖石封侯,封為:盤固侯。
徽宗搞花石綱,周圍的官吏自然趁機盤剝百姓,激起民怨,然後就是造反。
太湖上的漁民對朝廷是很反感的。
武鬆這些時候,禁止了所有賦稅,才緩和一些。
這個洞庭山上,有個村落,喚作榆柳莊,武鬆就是要去那裏。
曉得了地方,李俊也在太湖上有些時日,大略知曉方向,便搖動船槳,往洞庭山方向去。
此時夏末秋初,湖水澄澈,風從湖麵吹來,帶著水腥味,十分舒服。
扈三娘坐在船頭,望著浩渺的湖麵,說道:
“若不跟著二郎,如何能到這番景致。”
“你若不跟著我,隻怕要到梁山入夥了。”
“我豈會到梁山入夥,如是晁蓋做寨主,尚且能去,宋江那廝算個甚麽。”
扈三娘對宋江嗤之以鼻,李俊聽著,心中五味雜陳。
北麵戰敗的消息傳來,不少兄弟戰死在前線。
想起當日在梁山泊時,何等的快活。
跟著宋江招安,跟了蔡京、高俅,枉送了性命。
幽幽歎了口氣,李俊望著太湖,又想起梁山水泊。
船走了快一日,才到了洞庭山。
這座湖心島很大,有幾個村落。
到了岸邊時,遠遠望見一派魚船,約有四五十隻。
那些漁夫見到李俊幾艘船,紛紛看過來。
李俊轉頭問武鬆:
“二郎,去問問麽?”
“我來便是。”
船靠過去,武鬆問那些漁夫:
“大哥,榆柳莊在甚麽地方?”
那些個漁夫望著武鬆,問道:
“你去榆柳莊做甚麽?”
“我是赤須龍費保的兄弟,來尋他有事。”
“呀,你是費保的兄弟,你等上岸,往前走,約莫兩裏路,見到許多駝腰柳樹的村子,便是榆柳莊。”
“多謝大哥。”
武鬆跳到岸上,走在最前麵。
島上長著許多柳樹,稀稀落落有不少的草屋。
走了約莫兩裏路,望見許多駝腰柳樹,籬落中有二十餘家。
武鬆到了莊子門口,裏麵許多漢子和婦人正在將漁網掛起來晾幹,杆子上有當日捕獲的魚。
孩子望見武鬆一行人,好奇地看過來,問道:
“你們甚麽人?來找誰?”
武鬆笑嗬嗬說道:
“我叫武鬆,來尋你們這裏的赤須龍費保兄弟。”
孩子趕忙喊起來,裏麵走出幾個漢子:
為頭那個赤須黃發,穿著領青綢衲襖;
第二個瘦長短髯,穿著一領黑綠盤領木錦衫;
第三個黑麵長須,第四個骨臉闊腮、扇圈胡須,兩個都一般穿著領青衲襖子。
為首那個手裏拿著一柄鋒利的魚叉,走到莊子門口,掃視武鬆一行人,問道:
“你等這廝們,都是哪裏人氏?來我這裏做甚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