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

字數:2120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四十二章 蓮池悟道,三力歸元
    靜心蓮池,時光仿佛變得緩慢而寧靜。
    冥主於池畔一株千年菩提樹下結廬而居。此地佛光普照,願力如海,對他這魂體而言,既是滋養,亦是考驗。那精純的佛力無時無刻不在滲透、淨化著他的魂體,若非有青燈禪光作為橋梁,以及冥棺死氣本質極高,恐怕早已被這浩瀚佛力化去。
    他摒棄雜念,全力閉關。首先便是借助蓮池生機與自身儲備的星髓靈液、丹藥,徹底修複與金鵬老祖交手及多次透支留下的魂體暗傷。這個過程緩慢而細致,如同修補一件精美的瓷器,不容絲毫差錯。
    與此同時,他開始嚐試梳理體內三種截然不同的力量:冥棺的死寂本源、星辰符文的造化生機、青燈佛光的禪定淨化。
    這三者,死寂與生機看似對立,佛光與死氣更是宛若水火。以往他多是分開運用,或強行融合催發神通,但始終未能真正調和,甚至彼此製肘。尤其是在這佛國環境中,冥棺死氣被壓製得厲害。
    他沉浸於藏經閣浩瀚的典籍之中,不僅閱讀佛經,更涉獵道藏、魔典、乃至諸多雜學,尋求那冥冥中的一線靈感。佛講“空性”,道求“自然”,魔尊“唯我”……萬法殊途,是否同歸?
    日升月落,春去秋來。
    冥主枯坐菩提樹下,魂體時而烏光繚繞,死意深沉;時而星輝點點,生機勃發;時而又佛光普照,清淨祥和。三種光芒交替閃爍,衝突、排斥、又偶爾閃現一絲奇異的平衡。
    這一日,他觀池中蓮花出神。蓮花出於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根植於汙濁(冥棺?),其莖貫通清濁(混沌?),其花綻放聖潔(佛光?),其子蘊含生機(星辰?)。
    “出淤泥而不染……並非排斥淤泥,而是包容、轉化、超越……”
    “生死、光暗、清濁……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互依存,互為轉化……”
    “我所執著的‘冥棺’、‘星辰’、‘佛光’,或許都隻是‘道’在不同層麵的顯化……我何必強求其形,何不追尋其神?”
    一股明悟湧上心頭。
    他不再試圖強行融合三種力量的外在形態,而是將心神沉入最本源之處,去感悟那支撐冥棺的“死寂法則”、構成星辰的“造化法則”、以及佛光代表的“淨化法則”的核心道韻。
    漸漸地,他魂體表麵的光芒不再劇烈衝突,而是開始以一種奇異的韻律緩緩流轉。烏光變得內斂深邃,不再散發刺骨寒意;星輝柔和溫暖,生機暗藏;佛光清淨通透,卻不再咄咄逼人。
    三者依舊獨立,卻仿佛找到了共同的“頻率”,在他的魂體核心處,圍繞著一絲微不可察的混沌雛形(得益於長期與玄沌相伴,潛移默化),形成了一個動態的、穩定的平衡。
    並非融合,而是共存與循環。
    死寂可歸於虛無,亦可孕育新生(星辰);生機可滋養萬物,亦會走向衰亡(冥棺);淨化可掃除汙穢,亦需明心見性,認清本質(平衡點)。
    一種前所未有的舒暢感傳遍魂體。以往那種力量衝突帶來的滯澀與隱患,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他的魂體變得前所未有的凝實、通透,雖然修為境界並未立刻突破,但其根基之雄厚、潛力之巨大,已不可同日而語。
    他緩緩睜開眼,眸中左有冥棺沉浮,右有星辰旋轉,深處則隱現青燈古佛之影,三者和諧統一。
    “此法,便稱之為‘三力歸元’吧。”冥主心中寧靜。至此,他才真正初步掌控了自身力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途方向。
    而就在他悟道功成之時,身旁一直沉睡的玄沌,也終於有了動靜。
    包裹著他的那個混沌光繭,開始劇烈波動,一股遠比之前更加古老、更加浩瀚的氣息,緩緩蘇醒。
    玄沌的第二次蛻變,即將完成。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