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景隆獻策,夜襲項羽大營
字數:4947 加入書籤
                    夜,深了。
    金陵城牆之上,寒風如刀,卷著獵獵作響的“明”字大旗,發出鬼哭嗚咽。
    火把在風中掙紮,光影幢幢,將牆垛上每一個人的臉都照得陰晴不定。
    朱元璋的龍袍在狂風中鼓蕩,他單手按在冰冷的城磚上。
    他就那麽站著,一言不發,隻是死死盯著城外十裏處那片連綿的燈火。
    逆子的營地。
    那裏燈火通明,隱約還能聽到兵戈操練之聲。
    朱元璋的胸膛劇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噴出濃重的白霧,瞬間被寒風撕碎。
    他氣得渾身發抖,不是因為恐懼,而是無法將其擊潰!
    因為被徹底玩弄、被看穿了所有心思的暴怒。
    可那個逆子,他最看不起的十二子朱栢,竟然用他繳獲的糧草去犒賞那些本該是炮灰的俘虜!
    誅心!
    這是赤裸裸的誅心之計!
    金陵城。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城內的人心,比這城外的風還要冷,還要亂。
    “皇爺爺……”
    朱允炆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他緊了緊身上的貂裘,試圖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一些,“那逆賊……他……他這是何意?”
    朱元璋沒有回頭,依舊死死盯著遠處的光亮,牙縫裏擠出幾個字:“他在打咱的臉。”
    齊泰、黃子澄等一眾大臣,更是把頭垂得更低,恨不得把腦袋縮進自己的官服裏去。
    就在這死的寂靜中,一個洪亮的聲音突兀地響了起來。
    “陛下!皇爺爺!臣有破敵之策!”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曹國公李景隆一身嶄新的甲胄,在火光下熠熠生輝,他大步流星地從人群後方走出,臉上洋溢著與周圍沉悶氣氛格格不入的亢奮。
    他走到朱元璋身後三步處,單膝跪地,聲如洪鍾:“朱栢小兒,連下數城,又長途奔襲至此,早已是人困馬乏!他此刻後退十裏,並非從容,而是外強中幹,故作姿態,想要迷惑我等!”
    朱元璋緩緩轉過身,銳利的眼睛,盯住了李景隆。
    他沒有說話,但那眼神裏的壓力,足以讓尋常人肝膽俱裂。
    李景隆卻沒有察覺,依舊慷慨激昂:“他以為我金陵城中無人敢戰,故而放鬆了警惕!這正是天賜良機!臣懇請皇爺爺,允臣率領五萬精兵,趁夜奔襲!賊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我軍以逸待勞,銜枚疾走,直搗中軍,必能一戰功成!”
    他越說越激動,猛地抬起頭,振臂高呼:“首戰即決戰!此戰若勝,則賊軍軍心必喪,土崩瓦解,正可一戰而定乾坤!”
    一番話說得是擲地有聲,氣勢磅礴,勝利已經唾手可得。
    一直籠罩在絕望和屈辱陰影下的朱允炆,聽到這番話,眼睛瞬間就亮了。
    他在漆黑的溺水掙紮中,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他幾步衝到朱元璋麵前,臉上因激動而泛起病態的潮紅。
    “皇爺爺!李將軍說得對啊!”
    他的聲音因為興奮而變得有些尖利,“景隆表兄說的太對了!那逆賊就是虛張聲勢!”
    朱允炆一把抓住了朱元璋冰冷的龍袍袖子,急切地搖晃著。
    “讓李景隆去!皇爺爺,您就讓他去吧!給他五萬,不,給他十萬大軍!讓他去夜襲朱栢的狗窩!咱們被那逆賊壓著打了,城裏城外都看著呢,再不打,人心就全散了!”
    他雙眼放光,死死盯著李景隆,那眼神裏充滿了盲目的、近乎狂熱的信任。
    “皇爺爺,您看景隆表兄,他有乃父之風!這一次,他必然能一雪前恥,將那逆賊的人頭提來見您!”
    朱允炆對李景隆簡直是充滿了蜜汁自信。
    他已經完全忘記了,就是眼前這位“有乃父之風”的曹國公,曾經是如何將幾十萬大軍葬送在北平城下的。
    在他眼裏,過去的失敗隻是小小的意外,這一次,在天子腳下,在皇爺爺的注視下,他的景隆表兄,一定能創造奇跡。
    “孫兒相信景隆表兄!”
    朱允炆的聲音斬釘截鐵,“此戰,必勝!”
    朱元璋的目光從李景隆那張寫滿“忠勇”的臉上,緩緩移到了自己孫兒那張漲紅的、充滿期盼的臉上。
    他眼中的暴怒,漸漸沉澱為深不見底的疲憊和失望。
    夜襲?
    對朱栢那種用兵如神、麾下猛將如雲的逆賊大營搞夜襲?
    朱元璋自己就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一生經曆過多少次夜戰、突襲,他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了。
    朱栢後退十裏,不是驕狂,而是從容不迫地布下一個口袋。
    營地周圍的暗哨、陷阱、巡邏的遊騎,恐怕比蜘蛛網還要密集。
    現在派兵去,不是夜襲,是去送死。
    是把金陵城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成建製地送給逆子去吞掉。
    李景隆這個蠢貨,他根本什麽都不懂。
    而允炆……
    朱元璋看著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皇太孫,看著他因為一個愚蠢透頂的建議而興奮不已的樣子,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悲涼。
    這,就是他為大明挑選的繼承人。
    仁厚,太仁厚了,仁厚到看不清人心險惡,看不穿戰場上的生死玄機。
    他隻看到了勝利的虛影,卻看不到那背後血淋淋的陷阱。
    他想開口罵人,想一巴掌扇在李景隆那張蠢臉上,想告訴朱允炆,戰爭不是你想象中那麽簡單的事情。
    可他張了張嘴,看著滿城牆的文武百官。
    他們一個個低著頭,沒人說話。
    齊泰和黃子澄交換了一個眼神,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
    他們不是看不出這計策的荒謬。
    他們隻是……
    不敢說。
    在皇太孫已經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持之後,誰敢出來潑這盆冷水?
    誰敢在這個時候,去打擊皇帝和皇太孫本就脆弱不堪的信心?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言。
    朱元璋忽然覺得很冷,這種冷,是從骨頭縫裏滲出來的,比城牆上的夜風要刺骨百倍。
    他一生殺人無數,自以為給孫兒掃平了所有障礙。
    可他現在才發現,他殺掉的那些驕兵悍將,那些開國元勳,固然可能成為威脅,但留下來的這群隻會磕頭、隻會附和的所謂忠臣,在真正的狂風暴雨麵前,不過是一群連聲音都不敢發出的鵪鶉。
    指望他們,能守住這大明江山嗎?
    朱元璋的目光越過眾人,投向北方那無盡的黑暗。
    四郎……
    咱的四郎,你到底走到哪裏了?
    也隻有你,隻有你才能對付朱栢那個更狠的逆子。
    他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朱允炆那張充滿期盼的臉上。
    罷了。
    這孩子的信心,比那幾萬人的性命更重要。
    若是連這點念想都斷了,這金陵城,不等逆子來攻,自己就先從裏麵垮了。
    “好。”
    朱元璋終於開口,聲音沙啞得。
    “就依你。”
    金陵城外,湘王大營。
    夜色如墨,將連綿的營帳吞沒。
    唯有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帳外的風聲嗚咽,無數冤魂在啼哭。
    帳簾被猛地掀開,寒風裹挾著血腥氣灌了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