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怪異的鬼火:迷藥1
字數:3619 加入書籤
崔一渡在牢裏待了三日,由於鄒衙役外出公幹,他的牢房裏沒了肉食美酒,二人隻好吃豪華牢房裏的標配佳肴——青菜白米飯。
穀楓又支了銀票讓獄卒買酒肉,豈料那獄卒拿了錢卻不行動,氣得穀楓大罵:“等幾日老子出去了偷你全家!把你這個龜孫子的私房錢,把你老爹的棺材錢全部偷了。”
崔一渡則是很滿足地扒著米飯往嘴裏送,“青菜白米飯很好啊,你知道外麵多少百姓吃不上白米飯啊。”
那是自然的,這裏白吃白睡又不用交房租的日子很是愜意。
第四日午後,沈沉雁來到牢房把崔一渡領了出去。
崔一渡問:“案子查完了?我清白了可以走了嗎?”
沈沉雁搖搖頭:“案子還未了結,你仍然是犯罪嫌疑人。是有人交了五千兩銀子把你保釋出去,未來三日你不得離開威來縣。”
“何人保釋我?”
“是江少俠。”
“原來是那小子啊。”
崔一渡和沈沉雁正說著話,江斯南從遠處走了過來,他上下打量著崔一渡,打趣道:“不錯,紅光滿麵的,這班房的日子不賴啊。”
崔一渡拱拱手:“多謝江少俠出手相救,這份情我先記下來了。”
沈沉雁說道:“有鄭小公子作證,江少俠作保,百姓說情,胡大人還得知崔道長有撥雲見日的手段,特地讓你協助查案子以證清白。”
崔以渡知道這是沈沉雁在縣令那裏說了不少好話掙來的機會,甚是感激他:“多謝沈大人說情,請放心,我一定全力協助你破案。”
沈沉雁有些擔憂,“縣令隻給你三日時間,倘若三日不能找到真凶和確鑿的證據,你便會被定為罪魁禍首,屆時要送交州府大牢治罪。”
崔以渡一如既往地從容,“我心裏其實已經有數了,隻不過有些地方還要再仔細探查一番。”
陳家大院不能回去了,江斯南帶著崔一渡住進了一家客棧。
崔一渡一邊整理從衙門領回的書笈包袱一邊問:“江少俠何故要花重金把我保釋出來?”
江斯南笑道:“我雖然覺得你有點……那個,卻不是殺人越貨之輩。”
“哪個?”崔一渡不解。
“就是……神叨叨賤兮兮,有點不講武德又有些本事的那種。”
崔一渡:“……”
這是在誇人還是在罵人,這孩子怎麽說話的!
罷了,童言無忌,他是金主是恩人,姑且忍一忍吧。
“我希望崔大師能找出凶手,看看什麽樣的人如此殘暴,也是為民除害吧。”
經過青龍門一案,江斯南發覺探案子抓壞人很有意思,當然他對眼前這個有本事的大師是有所求的,他希望崔一渡能幫助自己徹底甩掉那個陰魂不散之人。
崔一渡和江斯南正要外出尋沈沉雁,沈沈雁已經站在房門口了。三人坐在房中圓桌邊討論起案子,江斯南給二位沏著茶。
沈沉雁說道:“趙狗兒事發前幾日去了鬼市詢問迷藥之事。”
“鬼市?”江斯南登時來了興致,“那是個什麽樣的地方?”
沈沉雁說道:“舜西五州郡是大舜國的邊陲,朝廷治理最薄弱的地方,鬼市位於威來縣西南部,是經營非法勾當的黑市。
“這裏幾百年前是已亡國的紅理國的皇宮所在處,因為地震導致地基下沉,宮殿逐漸陷落到地下。
“後來各國發生戰亂,無數流民聚集到此地,他們把地下宮殿逐漸改造成了居所,又演變成現在的黑市。
“這裏魚龍混雜,大舜和周邊國家的各色人物隻要有需要都來鬼市交易。市麵上不允許買賣的毒藥迷藥、黑火器械、阿芙蓉五石散等違禁物,以及民女孩童和奴隸,在這裏統統有售賣。”
江斯南說道:“沒想到這地宮還能變成罪惡的黑市,有機會我去瞧瞧。”
崔一渡問:“趙狗兒買了迷藥?”
“沒有。他沒有錢買迷藥,問掌櫃能不能賒給他一點,結果被掌櫃打出了店鋪。後來這家店鋪失竊了一包迷藥,掌櫃氣急之下讓夥計吃了鞭子。”
沈沉雁不愧是舜西最有名的捕頭,他曾在鬼市布下眼線,長期監視裏麵那些謀財害命的線索,這次查到了趙狗兒的疑點。
江斯南猜測:“莫非是趙狗兒偷了迷藥,然後迷奸殺人?”
崔一渡說道:“這家店鋪是做批發的,一包迷藥至少半斤,可以迷倒一個先鋒營,迷暈陳家幾個人需求量不到兩錢,剩下的迷藥藏在了哪裏?”
沈沉雁說道:“我仔細搜過陳家大院,沒有發現剩下的迷藥。”
江斯南立馬想到,“肯定是凶手作案後扔了,誰還留著證據來被人抓啊。”
沈沉雁讚許:“江少俠言之有理。”
江斯南被名捕肯定,很是開心地笑了。
“這樁案子明顯是劫財劫色,此人懼怕後果索性縱火毀滅證據,順便嫁禍於人,真是用心歹毒。”崔一渡想起有這樣的人就覺得鬧心。
“陳娘子的翡翠手鐲至今沒有下落。”沈沉雁為此很苦惱。
崔一渡分析著:“陳家前後院子的隔牆木門被撬過鎖,此人投藥奸淫在前,又盜竊手鐲,然後把陳娘子從前院搬運到後院,縱火焚燒,毀滅痕跡。”
江斯南不解:“為何要搬運陳娘子,這樣做豈不很麻煩?”
崔一渡說道:“因為後院堆積了大量木材,方便縱火毀屍,更方便嫁禍他人。”
沈沉雁想起李老漢所說的鬼火,“道長可知後院外的鬼火是怎麽回事?那場大火是鬼火引起,然後從外麵往院子裏蔓延。”
“鬼火……”崔一渡蹙眉思忖著。
過了一會兒,他問沈沉雁:“那日我請大人查探榷場肉鋪可有眉目?”
“榷場有六家肉鋪,他們都說王木匠、趙狗兒和孫福那幾日並沒有去他們家買肉食和骨頭,榷場人多生意又忙,他們都沒注意這幾人。不過張老爹回鄉下探親還沒有被詢問到,據鄰居說他明日上午能回來,到時候我再跑一趟。”
崔一渡笑道:“沈大人辦事縝細不懼辛苦,實在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