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春闈記:沅清池2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這時,幾塊木板從另一側的岸邊被漸次拋入湖中,猶如鋪就的浮橋。隻見一個黑色身影自柳影處疾步而出,躍上木板,直衝湖心。
那人身形矯健,如履平地般踏過浮板,直撲林昭之落水處,一躍入水,瞬間沒入幽暗湖麵。
片刻後,他破水而出,左手已牢牢扣住林昭之衣領,右手奮力劃水,將人拖向木板。
岸上百姓紛紛奔來,有人遞繩,有人呼喊。李修遠在岸邊嘶聲大喊,眼中布滿血絲,渾身濕透卻渾然不覺。
黑色身影將林昭之推上木板,自己緊隨其後,二人合力將人拖至岸上。
林昭之仰麵躺在岸邊,臉色青白,衣衫濕透,人已經昏迷過去。黑衣人點了林昭之幾個穴位,手掌貼於他的腹部,用力推拿,片刻後林昭之咳出兩口水,終於緩緩睜眼。
黑衣人神色冷峻,收手不語。林昭之目光渙散,片刻後才聚焦在黑衣人臉上,嘴唇微動,卻發不出聲。
黑衣人俯身低語:“人命最金貴,怎的輕易就尋短見?”語氣冷峭,卻無譏諷之意。
林昭之閉了閉眼,一滴淚自眼角滑落,混入濕發間。黑衣人起身退開幾步,竟再未言語。
李修遠撲上前緊握林昭之的手,聲音顫抖:“林兄,你何苦如此!”
林昭之虛弱喘息,良久方吐出一句:“世間文章皆糞土,不如一死證清狂。”
李修遠聞言,想起自己十幾年來挑燈夜讀的情景,不禁淚如雨下。
二人默然良久,湖風拂過,濕衣緊貼脊背,寒意透骨。遠處天光漸暗,暮色如墨暈開,柳梢輕搖,似在低語。
李修遠扶起林昭之,朝黑衣人行了一禮:“多謝公子!”
林昭之則是呆若木雞,目光空洞地望著湖麵,仿佛魂魄已被那幽暗湖水吞噬。
黑衣人說道:“二位公子,我家主人有請。”
李修遠愣了一下,隨即扶穩林昭之,低聲問:“令主人是誰?”
黑衣人未答,隻轉身前行數步,指向湖畔一艘畫舫,“跟我來。”
畫舫靜泊,燈火微明,簾幕低垂,映出一人端坐的身影,此人正是崔一渡。救人的則是梅屹寒。
梅屹寒把船工的衣裳讓林昭之換上,隨後帶林、李二人進入畫舫二樓。樓中燭火搖曳,映得崔一渡眉目沉靜。
林昭之和李修遠朝崔一渡行禮,崔一渡抬手示意二人落座,目光在林昭之蒼白臉上停留片刻,緩緩開口:“這位公子,方才躍進湖心,可是想通了生死?”
林昭之低頭不語,指尖微微顫抖。
崔一渡凝視片刻,又道:“生死非一躍可斷,文章亦非一死能證。你們讀書人愛清狂,殊不知清狂亦需立世,怎能一死了之?”
梅屹寒立於窗側,聽崔一渡所言,暗自想:這個書生就是迂腐!要是誰讓我活不下去,我便直接殺了他,何須跳湖輕生?
“寒窗苦讀十餘載,詩書裏麵的道理,是需要用來踐行世間的風雨,而非遇到困難就自傷自憐。倘若讀書人都這樣輕言生死,那國家的重任今後由何人來擔當?”崔一渡語氣沉緩而有力,直如暮鼓敲心。
林昭之喉頭滾動,似有千言哽咽,終化作一聲輕咳,他朝崔一渡行了一個大禮:“晚生愚鈍,多謝先生教誨!我明日就回老家,繼續攻讀經史,不再因一時困頓而自棄。”
李修遠見狀,也朝崔一渡行了一禮,聲音哽咽:“今日得先生教誨,如撥雲見日。晚生必定加強自省,不再以文章困頓為憂,而是以天下擔當為己任。林兄既然醒悟,我二人一起回家鄉,研究經世之學,他日若有長進,再拜先生門下,聆聽教化。”
崔一渡微微點頭,目光如深潭映星,“你能明白此理,便不負少年所學。你們的家鄉在哪裏?”
“回先生,我們都是靈州人氏。”
“靈州……”崔一渡輕聲道,目光微動,“此地距離京城八百餘裏,你們若要回去,少不了跋涉之苦。不妨留下京城備考,來年再試春闈。”
李修遠說道:“不瞞先生,我們家境貧寒,路途遙遠,盤纏已所剩無幾,實在不敢奢望留在京城備考。”
崔一渡聽罷,說道:“聽聞國子監需要整理書庫的聽差,每月工錢足夠,也管食宿,你們是秀才,還可以在那裏旁聽。你二人若願意,我可以修書一封,推薦你們去那裏,邊做事邊備考,不失為權宜之計。”
林昭之與李修遠聽崔一渡這麽一說,明白眼前之人身份貴重,頓時眼中冒光,跪下來磕頭。
“多謝先生再造之恩,晚生定當勤勉做事,發憤讀書,不負提攜之恩。”
“先生不僅救我性命,更為我等窮途書生辟出一條明路,您的恩情,晚生沒齒難忘。”
崔一渡輕聲道:“隻願你們他日成材,記得今日湖上風月與心中所悟。”
“是!”二人再次齊聲應諾,眼中淚光閃爍。
崔一渡提筆寫下薦書,交予梅屹寒:“屹寒,明日你帶他們去國子監吏房報到。”
“是,先生。”
……
考生林羽渾渾噩噩地回到客棧,一路上,旁人的歎息、議論聲仿佛針一般刺進他的耳中。回到那狹小的房間,他望著房梁,眼神空洞,心中萬念俱灰。想著家中父母的殷切期望,想著自己多年的艱辛付出,如今卻化為泡影,他再也承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解下腰帶,搭在房梁之上,一腳踢翻了腳下的凳子……
就在林羽離世的消息在客棧傳開之時,另一個更為驚人的消息也如旋風般席卷了整個京城——有人泄露春闈考題!
原來,近日來,有一些落榜學子心中憤懣難平,四處打聽,竟真的挖出了這個驚天內幕。
據說有朝中權貴與貢院考官勾結,將考題賣給富家子弟,那些原本胸無點墨之人,靠著這作弊手段,輕鬆高中。
此消息一出,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眾多學子怒不可遏,他們覺得自己的寒窗苦讀被肆意踐踏,科舉的公平公正被無情褻瀆。於是,在幾位帶頭學子的號召下,一場大規模的遊街抗議就此爆發。
隻見學子們手持標語,上麵寫著“還我公道”“嚴懲泄題者”等字樣,浩浩蕩蕩湧上街頭。他們從貢院出發,一路呼喊著口號,引得路人議論紛紛。
隊伍越走越長,聲勢越來越大,最後竟將鴻臚寺圍了個水泄不通。
學子們在鴻臚寺前靜坐下來,開始絕食抗議。他們麵容憔悴,眼神卻透著堅定,決心要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
其中一位叫蘇然的學子,平日裏便以剛正不阿著稱,他站在隊伍前列,大聲疾呼:“科舉乃國家選拔賢才之根本,如今卻被奸人破壞,成了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我們若不抗爭,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眾學子紛紛響應,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鴻臚寺掌管外交禮儀,此時卻被這群憤怒的學子當成了訴求之地。鴻臚寺大門緊閉,內裏卻已亂作一團,官員驚慌失措,急報禮部尚書。
京城九門隨之戒嚴,禁軍列隊於街口,然麵對手無寸鐵卻義憤填膺的學子,無人敢輕舉妄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