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驛館風波:迎賓1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朝會上,成德帝滿麵春風向眾臣宣布:“各位臣工,中原國派特使前來大舜考察鐵礦,一個月後使團到達京城,由禮部牽頭,會同工部、戶部擬定接待章程,務必彰顯我國的誠意和實力。”
“臣遵旨。”三位尚書領命。
成德帝又道:“此次接待,大小事務要周全細致,從驛館修繕到沿途護衛,皆須萬無一失。中原國乃我朝東方巨擘,若能借此次機會與中原國達成鐵礦采購協議,必可充實國庫,振興工坊。”
眾臣紛紛叫好,高呼聖上萬歲。
大舜境內山林多耕地少,糧食緊張,成德帝製定的“以鐵礦易錢糧”國策能有效緩解糧食壓力。
中原國是天下最大的糧倉,沃野千裏,稻麥豐盈,軍事力量雄厚,所需的鐵礦資源多,而大舜鐵礦儲量豐富,兩國互市通商,各取所需。
但成德帝不會把礦產賣給周邊國家,為的是防止鄰邦坐大,威脅大舜邊疆。他深知鐵器關乎軍備,若是流入有野心的國家,恐怕養虎為患。因此隻與中原國這等遠隔山河、無直接利害的強國通商,以礦換銀換糧,既得實際利益,又鞏固了邊防。
此舉也挑動中原國與鄰國之間的微妙平衡,令諸國忌憚彼此,不敢輕舉妄動,實為高明的製衡之術。
“陛下,中原使團將至,此事關乎國本,萬不可有失。”恒王衛熙寧緩緩道,“臣弟以為,當遣得力人手,全權負責使團接待與安保事宜,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成德帝點頭:“恒王所言極是。眾卿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吏部尚書趙承業說道:“臣以為,太子殿下沉穩持重,又曾督辦邊貿互市,熟悉外邦事務,堪當此任。”
成德帝略一沉吟,正要開口,兵部尚書紀驍出列:“啟奏聖上,太子才具雖優,然而身體抱恙,尚在恢複期間,不宜在繁瑣的迎賓事務上勞神,太子關乎國本,當以調養為重。
“臣舉薦端王殿下協理六部,總攬迎賓事宜。皇子出麵,顯朝廷的誠意。端王且曾主管工部營繕司,接待過南夷使節,禮儀周全,沒有疏失,必不負聖望。”
眾臣皆知,太子素來體弱,近幾年又得了心悸症,每逢驟寒驟熱便發作,稍有勞累便易暈厥,確實不宜擔此重任。
而那位三皇子景王殿下,正在群臣前發呆神遊,顯然對這樣的商議渾然不覺,直到旁邊的大臣輕聲提醒才回過神來。
散漫輕浮,不思進取!
此時此刻,是不會有大臣推薦崔一渡擔此要職的。
成德帝目光掃過殿內,落在崔一渡身上,隻見崔一渡眼神清明,唇角微斂,似笑非笑,無半分競爭的意思。
片刻後,成德帝緩緩道:“既如此,便由大皇子總攬迎賓諸務,務必彰顯朝廷的誠意,國家的風範。”
衛弘睿大喜,掩不住眼底的激動,立即躬身領命,袖中指尖微微顫抖。
之後的時間裏,衛弘睿勤勉地籌備各項事宜,從安保到食宿親自把關,備好迎賓儀仗圖樣,連中原使團住宿的驛館簷角都換了新鑄的鎏金螭吻。
至於馬車輪距、茶盞釉色乃至樂舞宮女的裙幅褶數,皆按中原禮製推演,務求讓使者踏入大舜國境那一刻,便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他深知自己在成德帝壽禮一事上失了聖心,此次迎接使團,便是挽回聖意的絕佳機會。
在此期間,崔一渡則當起了閑王,到北山遊獵,到鏡湖垂釣,或者到樂坊聽曲,以致在朝會後被林孝揚當麵譏諷“端王辛勞為朝廷,某卻悠哉煙花巷”。
崔一渡淡然一笑,不生氣也不辯解,仿佛朝堂瑣事遠在雲外。“林大人,煙花巷湖,亦是民情煙火。不深入了解,何以為君父分憂?”
林孝揚搖頭輕歎,拂袖而去。
崔一渡依舊每日作畫舞劍,讀讀閑書,偶爾接見幾個清談之士,談經論道,不涉朝政。
……
時間過得很快,中原國使團進入大舜境內。
京城的朱雀門剛開了半扇,城樓下就排起了長隊。端王衛弘睿穿著簇新的玄色冕服,腰間掛著和田玉的綬帶,正盯著城門口的方向,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玉佩,那玉佩是昨日剛從內庫取的,雕的是雙鳳朝陽,此刻被他搓得發燙。
“王爺,中原使團到了。”鴻臚寺卿周遠擦著額頭的汗,指著遠處的隊伍。
衛弘睿抬頭,就見一輛青蓋馬車緩緩駛來,車轅上掛著中原國的旗幟。
馬車停穩,車門掀開,下來個穿石青官服的老者,頭發花白,卻梳得整整齊齊,手裏拿著個象牙笏板,正是中原國的三品鴻臚寺卿趙文博。
“端王殿下,別來無恙?”趙文博上前,拱手作揖。
怎麽又是這個人!
衛弘睿心裏開始打鼓,趕緊回禮:“趙大人一路辛苦,本王已備下薄酒,為大人接風。”
“接風就不必了。”趙文博擺了擺手,目光掃過衛弘睿的冕冠,突然皺起眉,“殿下這冕冠上的珠串,怎麽隻有八串?”
衛弘睿心裏“咯噔”一下,摸了摸自己的冕冠,昨日試穿的時候還好好的,怎麽少了一串?
他趕緊賠笑:“是本王疏忽了,昨日整理衣物時不小心扯斷了一串,還沒來得及補上。”
“疏忽?”趙文博搖了搖頭,撫著胡須說道,“《周禮》有雲,皇子冕冠用九串珠,缺一串便是違製,殿下此舉,怕是有損兩國邦交。大舜素稱禮儀之邦,若在迎使這般要緊事上失了分寸,豈不令天下人疑其禮法廢弛?”
在場的大舜官員都變了臉色,周遠趕緊上前打圓場:“趙大人息怒,王爺也是無心之失,回頭就讓尚衣局補上。”
“無心之失?”趙文博冷笑一聲,“若是中原使者在大舜國失禮,殿下會不會認為是無心之失?”
衛弘睿攥了攥拳頭——小題大做,不就是少了一串!
但他臉上還是微笑著:“趙大人說得對,本王明日就換上符合禮製的冕冠,親自向大人賠罪。”
“賠罪倒不必了。”趙文博轉身走向馬車,“隻是貴國的迎接隊伍,是不是太單薄了?中原使團有二十餘人,貴國隻來了十幾個人,難道是覺得我們中原人不配讓殿下率隊迎接?”
衛弘睿心裏嘟囔了一句“事兒精”,臉上皮笑肉不笑:“是本王考慮不周,回頭就讓鴻臚寺再加派些人手。”
趙文博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登上馬車,對身後的使團成員說道:“你們都小心著點,別碰壞了貴國的東西。”
衛弘睿看著馬車遠去的背影,咬了咬牙,對周遠說:“去查一查,昨日是誰整理的冕冠!”
“是!”周遠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