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9章 視察國棉十七廠,安置房規劃。
字數:6323 加入書籤
翌日,一輛黑色桑塔納和一輛懸掛軍牌的越野車,一前一後駛入老上海的國棉十七廠。
廠區內紡織機的聲音,不絕於耳。
廠長宋琴芳,親自來到大門口迎接。
她收到了市委和魔都軍區的打來的電話,明天上午有一位國防部首長,帶著黃浦區區長來到你們廠子視察調研。
宋琴芳身著深藍色工裝,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蘇宇走下越野車,秘書裴儉穿著中山裝緊隨其後。
衛軒穿著白襯衫,外麵是中山裝,步伐穩健地跟在蘇宇身後。
他的秘書和司機,都站在三米之外。
“歡迎,熱烈歡迎。首長來到我們國棉十七廠,蒞臨指導工作。”
“我是國棉十七廠的廠長,宋琴芳。”
蘇宇微笑點頭,目光掃過廠區,紡織機的轟鳴聲仿佛在訴說著曆史的輝煌“宋廠長,久仰大名。聽說你們廠在改革開放中貢獻突出,利稅曾高達5000萬元,真是了不起。”
宋琴芳自豪地回應:“是的,首長。1981年我們國棉十七廠的營業額就達到了2.26億人民幣,這在整個全市算是領頭羊。”
蘇宇伸手介紹,指向衛軒:“這位是,黃浦區區長,他姓蘇。”
“蘇區長,你好。”
“我帶兩位領導,去參觀一下。”
宋琴芳引領著蘇宇和衛軒,穿過廠區,進入生產車間。大量的女紡織工穿著深藍色工裝,正在井然有序地操作著紡織機,紗錠飛轉,棉線如銀絲般延展。
“我們老一代十七廠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始創了以“龍頭”為商標的“龍頭細布”。我們生產的龍頭細布,品質優良,風格獨特,物美價廉,風靡全國。”
宋琴芳緩緩開口,自豪的介紹起來。
蘇宇點頭讚許,目光落在一位熟練操作的女工身上:“這樣的傳統工藝,確實值得傳承。”
正是如此,首長。我們不僅保留了傳統工藝,還結合現代技術不斷創新,力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宋琴芳點了點頭,沉聲介紹拿起一件白色長袖衫。
“首長可以用手摸一下,我們的產品,全部采用純棉工藝,不添加任何的滌綸和纖維...”
蘇宇伸手觸摸,長袖衫的觸感,可以摸得出來是棉:“宋廠長。我能問一下,你們這裏一件衣服賣多少錢?”
宋琴芳愣了一下:“我們龍頭細布,每一件衣服都是經過嚴格質檢,零售價在2塊錢——2.5塊錢。”
衛軒查了一嘴,詢問道:“宋廠長。你們國棉十七廠有多少職工?”
“蘇區長,我們國棉十七廠現在有5472名職工,其中女工有3769人。”
“我們所有的職工,都住在家屬院。說實話很擁擠”宋琴芳忍不住開口,大吐苦水。
“我們國棉十七的家屬院,是六十年代建造。二十多年都開始牆體開裂.脫落。”
蘇宇眉頭微皺,沉聲道:“職工的生活條件必須改善,蘇區長你們黃浦區。不是準備建造一個安置房小區嗎?正好可以優先考慮國棉十七廠的職工。”
唰——
宋琴芳聽到首長說出這番話,頓時眼前一亮:“真的?那真是太好了。”
“首長,我自己一家人六口人,都住在家屬院。早就想搬走了。”
衛軒回過神來,表情嚴肅問道:“你們17廠家屬院在什麽地方?我需要征求,國棉17廠全體職工的意見?”
宋琴芳回過神來,沉聲回答:“我們廠子的家屬院,就在黃埔東區沿江XX路—XX號。”
蘇宇表情嚴肅:“宋廠長。這樣吧,你現在去廣播室,召集所有的職工來到外麵的操場。我們現場實地詢問,職工們的意見?”
“行。”
......
半個小時後操場上,五千多名職工們陸續聚集,期待的目光聚焦在蘇宇身上。
“同誌們,大家好。我來自國防部,從京城來魔都視察。”
“這位是黃浦區的蘇區長。”
“現在黃浦區,想要進行拆遷。招商引資,聯係了港島的房地產企業,來到黃浦區投資建造安置房小區......”
蘇宇娓娓道來,言簡意賅的講清楚。
衛軒走上舞台,手裏拿著有線話筒:“同誌們大家好,我是新上任的黃浦區區長,剛才首長的話,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實地走訪調查,征求大多數職工的意見。”
“你們願不願意搬遷?”衛軒大聲詢問。
這個時候,下麵有女工開始大喊“蘇區長!我們安置房怎麽算?是按照家庭每一戶的人口算?要不要自己貼錢?”
“是啊,蘇區長。我覺得還是按照工齡來算?”
“放屁。我覺得還是要按照,人頭來計算。”
衛軒早就胸有成竹,拿起話筒:“大家安靜,安靜一下。區裏的規劃已經出來。”
“我們的規劃是這樣,工齡占50%.每戶家庭戶口本上麵的人口占50%。”
“這樣既考慮了大家的貢獻,也兼顧了家庭實際情況。”
“我打個比方,一個女同誌工作30年,工齡就是30年。”
“一年工齡,可以獲得1.5平方米。也就是45平方。”
“這位女同誌,戶口本有五個人。”
“每個人可以獲得3平方米,也就是15平方。”
衛軒娓娓道來,聲音洪亮而堅定:“所以,她家最終能分到60平方米的安置房。這樣既公平又合理。”
“最重要的是,你們不用出一分錢。每家每戶都可以領到1000塊錢的安置費。”
此話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要知道,1000塊錢安置費,在八十年代算是一筆巨款。
職工們頓時沸騰起來,歡呼聲和議論聲交織在一起。
有的男職工激動得滿臉通紅,雙手揮舞著,大聲叫好。
有女職工則和身邊的女工友緊緊擁抱在一起,眼中閃爍著喜悅的淚花。
還有兩個職工興奮地跳了起來,嘴裏不停地喊著“太好了,太好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職工,顫抖著雙手,聲音有些哽咽地說道:“我在這廠子裏幹了一輩子了,一直盼著能改善改善居住條件,沒想到今天真的盼來了,感謝首長,感謝區長啊!”
旁邊一位年輕的女工也興奮地接過話茬:“是啊,這安置房的分配方式太合理了,而且還有安置費,我們以後的日子有盼頭啦!”
蘇宇看著職工們激動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道:“同誌們,大家放心,隻要我們齊心協力,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滿。”
衛軒也點了點頭,補充道:“大家有什麽疑問或者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盡量滿足大家的需求。”
這時,一位職工大聲問道:“蘇區長,那安置房什麽時候能建好啊?”
衛軒微笑著回答:“大家放心,我們已經在和港島的房地產企業洽談合作事宜了,一旦確定下來,就會在明年2月份開工建設,爭取讓大家早日住上新房子。”
聽到這話,職工們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那聲音仿佛要衝破雲霄,回蕩在整個廠區的上空。
.....
這一次的視察,拿到了國棉十七廠職工,全體簽署的同意書。
當天下午,又帶著衛軒,去視察上海第二襯衫廠。
同意召開全體職工大會,現場宣布政策的細節,確保每位職工都能理解並支持。
第二天,蘇宇和衛軒,又專門去了公共租界的幾處老舊別墅區。
現場實地走訪,發現真得特別擁擠。一處別墅區,住著一百多號人。
這種情況,真實存在。
與此同時,靜理處理好港島那邊的事情。帶著天龍集團的高管,以及三個建築設計師,乘坐飛機來到魔都。
靜理一行人抵達後,立即與蘇宇、衛軒會合。
在實地考察過之後,衛軒表示“我們黃浦區,可以拿出兩塊居住用地,兩塊商業用地給你,姐。”
“一塊居住用地,在黃浦區的西南方,占地麵積大約是2.34畝。”
“第二塊居住用地,位置在黃浦區的北邊,靠近蘇州河一代。占地麵積大約是1.67畝。”
衛軒穿著白襯衫,手裏緩緩打開一份黃浦區的地圖,指著標注的區域繼續說道:“這兩塊商業用地,分別位於南京路和淮海路,地理位置優越,商業價值極高。”
靜理仔細審視地圖,點頭稱讚:“這些地塊選擇得很合適,既考慮了居住的便利,又兼顧了商業發展。我們會盡快製定詳細規劃,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前期天龍集團,可以投資5億港幣。尋找建築公司,讓設計師出圖紙...”
“最快的話,明年1月底,就可以開工建設。”
“爸。香江那邊,已經開始有電梯房。”
“如果要建造30層以上的高樓,就必須要有電梯。”
靜理下意識,看著父親蘇宇。
蘇宇猶豫一會,緩緩開口:“這樣吧,先建造小高層,也就是一期工程10棟。”
“每一棟8層樓。”
“每一層樓,有12套房子。左六右六,正好對稱。”
“畢竟,安置房的房子,質量問題很重要。不能搞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
靜理點了點頭,表示明白:“放心吧,爸。”
“衛軒。你們區政府,要協調各部門。通水通電,還有排汙管都要做好。”
“小高層,那就不用裝電梯。”
“這樣的話,工期也就能過縮短。8個月的時間,完全可以施工完畢。”
衛軒認真記錄下要點,隨即鄭重承諾:“大姐你放心,區政府這邊一定會全力配合,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確保水、電、排汙等基礎設施同步跟進,絕不耽誤工程進度。”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蘇宇:“爸,關於施工隊伍的資質審核,是否需要由區裏牽頭組織聯合驗收?”
蘇宇微微頷首:“這個提議好,工程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從源頭把好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