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威名遠揚!

字數:4857   加入書籤

A+A-


    紅星機械廠辦公樓內,何建設拿著那份嘉獎令的副本,翻來覆去地看,臉上洋溢著壓抑不住的喜悅和自豪。
    “林廠!林廠!這可是集體三等功啊!咱們廠建廠以來頭一遭!”
    “這麽大的喜事,咱們是不是得好好慶祝一下?開個全廠表彰大會?弄點豬肉,讓食堂給大家加個餐,熱鬧熱鬧?”
    嘉獎令不長,但字字千鈞,高度讚揚了紅星機械廠全體職工在“紅箭1”一次性火箭筒項目中展現出的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
    這對於一個基層軍工廠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崇高榮譽!
    林默正趴著研究著一份技術改進圖紙,聞言抬起頭,他臉上也帶著欣慰的笑容,他放下筆,沉吟了片刻。
    “何廠,慶祝是肯定要慶祝的,這份榮譽屬於我們每一個人。”林默緩緩開口,“但是,現在還不是大張旗鼓搞慶祝的時候。”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外麵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您想,軍部還在等著我們的‘紅箭1’,第二批一萬具的訂單就像一座山壓在我們肩上。”
    “現在正是最關鍵的生產攻堅期,所有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停下來搞大型慶祝活動,很容易讓大夥兒那口氣鬆懈下來。生產節奏一旦被打亂,再想提起來就難了。”
    何建設臉上的興奮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思考。
    他不得不承認林默說得有道理,他是老軍工人,深知生產任務的重要性,尤其是這種緊急軍需。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榮譽,我們記在心裏。表彰,等我們圓滿、提前完成這兩批共兩萬具‘紅箭1’的生產任務,打一個徹徹底底的大勝仗之後,再隆重地搞!”林默轉過身,目光堅定,“到時候,我們雙喜臨門,一起慶祝!那才更有意義,更能激勵士氣!”
    何建設想了想,重重點頭:“對!你說得在理!是我想得簡單了。那就按你說的,等打完這場硬仗,咱們再風風光光地慶功!”
    “不過,”林默話鋒一轉,走回辦公桌旁,“榮譽是精神上的激勵,很重要。但物質上的獎勵,同樣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當前大家如此辛苦拚搏的情況下。我們不能隻讓馬兒跑,不讓馬兒吃草。”
    何建設愣了一下:“物質獎勵?林廠,你的意思是…獎金?”
    在這個年代,獎金的概念雖然存在,但在很多國企和軍工廠裏,分配上更注重平均主義,真正的績效獎金體係並不完善,很多時候隻是象征性的。
    之前紅星廠的獎金,更多的是象征意味,並不多,也不規範。
    “對,獎金!而且是真正有激勵作用的獎金!”林默肯定地說,“我們必須打破過去那種‘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模式。”
    “這次‘紅箭1’項目成功,離不開每一個崗位的辛勤付出,但貢獻度肯定是有差異的。
    比如負責HEX炸藥合成的老師傅,風險高,技術難度大,又比如總裝線上的熟練工,效率就是比新工人高,我們需要根據崗位重要性、技術難度、勞動強度、還有實際產出和質量,建立一套新的、更公平的獎金分配體係。”
    他拿起一份草擬的方案:“這是我初步的一些想法。我想,這件事光我們廠領導班子定還不夠,最好請趙主任過來一起商議一下,畢竟涉及到較大的資金支出和分配政策,需要上級的支持和指導。”
    何建設看著林默,眼神複雜。
    林默提出的這個想法,無疑是大膽的,甚至有些“激進”,這完全不同於他過去幾十年所熟悉的管理模式。但這番話又句句在理,直指核心。
    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這古老的道理同樣適用於現在的生產攻堅。
    “好!我同意!是該改改了!我這就給趙主任打電話!”何建設不再猶豫。
    很快,市國防工業辦主任趙建國風風火火地趕到了紅星廠。聽到林默關於建立新獎金體係的設想,趙主任先是驚訝地挑了挑眉,隨即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辦公室裏,林默詳細闡述了他的構想:“趙主任,何廠,我的想法是,獎金總額從這批訂單的利潤中劃撥出一個固定比例。”
    “分配上大致分為幾塊:一是‘基礎績效獎’,所有參與生產的職工都有,但會根據考勤和基本任務完成情況浮動;二是‘崗位技術津貼’,向關鍵崗位、高技術難度的工種傾斜,比如HEX生產車間、精密加工崗位;三是‘超額產出獎’,鼓勵提高生產效率,多勞多得。“
    “四是‘質量標兵獎’,確保產品質量,劣質品不僅要扣罰,優質品更要重獎;五是‘特殊貢獻獎’,獎勵那些在技術革新、解決重大難題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小組........”
    趙建國聽著,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地敲擊著。
    他不是保守的人,否則當初也不會力排眾議支持林默。他敏銳地意識到,林默這套方案,不僅僅是發錢那麽簡單,更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旨在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想法很大膽,也很好!”趙建國終於開口,目光炯炯,“但是,林默,這事兒操作起來可不簡單。定額怎麽定?比例怎麽劃?如何考核?怎麽保證公平?弄不好,可是會引發矛盾的。”
    “主任您說得對。”林默點點頭,“所以這需要一套詳細的計算和管理辦法。我的想法是,成立一個臨時獎金評議小組,由廠領導、車間主任、技術骨幹、工人代表共同組成。”
    “先拿出一個初步的細則草案,在小範圍內試行,比如先在‘紅箭1’生產線上試運行一個月,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成熟後再全廠推廣,關鍵是透明,所有規則、計算方式、最終結果,都要張榜公布,接受所有人監督。”
    “好!要得!就要這個透明!”趙建國一拍桌子,“我看行!就這麽幹!老何,你覺得呢?”
    何建設也被林默這套完整的思路說服了:“我看沒問題!是該打破大鍋飯了!讓能幹的、肯幹的、幹得好的同誌真正得到實惠!”
    三人又就一些具體細節反複商討了許久,最終敲定了一個初步的、偏向於激勵生產尤其是“紅箭1”項目的獎金試行方案。
    趙建國拍板:“就先這麽幹!出了問題我頂著!隻要能把生產搞上去,把質量提上來,讓同誌們有幹勁,這個改革就值得!”
    新的獎金方案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一些風聲已經悄然在廠裏傳開,工人們私下議論紛紛,充滿了期待和好奇。
    一種“多幹活、幹好活就能多拿錢”的潛在意識,開始悄然取代過去那種按部就班的氛圍,生產的積極性和效率肉眼可見的提高。
    …
    就在紅星廠內部進行著這場靜悄悄的管理變革的同時,“紅箭1”及其核心——HEX高能炸藥所帶來的衝擊波,正以另一種方式向外擴散。
    總部根據錢思明院士等專家的報告和建議,在經過嚴格評估和保密審批後,開始有選擇、有限度地將HEX炸藥的一些基礎性能數據、以及部分經過驗證的非核心合成理念,例如林默提出的那種高效催化思路,向少數幾個國家重點彈藥、火炸藥研發單位及配套的軍工廠進行了通報和有限的技術交底。
    這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
    那些國內頂尖的兵工研究所和大型軍工廠的專家們,最初看到關於HEX數據的通報時,第一反應幾乎都是難以置信和強烈質疑。
    “爆速超過9000米/秒?TNT當量比1.6以上?這數據…確定沒寫錯小數點?是寧北那個紅星機械廠搞出來的?開玩笑吧!”
    “他們哪來的技術儲備?這不可能!”
    “HEX…HMX…這條路我們也在探索,但工藝極其複雜,成本高昂,距離量產還很遙遠…”
    然而,當總部專家組的背書和一些間接的證據鏈逐漸清晰後,質疑變成了巨大的震驚和難以置信的好奇!
    一些與紅星廠有業務往來或者同屬一個工業係統的兄弟單位,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消息,雖然核心機密被嚴格保守,但一些邊緣信息還是流傳開來。
    某大型火箭彈製造廠的總工,在得知HEX炸藥的驚人威力後,立刻召集技術骨幹:
    “都看看!這是紅星廠搞出來的新炸藥!據說用在他們的單兵火箭筒上,破甲深度超過了600毫米!我們的新型反坦克火箭彈,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他們的思路?哪怕隻是部分采用,威力也能提升一個台階!”
    某地雷研發單位的負責人,看著通報上的數據,眼神發亮:“高爆速,高威力…如果用在我們的反坦克地雷上…嘶…或許能有效應對新型裝甲…”
    甚至一些炮彈生產廠也開始琢磨:“要是我們的榴彈炮炮彈裝藥換成這個HEX…殺傷半徑和爆破效果…”
    HEX炸藥的出現,像是一條凶猛的鯰魚,闖進了國內相對平靜的含能材料領域,刺激了幾乎所有相關單位的神經。
    紅星機械廠這個名字,開始在國內軍工圈子裏流傳開,不再僅僅意味著一個幸運的地方小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