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立項無人機!

字數:8142   加入書籤

A+A-


    午後兩點,紅星機械廠那間最大的會議室裏,濟濟一堂。
    廠領導班子成員,各分廠及車間負責人,研究所的技術骨幹,包括新招來的那二十一名大學生,幾乎全部到場。
    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一個牛皮紙封麵的筆記本和一支鋼筆,姿態端正,目光聚焦在長桌盡頭的主位。
    林默坐在主位,身旁分別是秦老和何建設。
    他環視全場,看到人員到齊,輕輕敲了敲桌麵,原本還有些許低語聲的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同誌們,現在開會。”
    林默的聲音傳遍會議室每一個角落。
    “首先,我宣布一項重要決定,隨著我廠建製級別提升為副師級,以及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架構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
    “為了明確職責,規範管理,經廠黨委研究,並報上級批準,即日起,對紅星機械廠及紅星軍工技術研究所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他拿起手邊一份剛剛打印還散發著油墨味的文件,開始逐條宣讀。
    台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尤其是那些新來的大學生們,這關係到他們未來在整個廠裏的位置。
    “常務副廠長何建設,協助廠長主持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分管生產、安全、後勤。”
    “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秦懷民,協助所長主持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分管技術規劃、項目評審、學術交流。”
    “廠長助理,王鐵柱,協助分管生產技術、工藝質量,兼任總工藝師。”
    .........
    每念到一個名字,被點到的人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
    何建設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他從最初質疑林默的副廠長,如今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二把手,並且還端上了正兒八經的編製,其中的信任與認可,不言而喻。
    “同時,需要在原來基礎上增加部分職能管理部門。”
    “設立政治工作處,處長由何建設同誌兼任。”
    “設立計劃財務科,科長由原會計老周擔任。
    “設立後勤保障科,科長由張援朝擔任。”
    “設立質量管理科,科長由秦懷民兼任,獨立行使質量監督權。”
    “紅星機械廠(一分廠),廠長由何建設同誌兼任,主要承擔63式改進部件,‘紅箭1’火箭筒核心結構件生產。下轄機加一車間,王鐵柱兼車間主任,熱處理車間(主任:老孫)、總裝一車間(主任:大劉)。”
    “紅星機械二廠(二分廠),廠長由原前進廠徐偉平同誌擔任,主要承擔‘紅箭1’火箭筒部分部件及未來新槍械試製生產,下轄機加二車間、衝壓車間、總裝二車間。”
    “紅星電子設備廠(三分廠),廠長由馬為國同誌擔任,專司‘紅星’牌電視機及其他民用電子產品生產,下轄電路板車間、元器件車間、裝配車間、調試檢驗車間。”
    “紅星軍工技術研究所,”念到這裏,林默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年輕的麵孔:
    “下設四個研究室及一個試製車間:
    輕武器研究室,主任由秦懷民副所長兼任,副主任由機械係周偉擔任,成員包括其他五名機械、材料專業畢業生,主要負責新型單兵武器係統研發。
    光電技術研究室,主任由孫偉良擔任,副主任李衛國擔任,成員包括其餘幾名電子、物理專業畢業生。
    主要負責微光夜視儀、瞄準鏡等光電設備研發。
    炸藥與彈藥研究室,主任由劉金山師傅兼任,副主任陳雪,目前從二分廠抽調有化工基礎的工人組成團隊,主要負責高能炸藥、推進劑及新型彈藥研發。
    電子與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由錢學明擔任,副主任趙誌剛,成員包括另外三名相關專業畢業生。主要負責民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及未來信息裝備預研。
    研究所試製車間,主任由八級鉗工老郭擔任,負責各研究室研發樣機的試製與加工。”
    ...........
    任命過程持續整整五分鍾,大家仔細的聽著。
    伴隨著最後一句宣布完畢,會議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被點名的年輕人們,如周偉、李衛國、孫偉良、錢學明等,臉上都洋溢著激動。
    他們剛剛走出校門不久,就被委以研究室主任、副主任的重任,這是何等的信任與機遇!
    要是在其他研究所,估計這會還在打雜。
    壓根碰不到什麽核心項目。
    “來對了!”
    “真的是來對了啊!”
    大學生們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是滿滿的興奮。
    “架構是骨架,人才是血肉。”林默放下文件,語氣嚴肅起來,“希望各位在新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勇於擔當。”
    “老同誌要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新同誌要虛心學習,快速成長,我們要的是一支能打硬仗、勇於創新的隊伍!”
    掌聲再次響起,更加持久和熱烈。
    接下來是匯報環節,
    秦懷民教授扶了扶眼鏡,首先開口:
    “林所長,各位同誌,我向大家匯報一下輕武器研究室的最新進展,原本由馬為國同誌跟進、後由我室接手的新型自動步槍項目,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他示意周偉將一支用油布包裹的長槍和厚厚一疊圖紙拿到會議桌上。
    當油布揭開,一支線條硬朗、結構緊湊、與現有63式和56衝風格迥異的步槍呈現在眾人麵前,它采用了更多的衝壓件,顯得更輕便。
    “這就是我們基於部隊反饋和未來作戰需求,自主研發的81式自動步槍初號樣槍!”秦懷民的聲音提高了些許:
    “下麵,我詳細闡述一下它的設計優點:
    第一,它采用了活塞短行程自動方式,與63式和AK47的長行程活塞不同。
    “火藥燃氣推動活塞運動一小段距離後即切斷,衝擊小,運動部件質量輕,使得武器射擊精度顯著提高,尤其是點射精度。”
    第二,創新的空倉掛機功能,當彈匣內子彈打光時,槍機會自動後退並被掛機裝置卡住,保持開放狀態。”
    “更換新彈匣後,隻需按下掛機解脫鈕,槍機便會自動複進,推彈上膛,極大地縮短了重新裝填時間,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至關重要。”
    第三,它可以使用63式的20發彈匣,但我們同時為其設計了新的30發弧形彈匣,容量更大。”
    第四,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了大規模生產的需要。大量采用衝壓、鉚接工藝,核心部件如槍機、機匣保證互換性,可以有效控製成本和保障戰時產能。
    “總而言之。”秦懷民總結道,“81式自動步槍在精度、可靠性、人機工程學和功能擴展性上,全麵超越了現有的63式和56式衝鋒槍。”
    “初步廠內測試結果非常理想,下一步將申請進行國家靶場正式試驗!”
    緊接著,馬為國匯報了民用產品的情況,他臉上帶著壓抑不住的笑容:
    “林所長,各位領導,我匯報一下紅星電子設備廠的情況。我們的‘紅星’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銷售持續火爆!”
    “憑借過硬的質量、實惠的價格和免票證策略,我們已經成功在全省範圍內的供銷社係統鋪開了渠道!”
    “上個月,我們單月銷量首次突破三萬台!庫存清零,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依然是供不應求!”
    這個數字讓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三萬台!每台150元,那就是四百五十萬元的銷售額!
    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不僅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意味著“紅星”這個品牌已經在全省老百姓心中紮下了根。
    “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擴大產能,優化生產線,確保質量和供應。工人兄弟們幹勁十足,三班倒作業!”馬為國信心滿滿地補充道。
    民用領域的巨大成功,為紅星廠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血液,也極大地鼓舞了全廠的士氣。掌聲和讚歎聲再次響起。
    聽完兩項重磅匯報,林默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他示意大家安靜,然後從公文包裏取出了幾份新的技術文件。
    “同誌們,成績值得肯定,但未來更需謀劃,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必須持續創新,保持技術領先。”
    他首先將一份文件遞給了新上任的電子與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錢學明:
    “錢主任,這是關於下一代彩色電視機的一些初步技術構想和關鍵難點解析,黑白電視隻是起點,彩色化是必然趨勢。”
    “這裏麵涉及到了彩色顯像管的結構原理、解碼電路,信號處理等核心技術。”
    “你們研究室的任務,是立即啟動預研,吃透這些技術,著手進行技術儲備和關鍵部件的試製,有什麽困難,直接向我和秦副所長匯報。”
    錢學明激動地接過文件,手都有些顫抖。
    彩色電視機!
    這在當時還是極少數人才能見到的稀罕物,林所長竟然已經拿出了技術構想!他立刻回答道:
    “是,所長!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接著,林默,他看向眾人,緩緩說道:
    “根據趙建國主任從總部反饋的信息,以及我們對未來戰場支援火力的研判,我決定正式立項新型多管火箭炮係統研發項目,代號‘風暴’。”
    他走到會議室一側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筆,一邊寫畫一邊講解:
    “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複製‘卡秋莎’,而是要設計一款更加先進、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反應更快的現代化多管火箭炮。
    口徑:初步定為 122毫米,這是一個兼顧威力和彈藥基數的合適口徑。
    發射管數:40聯裝,采用模塊化定向器設計,便於後續的再裝填和維護。
    底盤:考慮采用陝汽SX2150 6x6越野卡車底盤,具備良好的公路和野外機動性。
    射程:基本型火箭彈射程不低於 20公裏,未來改進型爭取達到 3040公裏。
    火力效能:一次齊射40發122毫米火箭彈,能夠覆蓋並摧毀一個標準步兵營的防禦陣地。再裝填時間要求控製在 15分鍾以內。
    火箭彈技術:需要火炸藥研究室攻關,研發新型複合固體推進劑,提高比衝和燃燒穩定性。戰鬥部可配備高爆榴彈、子母彈、鋼珠殺爆彈等多種類型。
    火控係統:要具備自主測地、定向、定位能力,初步集成簡易彈道計算機,實現半自動操作,大幅縮短射擊準備時間,提升打擊精度。
    這部分需要光電研究室和電子與信息工程研究室協同攻關。”
    20公裏射程!
    40聯裝!
    半自動火控!
    這已經完全超越了“卡秋莎”的概念,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任務的艱巨性可想而知。
    但是沒有人退縮。
    何建設、秦懷民等人迅速在心中盤算著需要調動哪些資源,協調哪些部門。
    就在大家還在消化“風暴”火箭炮帶來的震撼時,林默放下了粉筆,回到座位,說出了讓整個會議室陷入死寂的一句話:
    “最後,我提議研究所啟動一項前瞻性探索項目,代號‘天眼’,目標是——研發無人機。”
    “無人機?”
    這個詞對在座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極其陌生,連秦老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他所理解的無人機是超大型的那一種偵查無人機。
    現在的紅星廠雖然體量上來了一些,可壓根沒有辦法去做這個。
    林默知道這個概念的超前性,他耐心地解釋:
    “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飛行員登機駕駛的飛行器,它可以通過無線電遙控,或者依靠預設程序自主飛行。”
    “當然了,我這裏提到的無人機是中小型無人機。”
    他看向光電研究室的李衛國和孫偉良:“‘天眼’項目初期,可以由光電研究室和電子與信息工程研究室牽頭,輕武器研究室協助。”
    “想象一下,”林默緩緩說道:“在前線,我們的戰士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抵近偵察。”
    “隻需要操作一架小小的,不易被察覺的無人機,飛越敵人陣地,將對方的兵力部署、火力點、地形地貌,通過它搭載的小型攝像機或實時圖像傳輸設備,清晰地傳回指揮所,這將為我們帶來單向透明的戰場信息優勢!”
    “它還可以用於炮火校射,觀察我方炮彈的落點,實時修正參數,讓我們的‘風暴’火箭炮打得更準!甚至可以在未來,用於邊境巡邏、災情勘察等多個領域。”
    林默的描述,仿佛在眾人麵前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幻世界的大門。
    空中無人偵察?
    實時圖像傳輸?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這個時代都是從來沒聽過的新鮮玩意。
    然而,結合林默過去將無數“天方夜譚”變為現實的事跡,沒有人敢輕易質疑。
    短暫的震驚和沉默之後,是興奮與躁動。
    李衛國和孫偉良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比的狂熱,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研究方向!
    這個下午,在座的所有人接收了太多的信息。
    林默站起身,掃過全場麵孔:“同誌們,方向已經明確,開幹吧!”
    他沒有高喊口號,但平靜的話語,卻比任何口號都更能點燃人心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