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朕要他成為大唐一把鋒利的長劍(求推薦票月票支持)

字數:4840   加入書籤

A+A-


    南熏殿中,一時沉寂。
    韋諒站在殿中,輕輕低頭,眼神閃爍間,原本激昂的神色,也逐漸的變得忐忑不安小心起來。
    許久之後,李隆基終於抬頭。
    他神色淡淡的看著韋諒道:“朕當政多年,像你這樣目光敏銳的小兒,一生也隻見過三五人而已。”
    韋諒認真拱手道:“陛下過獎,臣之一切,都有賴衛中教習,他們不少都是從軍前調回來的,臣受教良多,感激備至。”
    千牛衛中,備身,備身左右,千牛備身,多數都是從十三、四歲就進入千牛衛當值,掌執禦刀,宿衛侍從。
    一些少年,如何指望他們在每日當值的情況下,還能夠成為精通刀弓的護衛好手,甚至成為將來的大唐柱石。
    所以,在各家自家進行教育之外,千牛衛中,也有不少來自軍前,精於廝殺的校尉,充做千牛衛教習。
    教導他們學習刀弓宿衛的同時,也教授一些征戰之道。
    這些都是朝中製度。
    而這一切最後都將歸功到李隆基的身上。
    以李隆基的聰明,轉眼就明白了這一切,他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相比於那種直白無比的拍馬屁,韋諒這種文人式,讓人會心一笑的拍馬屁,讓李隆基更加開懷。
    尤其想起正月初二李林甫提上來的奏本,韋諒在言談之間,多見對皇帝的忠誠,內外如一,不外如是。
    李隆基收斂笑容,低頭看向韋諒道:“今日之事,卿所言於國有利,朕不當不賞,但你年紀太幼,也不當重賞,所以,加授左千牛衛千牛備身、朝請郎韋諒,為朝議郎,散官加一級,餘功記下。”
    韋諒猛然一驚,他原本是正七品上的文散官朝請郎,現在加一等,為正六品上文散官朝議郎,而這在皇帝眼裏依舊不足賞功,還有餘功記下。
    “臣韋諒,叩謝陛下大恩。”韋諒直接單膝跪倒,然後沉沉俯首,聲音哽咽。
    “嗯!”李隆基淡淡的點頭,說道:“今日便到此吧,今日之事你心中記住便可,不要出去多說什麽!”
    “臣領旨。”韋諒拱手,然後說道:“臣告退。”
    李隆基微微擺擺手。
    韋諒這才起身,然後再度沉沉躬身,這才退出殿中。
    ……
    看著韋諒的背影,李隆基神色逐漸嚴肅起來,然後側身道:“傳旨,即刻召左相右相,兵部侍郎,兵部職方司郎中,信安郡王,還有忠嗣覲見,朕要知道,大唐有沒有徹底滅掉吐蕃的機會?”
    “喏!”高力士立刻躬身,然後快步走下丹陛,離開大殿去傳旨,然而他不過是剛走到殿門口,身後就傳來李隆基的聲音:“回來。”
    高力士有些詫異的停步,然後轉身,重新回到殿中,最後對著李隆基拱手道:“大家!”
    李隆基抬起頭,擺擺手道:“讓兵部職方司郎中一個人來就好,另外,不要讓他知道朕見他要說什麽!”
    “喏!”高力士沒有問為什麽,直接轉身離開。
    李隆基坐在禦榻上,微微眯起了眼睛,腦海中不停的回想韋諒隻是今天說的那些話。
    在韋諒的那些話裏,甚至有些東西,是韋諒都沒有注意到的,但李隆基卻察覺了很多東西。
    不知道過了多久,高力士的聲音在李隆基身側響起:“大家,聖命已經傳了下去,兵部職方司郎中李暐很快覲見。”
    李隆基平靜的點點頭,說道:“韋家那小子,若是說即刻轉任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其實也是合格的。”
    高力士一愣,低聲道:“可是大家,他的年齡太小了,如此重任,交托於他,萬一有個紕漏,對他而言,對大家而言,乃至於對大唐而言,也都不是好事。”
    “朕明白。”李隆基輕輕點頭,道:“所以朕才隻加了他一級散官。”
    尚書六部,吏部,戶部,兵部是頭等之重,其中又以吏部吏部司,戶部戶部司和兵部兵部司最為重要,而除這三司以外,還有三司,實際上重要性絲毫不遜色前三者。
    甚至在特殊時候,猶有重之。
    這三者,分別是吏部考功司,戶部度支司,以及兵部職方司。
    這些都是要害所在,真要出了問題,整個天下都會亂。
    韋諒太年幼了,即便是他出身京兆韋氏,但隻要將來有任何行差踏錯,立刻就會被無數的惡意撲上來撕碎他。
    官場就是這麽現實。
    李隆基微微抬頭,滿意的說道:“朕很喜歡他的敏銳,朝中上下這麽多的官員,隻有忠嗣察覺到了不對,但卻也說不清原因來。”
    高力士眉頭一挑,皇帝的意思是說,韋諒在這方麵的能力,還在王忠嗣之上。
    那豈不是將來必然一方節度使的重臣。
    “恭喜大家,得了這麽一個上佳的孫女婿。”高力士上前半步,拱手賀喜。
    李隆基一愣,隨即恍然了過來,笑著點頭道:“是的,朕都差點忘了,太子那邊要將女兒嫁給韋家子,不錯,不錯。”
    “恭喜大家!”高力士再度拱手賀喜。
    李隆基擺擺手,神色平靜下來,開口道:“其實朕希望在將來,他能夠成為,大唐殺向吐蕃,甚至是殺向西域的一把利劍。”
    韋諒對於大勢的敏銳,尤其是從寒潮聯係到吐蕃國內的糧荒,還有整個吐蕃大軍調動的猜測,嚴絲合縫,環環相扣。
    便是見慣了天下事的李隆基,一時間都感到驚豔。
    甚至於,他從韋諒的身上,看到了一些隻有李靖,李勣,蘇定方,裴行儉,他們這些太宗朝和高宗朝名將身上所擁有的特質。
    “甚至在將來他能夠成為穩定西域的柱石,也算是朕留給太子的一把重器。”李隆基微微抬頭。
    “陛下聖明。”高力士笑著躬身,說道:“不過這人嘛,還是需要聖人多調教個十幾二十年,成才再說。”
    李隆基忍不住的笑了起來,神色放鬆的看向高力士道:“還是將軍會說話。”
    “陛下萬壽無疆,江山萬年。”高力士認真的拱手。
    “好了,免禮吧!”李隆基笑笑,眼底閃過一絲得意,隨即他平靜下來,說道:“告訴薛暢一聲,讓他將韋家子帶在身邊為親衛,有些東西,好好的教一教,看看能不能教出什麽來。”
    “是!”高力士肅然拱手。
    薛仁貴,薛訥,薛楚玉,都是大唐的一代重將,韋諒若是想要走到李隆基期待的那一步,他還差的很遠。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青衣內侍出現在殿門前,對著丹陛之上拱手道:“啟奏陛下,兵部職方司郎中李暐求見。”
    李隆基神色在一瞬間平靜下來,轉身抬手道:“宣!”
    “喏!”青衣內侍轉身,對著大殿之下,高聲道:“宣兵部職方司郎中李暐覲見。”
    ……
    一身淺緋色官袍,頭戴進賢冠,身材瘦長,眼中帶著一絲血絲的李暐,快步走入殿中,麵色嚴肅的拱手道:“臣,李暐,參見聖人,聖人萬壽無疆。”
    “平身吧。”李隆基看了李暐一眼,隨即看向側畔的帷帳之後,擺擺手道:“元成,將東西給他。”
    中書舍人、起居郎李元成從帷帳之後站了起來,快步走到李暐身側,將剛剛整理好的記錄遞給李暐。
    李暐恭敬的接過,然後仔細的看了起來。
    片刻之後,他已經徹底看完,並且將其中內容大半記在心中,然後遞還給李元成,最後對著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
    李隆基點點頭,目光盯向李暐,問道:“自從石堡城被吐蕃襲奪之後,朝中的聲音,愛卿應該聽過了。”
    “是!”李暐肅然拱手,朝中的聲音無非兩種,一個是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將石堡城最快的奪回來,另一個就是以穩守為主。
    前者是朝中主流,甚至不少文人士子在市井間飲酒閑談時,也在討論大唐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石堡城奪回。
    後者雖然不是朝中主流,但是王忠嗣異常堅持,以他和太子,和皇帝的特殊關係,也不得不讓人重視。
    李隆基身體微微前傾,問道:“愛卿,這上麵的東西你也看了,你覺得速攻之事可成嗎,若是不可成,大唐何時能夠奪回石堡城,何時能夠攻滅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