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建房摘菌子過日子
字數:5034 加入書籤
兩張桌子並在一起,眾人擠一擠,勉強坐下來了。
一喊開動,眾人就迫不及待動筷子,扒飯,夾菜。
“嗯嗯嗯好吃!”
兩個半大小孩首先被征服,亮著大眼睛連連點頭,“這魚可太好吃了!連包子都比不上!”
“確實很好吃啊!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魚!這大酒樓裏的東西還真是名不虛傳!”杜二舅也是連連點頭。
其他人連忙也去夾菜。
錦娘和杏兒是薑家家仆,跟在先前主子麵前也算見過世麵的,也不免被這一道紅燒魚折服了。
笑著道,“當初在主家做事,主家也時常在酒樓點菜,有時候一道菜十幾二十兩銀子也有,卻沒有這道好吃!”
她本意是誇讚,眾人卻瞪大眼睛,把視線統統放在薑窈和周景年夫妻倆身上。
“老二,窈窈,這才到底多少銀子啊?”
杜氏都忍不住手抖,一道菜二十兩銀子,吃的哪裏是魚啊,明明是銀子,是金子。
更別說其他人了,嘴唇都在哆嗦,要是便宜還好,物美價廉,真要幾十兩,嘴裏的魚肉都不香了。
薑窈噗嗤一笑,“娘,你們想啥呢,哪有可能這麽貴!就隻有一百多文。”
眾人狠狠鬆了一口氣。
雖說一百文也蠻貴的,但比起二十兩銀子來說,實在是太劃算了。
阿鐵便誇,“二哥嫂子你倆這魚選的真好,真香,真便宜!”
紫晴石頭連連附和。
長輩們隻是暗自鬆了一口氣,繼續吃。
很快。
一大桌的菜全部光盤,一滴都沒剩下。
吃完,杜氏忍不住感歎一句,“哎呦,就是沒得雞蛋吃,不得勁,以前在家的時候,隔三差五吃頓好的,就是吃雞蛋!”
周大伯母也道,“這小安村的人也不多養些雞鴨啥的,換雞蛋都不知道去哪換。”
男人們倒是知道這原因,“那些土匪隔三差五下山,每次都順點東西走,首當其衝的就是老母雞,每次來都帶幾隻殺了,他們看著心疼,索性不養了。”
“那群土匪真是遭瘟的,殺千刀的!”周大伯母還不知道有這回事,連連狠罵幾聲。
“咱們這也算安定下來了吧,不如養那麽幾隻雞下蛋吃?”她又道。
這主意一想到就是越想越覺得好,本來初來乍到,安定下來,沒有田地,沒有進項,幾乎沒有安全感。
若能養幾隻雞,天天割點草找點蟲子喂了,下蛋,哪怕一天下一個蛋,日積月累起來,也是個不錯的進項。
當然,這是建立在短期內他們不用繼續逃荒的前提下。
薑窈和周景年幾乎是同時搖頭。
毫不猶豫。
十分堅決。
幾個長輩頓時臉上耷拉下來,“這是為啥呀,養幾隻雞,多好的事兒,隻要能留在這裏幾個月不走,臨走再殺了,都是劃算的。”
薑窈想要解釋,被男人拉了一下。
他道,“這當然隻是我們倆的意見,準確不準確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家不養。”
周大伯母包括杜二舅母聞言都有些泄氣了。
“行吧,不養就不養,那咱接下來還是上山采點菌子當個活計嗎?”杜氏問。
“哎你別動,我來收拾!”
還沒說起這個,就見周大伯和杜二舅母同時開始清理桌子,杜氏連忙叫住。
周大伯母連忙道,“你都忙了一天了,歇著吧弟妹,這兩天的活兒都我家包了,另外這兩天咱繼續一起吃飯,糧食我包了!感謝你家這頓飯。”
杜氏連忙推辭。
阿鐵也連忙道,“算我一份,杜姨,我不想洗碗,糧食算我一份。”
添什麽亂。
杜氏胡亂點頭,攔住這個又攔不住那個,杜二舅母已經去後廚準備洗碗了。
“嫂子,你真不用幹,才趕路回來,這麽累,就該好好洗個澡,去休息去。”
杜氏連忙將她拉開,“你看你身上髒的,去洗個澡吧,今晚就睡我房間,我們幾個女人一起睡,讓我哥他們打地鋪去。”
杜二舅母拉著她的手,看著杜氏,歎息一聲。
“好妹妹,你看我跟你哥,還有阿良,還有年邁的兩個爹娘,這麽多人呢,都跑你家來了,難不成靠你家養著,這心裏著實是過意不去!”
“但現在的樣子,咱也沒有手藝也沒錢,啥也沒有,也走不到哪裏去,隻能賴在你家,你說這可咋辦,這活兒我多做一些,心裏也安心一些,以後你有啥事兒,也盡管使喚阿良和你哥,他們心裏恐怕也不安得很呢。”
杜氏倒抽一口涼氣,拉著嫂子,“你們都是我的親人,我的爹娘哥嫂,才吃了一頓飯,心裏咋想這麽多呢,我還沒跟你們好好敘舊呢。”
杜二舅母看了看小姑子,“我知道你好,啥都好,但人與人也是有相處之道的,我們得多幹點,有點用,才能安心留下來,所以你就別跟我爭了。”
杜氏怔怔的,點點頭,“嫂子你說的也是,那你洗碗。”
她跑出去,找到二房小兩口。
跟兩人說起這個事兒,眉間是化不開的擔憂。
“我倒是忽略了這事兒了,你說,這可咋整,他們能找到啥好活計不,或者是有啥進項?”
薑窈笑,“舅舅舅母都是勤快本分的人,怕這樣連累娘你,有這樣的心,咱們拉他們一把是好事不是壞事。”
杜氏連連點頭,“就是的,窈窈啊,你可有啥主意。”
“這幾天依舊是陰雨連綿,可以多撿點菌子,另外,景年去山上打獵的時候,二舅跟著去就是了,也能有點收獲。”
“另外,我記得邱成叔是有些木工手藝的,咱們住在山腳下不缺木頭,他們若是想學,便給邱成叔打打下手,學做幾個籃子簸箕什麽的,七日之後拿去縣裏,賣出去多多少少能掙點糧食。”
杜氏直接眼前一亮,“窈窈你說的不錯,這些都是好主意啊,我還想起來,你大伯母以前會編草鞋,編的可漂亮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
“都可以試試的,這都是手藝,譬如我錦姑姑,她的繡活特別好,幾十年的功夫,現在這世道,她靠著她的繡品,也能掙到銀子,一件小小的帕子,也能賣個百來文。”
杜氏聞言,震驚的瞪大眼,“錦娘的繡品這麽賺錢呢?”
她平時見錦娘每日在家就是繡花,繡花繡個不停,誰知道竟然這麽賺錢。
薑窈點頭,“但她這是長久練成的技藝,短期來學是吃不上飯的。”
當初錦娘跟在母親身邊,就專門花了大價錢請了有名的繡娘來教她,之後母親貼身衣物都是她來做。
如今看來,母親的眼光相當長遠,離開薑家,靠著繡活兒,錦娘也能養活自己。
人呐,就得多學點東西,至少有個謀生的本事。
確實,杜氏連連點頭,關鍵是錦娘繡得是真好看,栩栩如生的,她從見過這麽精巧的東西。
這麽寶貴的技藝,怕是人家的不傳之秘,傳家寶,隻能留給下一代的,杜氏也不敢輕易上去喊人家教。
“有這些幾樣事兒就足夠了,還得建兩個屋子,估計會忙的抽不開身!”
接下來這幾日,便又緊鑼密鼓的忙活起來了,每個人都是腳不沾地。
這兩天陰雨連綿,山上的菌子又多起來。
大家采摘的架勢,真是拚了命,紅了眼,飯都不吃家都不回了,就恨不得呆在旁邊看著菌子長起來。
其中當然屬杜二舅母最為拚命,她好不容易能夠幹點活,這就是她所求的。
大家夥兒背著滿滿籮筐的菌子,都期待著七日後的第二次交易。
家裏還得建兩間房子,給杜家四人住。
就在這個院子裏擴開來。
本來是隻有周家三兄弟和杜家父子來建的。
不料另外兩家也來幫忙。
因此就花了三天時間就建成了。
也是奇怪,明明這麽多人住在一起,從四家擴大到五家,大家都還是和和樂樂的,出奇的和諧,也出奇得熱鬧,卻沒有爭吵和齷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