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章 被動打響掃黑除惡第一槍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A+A-


    大媽哭泣道:“他們說我家伍強造謠,可他說的句句是實話啊!那是十幾條人命啊!青天大老爺,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
    大媽口口聲聲“青天大老爺”,徐有為苦笑道:“大姐,不要再叫我‘青天大老爺’,我聽著,心裏有愧啊!”
    徐有為語氣誠懇地說:“我是龍城市委書記,我的身份是人民公仆。
    我們國家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法治的製度,每一個老百姓在遭受冤屈時,都能夠通過正常、合法的渠道討回公道,而不是像古代一樣,盼星星盼月亮地盼著一個所謂的‘青天大老爺’來為民做主!”
    徐有為話鋒一轉:“但今天,我看到了鎖住晴晴的鐵籠,聽到了伍強的冤屈。
    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我們龍城一些地方的基層治理出了問題!
    說明我們預設的製度渠道在某些環節被堵塞了,失效了!
    以至於像晴晴媽媽、伍強媽媽這些最應該得到幫助的群眾,她們的聲音被忽略了,他們的苦難無人問津,最終隻能寄希望於偶然路過的‘青天大老爺’來發現、來解決!”
    徐有為提高音量:“這是不正常現象!更不應該成為法治社會的常態!
    今天,我徐有為遇到了,我管定了!
    但是,龍城還有那麽多鄉鎮、那麽多村莊,我不可能走到每一個角落!
    如果製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還會有多少‘晴晴’和‘伍強’在默默承受不公?”
    徐有為的目光落在黃平、鎮派出所長等人身上:“黃平同誌,還有在場的幹部,你們都聽到了嗎?
    ‘青天大老爺’這個稱呼,對我們來說,不是榮耀,是鞭策,更是批評!
    它像一麵鏡子,照出了我們工作中的不足,照出了我們與群眾期望之間的差距!
    它說明,至少在海河縣,老百姓遇到了冤屈,正常的渠道走不通,或者走得艱難,他們才會把希望寄托在偶然出現的上級領導身上!”
    接著,徐有為又看向伍強母親和圍攏過來的村民們,語重心長地說:“鄉親們,解決問題最終要靠製度、靠法治。
    我徐有為今天能過問晴晴、伍強的事,是因為我坐在市委書記這個位置上,動用的是組織賦予我的權力和職責。
    但我們要追求的,是讓任何一個普通百姓,無論有沒有遇到‘青天大老爺’,都能依靠現有的製度和法律,堂堂正正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頓了頓,徐有為接著說:“今天大家反映的問題,我都記下了!
    鄉親們,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會追到底,給大家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在回龍城市區的車上,徐有為說:“誌遠,你都看到了。今天在龍橋鎮,晴晴的鐵籠,伍強的冤屈,還有之前金湯溫泉度假村擴建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這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孤立,但細究下去,矛頭都指向同一個人——張萬林,以及他背後那張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我們和張萬林就差短兵相接了!”
    吳誌遠說:“是的,徐書記。張萬林和他的金湯集團,在龍城經營多年,觸角伸得太長。
    從煤炭、工程建設、房地產到旅遊開發,都有他的影子。
    更可怕的是,他似乎已經具備了幹擾基層政權運行、甚至扭曲司法公正的能力。
    坊間有一種說法,張萬林是龍城的‘地下組織部長’,誰想升任科級幹部、處級幹部,他一句話的事。
    這說明張萬林拉攏、腐蝕了一大批幹部,有的幹部還位高權重。”
    徐有為點頭道:“誌遠,你說到點子上了。張萬林的問題,絕不是簡單的企業違法經營,而是係統性的基層治理腐敗和政治生態破壞。
    他能夠被稱為‘地下組織部長’,恰恰說明在某些領域,正常的組織程序已被架空,形成了以利益輸送為紐帶的‘影子權力體係’。”
    吳誌遠補充道:“徐書記,據我了解,張萬林的金湯集團近年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了大量政府項目和資源。
    比如,在金湯溫泉度假村擴建項目中,他們以極低價格強征農民土地;
    在工程建設領域,他們屢次中標重大工程,背後可能存在串標、圍標等違規操作。”
    徐有為神情凝重:“所以,我們接下來的鬥爭,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必須進行一場係統性的治理攻堅,目標就是要斬斷黑惡勢力鏈條,鏟除其生存土壤,修複政治生態。
    下周,我要去省城,當麵向省委主要領導、省紀委和省委政法委領導匯報,你這幾天抽空準備一份書麵材料。”
    吳誌遠連忙答道:“好的,今晚就準備。”
    徐有為笑了笑:“誌遠,也不用太累嘛。明後天,你放鬆放鬆,陪你師母和雲汐走走看看。”
    吳誌遠提醒道:“徐書記,今天無論是晴晴的事,還是伍強的事,實質上都打草驚蛇了。張萬林第一時間就會知道。他必然有所動作。”
    徐有為點頭道:“是啊,今天的舉動,打草驚蛇是必然的,因為我們被動打響了第一槍。”
    這時候,徐有為的手機響了。
    一看,是自己的老領導、現任省政協副主席周明軒打來的。
    徐有為皺起眉頭,心中猜測個七八分。
    徐有為按下接聽鍵,恭敬地說:“周老,您好!正想著過幾天去省城看望您呢,您電話就打來了。”
    電話那頭傳來周明軒爽朗的笑聲:“哈哈,有為啊,知道你剛到龍城,千頭萬緒,忙得很。
    我就不跟你繞彎子了,聽說你今天在海河縣,動靜不小啊?”
    徐有為有些驚訝,消息傳得真快,便不動聲色地回應:“周老消息靈通。是啊,今天下去走了走,看到了一些基層存在的實際問題,群眾反映比較強烈。”
    “嗯,深入基層是好事,體察民情嘛。”周明軒的語氣語重心長,“不過啊,有為,有句話,我這個老家夥得提醒你一下。
    龍城的情況,比較複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
    尤其是經濟發展這一塊,民營經濟是主力軍,貢獻很大啊。”
    周明軒頓了頓,接著說:“就比如金湯集團的張萬林,是省裏都掛上號的著名民營企業家,納稅大戶,解決了龍城多少就業?
    聽說最近還在籌劃上市。這樣的企業,是龍城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啊。”
    徐有為靜靜地聽著。
    周明軒繼續道:“老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搞活經濟,有時候需要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
    企業家在創業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隻要不是原則性、方向性的錯誤,依我看,還是要以保護、扶持為主,給他們改正錯誤、規範發展的機會。
    如果查得太嚴、管得太死,把企業家嚇跑了,投資環境搞壞了,最終受損的還是地方經濟和老百姓的飯碗啊。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