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千不該萬不該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帳篷裏隻剩下我們兩人壓抑的呼吸聲。
以及更遠處某種夜梟悠長的啼叫。
在這與世隔絕的深山裏,一切文明的規則似乎都暫時失效了,隻剩下最原始的本能。
我們都沒再說話,任何語言在此刻都顯得多餘。
外麵的山風似乎大了一些,吹得帳篷微微晃動。
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相擁在一起。
黃莉在我肩頭輕輕歎了口氣:“真不該把你改造成現在這樣。”
我微微動了動被她枕著的手臂。“我這樣有什麽不好嗎?”
經過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適應這三倍於常人的體能和反應,甚至開始依賴這種優勢。
“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姑娘要被你禍害。”她說出心裏的顧慮。
“放心吧,我不會亂來的。”至少到現在,我都保持著平衡,沒有辜負跟了我的女人。
黃莉帶著點自嘲:“這話你自己信嗎?”
沒等我回答,她又接下去,“算了,現在說這些也沒意義。”
我知道這個話題就此打住了,心裏清楚,有些改變一旦發生,就再也回不去了。
就像我們走進的這片深山,每一步都隻能向前,沒有退路。
次日,我們繼續趕路,又花了近一天的時間,我帶著黃莉再次來到神秘天坑的入口。
為了防止有野獸住進去,上次離開時我用一些樹枝堵住入口。
此時那個入口的樹枝已經爬滿了藤蔓。
“就是這裏了。”我一邊說著,一邊揮動開山刀,砍斷那些纏繞在入口處的堅韌藤蔓。
黃莉幫忙搬走枯樹枝:“你是說,從這進去,裏麵是個巨大的天坑?”
“上次我發現的鎖陽草,就是在裏麵發現的。裏麵的生態係統,可能完全與外界隔絕。”
洞穴入口處還比較寬敞,但越往裏走,空間便越榨。
我們不得不彎下腰,側著身子在狹窄的通道中艱難前行。
“你當時是怎麽找到這裏的?”跟在後麵的黃莉忍不住問。
以她的性格,遇到這種未知的洞口,最多在外麵觀察采樣,絕不會輕易涉險深入。
我如實回答:“被一頭熊追得沒了退路,算是慌不擇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硬闖了進來。”
手電光掃過前方,“當時隻顧著逃命,沒多想。現在看,這入口確實隱蔽得過分。”
通道愈發狹窄,有時甚至需要匍匐才能通過。
半個小時後,我們終於穿過了那條洞穴通道。
眼前豁然開朗。
我們正站在天坑內壁半山腰一處突出的天然岩石平台上,懸於巨大井壁的中央。
抬頭望去,天坑口像是一枚被不規則切割的碧玉,高懸於頭頂。
整個天坑宛若一個被遺忘的巨碗,內部空間遠比從外麵想象得更為宏大。
坑壁近乎垂直,覆蓋著厚厚濕滑的苔蘚和無數叫不出名字的蕨類植物,它們層層疊疊,構築起一個垂直的綠色王國。
一些粗壯的藤蔓如同巨蟒般從上方垂落,或是在岩壁上蜿蜒攀附。
黃莉下意識地抓緊了我的胳膊,向前邁了一小步,探身俯瞰這驚人的奇景。
“……簡直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她環視著這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態環境。
“這裏的生物群落,恐怕已經演化了千萬年,自成體係。太不可思議了。”
她仔細打量著岩壁上那些形態奇特的植物。
“這底下應該還有條暗河。”我指著下方那片幽深的陰影說道。
上次我倉皇離開時,天坑底部因為持續的暴雨積了不少水,如今那些積水已經消退無蹤,隻留下被衝刷過的痕跡。
我小心地抓住一根粗壯的藤蔓,試了試承重,然後向黃莉伸出手。“跟緊我,注意腳下。”
我們順著那些如同天然繩梯般的藤蔓,向天坑底部下降,越往下,光線越發幽暗。
費了一番功夫,雙腳終於踏上了天坑底部堅實而鬆軟的地麵。
底部的情形與在平台上俯瞰時又截然不同。
這裏仿佛一個被時光封存的秘境。巨大的蕨類植物伸展著羽狀的葉片,有些甚至高過頭頂。
樹木為了爭奪有限的光線,都長得異常高大纖細,樹皮上布滿青苔。
“這次主要目的是采集異葉藍苔蘚的鮮活樣本,看看能不能移植。”黃莉的聲音從我身後轉來。
“還有那些發生異變的鎖陽草,研究價值也很高。”
“等一下。”黃莉發現虛懸在石壁植物上方。
“這是星紋草,外界幾乎絕跡了,沒想到在這裏成片生長……”
她完全沉浸在了這片突如其來的發現之中,一時忘卻了原本的目標。
我也停下腳步,既然已經抵達目的地,不妨讓她盡情探索。
在這與世隔絕的生態中,任何發現都可能帶來意外之喜。
“有藥用價值嗎?”這才是我最關心的。
黃莉搖了搖頭:“文獻裏隻記載了它的稀有和獨特的生物熒光特性。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特別是對植物演化史。”
“那還是先研究有用的。”我開始搜尋此次真正的目標。
那些能夠強化體質的異變鎖陽草,以及更具商業潛力的異葉藍苔蘚。
“你說得對。等采完主要樣本,我想帶一點星紋草回去做標本。”黃莉還是不想放棄任何可以研究的植物。
我領黃莉繞過一株巨大的板狀根植物。
前方,在幾塊巨岩環抱下,一片能接收到零星天光的區域呈現出來。
“就是這裏了。”
那片鎖陽草比上次見到時更加茂盛,深紅色的肉質莖一叢叢擠在一起。
黃莉倒吸一口涼氣:“天……外麵一株難尋,這裏竟然長著一整片……”
“太不可思議了。”她快步上前,謹慎地蹲下,戴上手套感受其獨特的質地。
“能移植到外麵種植嗎?”我直接問出最關心的問題。
這鎖陽草的功效我親身體驗過,壯陽的效果遠超普通草藥,要是能人工培育,價值不可估量。
“還得研究過後才知道。”黃莉回答得十分謹慎。
“環境差異太大了。光照、濕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甚至這裏獨特的地磁環境,都可能是它們在此蓬勃生長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