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護短的劉備,今日事我擔了(求追讀求月票)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A+A-


    平樂觀,右校尉營,淳於瓊滿眼陰鬱。
    一個時辰前,淳於瓊自曹操處飲酒歸來,恰巧撞見營中有人鬧事。
    作為新上任的右校尉,淳於瓊本就犯愁沒有立威的機會,驟見徐晃打傷了西園兵,頓覺機會來了。
    見獵心喜的淳於瓊,更懶得問緣由,挽起袖子就開打。
    淳於瓊自恃武勇,自以為打個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壯漢手到擒來。
    卻沒想到,幾個回合打下來,淳於瓊不僅沒能討得半點便宜,反還被徐晃瞅準機會一拳揍在右臉上,踉蹌倒地。
    若不是淳於瓊常年習武皮糙肉厚,換個人挨了徐晃那一拳牙齒都得崩飛!
    雖說這與淳於瓊醉酒狀態戰力銳減有關,但被徐晃揍了卻是不改的事實。
    沒人會在乎淳於瓊是否全盛狀態,隻知道這個新來的右校尉被徐晃揍了。
    軍中隻服強者!
    右校尉剛上任就被揍了,今後還如何震懾驕兵悍卒?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議論淳於瓊被揍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半個時辰就傳遍營中,這讓淳於瓊顏麵大失。
    更令淳於瓊惱恨的是,劉備麾下的關羽還將徐晃給藏匿了!
    某這右校尉被人揍了,下軍校尉麾下司馬卻將犯人藏匿了,這是存心跟某作對?
    淳於瓊當時就想帶兵去搶人!
    而令淳於瓊氣悶的是:左右偏裨皆勸淳於瓊三思!
    自偏裨口中得知關羽就是去年在洛陽驛館受劉備指使、暴揍大將軍何進屬將吳匡之人後,淳於瓊瞬間就慫了一半。
    淳於瓊認為徐晃手到擒來,是不識徐晃手段;明知關羽驍勇還無腦前衝,那就是真愚蠢了。
    三思之下,淳於瓊決定等劉備回營後再要人。
    來硬的不行,就隻能嚐試去跟劉備講道理了。
    “報!”就在淳於瓊靜待之時,一個西園兵匆匆入內:“稟右校尉,下軍校尉歸營了!”
    淳於瓊豁然起身,招呼左右偏裨:“國有國法,軍有軍規,某倒要看看,劉校尉是要明正軍規還是包庇惡犯!”
    左右偏裨雖不情願,但也不敢忤逆淳於瓊過甚。
    眾人簇擁著淳於瓊徑直來尋劉備,到了營門外更是高呼讓劉備交出惡犯。
    這洶洶氣勢,也驚動了曹操、趙融、馮芳、夏牟四人,紛紛策馬前來詢問。
    “淳於校尉,有事好商量,何必大動幹戈?”夏牟在汝南承了劉備的情,又有心偏幫劉備,忙上前勸說。
    淳於瓊此刻正在氣頭上,不耐煩的喝道:“夏校尉,這沒你的事,你若不想挨揍,就不要摻和。”
    夏牟好心被當驢肝肺,氣得臉紅耳赤,冷哼返回。
    趙融、馮芳見狀迎上。
    二人自夏牟口中了解到劉備在豫州所行之事後,同樣有心偏幫劉備。
    “夏校尉不必動怒,淳於瓊自尋死路,怨不得別人。”
    “劉校尉性情中人,又豈會讓淳於瓊在此撒野?我等再此看好戲就成。”
    二人一人一句,安慰被淳於瓊嗬斥的夏牟。
    夏牟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怒氣,看向淳於瓊的目光也多了幾分憐憫:我好意相勸你不聽,等哈被打臉了就別怪我不勸架。
    夏牟三人間的親近,讓不遠處的曹操暗暗蹙眉:夏牟、趙融、馮芳三人,竟相處這般友善了?
    要知道這三人曾經因為矛盾在平樂觀大打出手,連劉宏都被驚動了,如今卻親密得跟摯友似的,這著實令曹操意外。
    又想到鮑鴻、夏牟、劉備三人同往汝南平叛,結果鮑鴻被斬,夏牟、劉備安然返回,劉備還晉為下軍校尉,曹操的眉頭更緊了。
    淳於瓊的問罪,早就驚動了營中的劉備。
    然而劉備並未去理會淳於瓊,而是讓關羽將徐晃帶入大帳。
    見徐晃如關羽一般,都是壯得跟熊虎似的河東大漢,劉備心中更喜,忙離席起身,向徐晃行禮致歉:“讓公明受了委屈,我之過也。”
    徐晃不知緣由,驟見劉備致歉,慌忙回禮道:“劉校尉折煞小人了。小人打了右校尉,已是大罪,幸有關司馬仗義相助,小人不甚感激,不敢再牽連旁人。是殺是刮,小人皆無怨言。”
    劉備大笑:“公明勿憂。你乃我派人征召的河東豪傑,自你入平樂觀之時起便已是我麾下偏裨。一對一單挑打敗了西園軍右校尉,此乃右校尉技不如人,如何還有臉事後報複?”
    徐晃有些懵,道:“劉校尉,我乃是受淳於瓊征召,隻恨那幾個西園兵嘲諷我就罷了,淳於瓊也不承認曾派人征召我。”
    一想到淳於瓊營中那幾個西園兵的嘲諷聲以及淳於瓊一言不合就開打,徐晃就是一陣氣悶。
    劉備有些奇怪:“不應該啊。當初我派人前往河東征召公明時,也是仔細叮囑過的。公明怎會誤以為是受淳於瓊征召?”
    徐晃愕然呆住:“征召我的是劉校尉?不是淳於瓊?”
    關羽接口道:“淳於瓊是大哥晉升下軍校尉之後才加入西園軍的,不可能征召公明。原本大哥是要讓關某前往河東征召公明,後因旁事耽誤,關某未能前往,就另派了個軍卒前往。軍卒返回後稱,公明已不在河東為吏,又尋不到公明,就隻將征召文書投入河東郡府。公明是何處得知被征召的?”
    “如此說來,是我弄錯了。”徐晃臉騰地一紅,撓了撓頭道:“去年初,我與河東太守起了衝突,一怒之下便辭吏離去。恰逢郭太等白波賊攻打河東,我不得已誤入白波賊。偶然之下又遇到了同在郡中為吏的故舊,這才得知西園軍右校尉征召我為偏裨一事,但那故舊並不知右校尉姓名。我不願為賊,便想來洛陽謀個前程。”
    “原來如此。”劉備安撫道:“世事無常,過去之事無法改變,未來之事尚有可期。公明既肯響應我的征召,今後便是我的兄弟。你且安心在營中休憩,餘下之事,我自會處理。”
    聽到“兄弟”二字,徐晃不由熱淚盈眶,忙道:“一人做事一人當,我本就是賊身,不敢牽累劉校尉,我......”
    “什麽賊身?”劉備打斷道:“你乃我征召的偏裨,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今日事我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