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金堆鎮上

字數:3051   加入書籤

A+A-


    在大王莊守山人的窩棚滯留了兩日。
    得益於王執事精妙的方藥與持續的金針渡穴,那產後血崩的婦人總算將那口元氣死死吊住,未曾反複。而那個孱弱的嬰孩,則在陳實每日數次、極其耗費心神的溫和內息滋養,以及莊中一位奶水充足婦人定時的哺喂下,竟奇跡般地挺了過來。生命跡象趨於穩定。
    “陳先生”之名,在大王莊已近乎神明。
    第三日清晨,王執事決定不再耽擱。留下方子和調養囑咐後,隊伍重新上路。離開時,村民傾巢相送,感激涕零。
    通往金堆鎮的道路平坦了許多。午時剛過,一座遠比張家集規模更大、更為繁華的鎮甸便出現在眼前。青石鎮牆,人流如織,市井喧囂,氣息撲麵而來。
    鎮門處,幾位身著綢衫的鄉紳已在此等候。為首者年約五旬,麵皮白淨,三縷長須,眼神精明而急切。他身後跟著一個背負藥箱、年紀約莫六十的老者,老者臉上並無多少“惴惴不安”,反而帶著一種混合了期盼、好奇與些許見到高人時的恭敬神色。
    見到王執事一行人,尤其是他們身上顯眼的華山派服飾,那為首鄉紳立刻快步迎上,臉上堆起熱情而不失恭敬的笑容,遠遠便拱手作揖,並清晰報上身份:
    “可是華山派的王仙長與陳先生當麵?在下金堆鎮 鎮長孫守業 ,攜本鎮父老,恭迎仙長大駕!仙長一路辛苦!” (修正點一:明確自我介紹身份)
    王執事神色平淡,微微頷首還禮:“孫鎮長有禮。貧道奉掌門之命,前來貴地義診,叨擾了。”
    “不敢不敢!仙長與陳先生能來,乃是我金堆鎮百姓之福!”孫鎮長連連擺手,目光卻不由自主地往隊伍中掃視,最終落在氣質沉靜、雖麵色仍帶些許蒼白卻眼神清亮的陳實身上,臉上的笑容更盛,“這位想必就是近日傳揚開的‘仁心妙手’陳先生吧?先生在大王莊起死回生的事跡,已傳至敝鎮,令人敬佩啊!”
    陳實心中微凜,消息傳得比他預想的還要快。他謙遜地躬身行禮:“孫鎮長謬讚,晚輩愧不敢當。皆是王師教導有方,晚輩隻是略盡綿力。”
    寒暄間,孫鎮長已親自引路,將一行人安置在鎮中一座頗為清靜寬敞的兩進院落裏。
    安頓甫定,孫鎮長卻並未立刻離開,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難色,搓了搓手,對王執事道:“王仙長,守業有個不情之請。” 他側身引見身後的老者,“這位是鎮上的劉濟民劉老先生,行醫數十載,素有名望。此番……是為了小老兒的孫子。”
    孫鎮長隨即詳細描述病情:六歲孫兒,突發高熱,手足抽搐,口吐白沫,意識不清。劉老先生用了清熱鎮驚的方子,卻時好時壞,反複發作。近兩日昏睡時多,清醒時少,日漸消瘦。
    “聽聞陳先生於疑難急症頗有見解,故冒昧懇請先生與小老兒一同參詳參詳。”劉濟民上前,對著陳實鄭重一揖,臉上並無被挑戰的不悅,反而帶著一種同行探討、乃至後輩向前輩請教的誠懇態度,“老朽才疏學淺,於此頑疾束手,聽聞先生妙手,或能另辟蹊徑,老朽願附驥尾,聆聽高見,還望先生不吝指點。” 他的眼神裏,求知欲遠大於不安。
    壓力依舊存在,但氛圍已從“考核與質疑”轉變為“請教與探討”。陳實知道自己不能,也不該裝懂。他的優勢在於更係統的觀察方法和基於現代常識的推理。
    “孫鎮長,劉老先生,”陳實語氣沉穩,態度謙和,“晚輩於醫道尚在摸索,不敢妄斷。劉老先生經驗豐富,晚輩正需學習。可否先將之前診治的方子與病情變化,容晚輩一觀,再細細為令孫診察?”
    劉郎中連忙遞上藥方和脈案。陳實仔細翻閱,眉頭微蹙。方子確實是常規的清熱鎮驚路數,但顯然效果不彰。
    隨後,他來到內室。床榻上,一個錦衣小童昏睡不醒,麵色潮紅帶灰,呼吸急促,額頭虛汗,偶有肢體無意識抽動。
    陳實淨手後,開始係統檢查。他觀察瞳孔反應,檢查咽喉,觸摸額頭和脖頸(重點關注有無頸項強直),仔細檢查全身皮膚。最後,他凝神診脈。
    整個過程,他更像一個嚴謹的調查員。
    “孫鎮長,劉老先生,”陳實檢查完畢,沉吟道,“依晚輩淺見,此症確實蹊蹺。劉先生方藥對症而效不佳,可見病根更深。”
    他結合觀察提出推測:“發熱起伏不定,自行可退又複作,有時更像體內在與某種‘邪毒’反複拉鋸。抽搐、神昏,病位在‘肝風’、‘清竅’,但引動此變的根源,恐非普通熱邪。”
    他看向王執事,帶著請教的口吻:“王師,晚輩鬥膽猜測,此症是否可能為‘伏邪’作祟?或體內素有痰濕鬱熱,遇外因引動,化火生風?常規清熱,如同隻撲明火,而地底餘燼未除,故反複複燃。”
    他沒有給出確定診斷,而是提出了一個基於觀察的、符合中醫理論的致病機理假說。
    王執事聽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此子不急不躁,觀察入微,善於歸納,更懂得藏拙與借力。
    “嗯,”王執事微微頷首,接過話頭,“你所言‘伏邪’、‘痰熱鬱結’之機,切中要害。此子脈象浮數中帶澀,正合痰熱內蘊、風火相煽之象。尋常清熱鎮驚,力有不逮。”
    他略一沉吟,便口述了一個包含犀角、羚羊角、鉤藤、膽南星、石菖蒲等在內的複雜方劑,直指陳實推測的“病根”。
    劉濟民在一旁聽得全神貫注,時而恍然,時而深思,聽到精妙處,更是忍不住撫掌低聲稱妙,看向王執事和陳實的目光充滿了敬佩。
    孫鎮長大喜過望,立刻吩咐下人按方抓藥。
    陳實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同時也更加清醒。他成功運用了觀察、分析和提出合理假設的能力,引導出了更精準的治療方案。他知道,自己的醫術之路還很長,真正的挑戰在於將有限的現代知識與無限複雜的中醫實踐深度融合。在金堆鎮的考驗,以一種更符合邏輯的方式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