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意外的投資者

字數:4127   加入書籤

A+A-


    當穀歌對融資持開放態度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悄悄傳開,整個資本市場瞬間酒杯攪動了起來。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在資本眼裏就像是個剛冒頭的小鮮肉。不像幾年後,恨不得把互聯網行業的裏裏外外都研究個透。
    但這可不代表資本不喜歡互聯網行業,恰恰相反,和傳統行業比起來,互聯網行業的公司更受資本的青睞。
    互聯網行業公司節奏更快,發展的也更加的迅速。
    就拿雅虎來說,成立一年就完成了融資上市,一年過後市值再次翻倍,這在傳統行業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再看微軟,成立不過二十年,上市才堪堪十年時間,市值已經飆升到了1300億美元。
    對於過去的傳統產業,這都有些天方夜譚了。
    擴張快,發展快,代表了什麽?
    來錢快。
    這就表示互聯網企業能在極端的時間內給投資者編織出一場具有無限遐想的美夢,原本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上市,在互聯網公司這裏變成了一年或是幾個月時間。
    上市就是一片綠油油的韭菜地呀,隻有上市,華爾街才能揮舞起鐮刀收割長出來的韭菜。
    而互聯網就像是大型工程機械,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開墾出一片適合韭菜生長的肥沃土地。
    隻是讓恩斯特沒有想到的是,最先找上門來的不是華爾街那些財大氣粗、聲名赫赫的巨頭,反而是兩家互聯網企業,微軟和朗訊。
    “讓比爾去死吧”。
    “yes,我喜歡你的直接”。
    恩斯特不假思索的一句,整個穀歌的高層都爆發出了歡呼。
    尤其是謝爾蓋·布林,更是跳腳聲援恩斯特。
    微軟這家企業,在美利堅的科技業心中,口碑是真的不討好。
    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所有人提到微軟都能變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反正一起罵就行了。
    恩斯特倒不是因為同流合汙而討厭比爾大兄弟,他完全是被對方的做法給惡心到了。
    穀歌成為網景搜索引擎的這一個月以來,IE瀏覽器原本大好的形式被畫上了休止符,網景的市場份額回漲給了做著統一瀏覽器市場大夢的比爾當頭一棒。
    而這一切是誰帶來的,明眼人都明白。
    根據恩斯特從網景得到的消息,微軟的IE部門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研究穀歌,打算把穀歌搜索引擎的一些算法借鑒到IE瀏覽器的搜索引擎之中。
    現在來看,微軟的進展並不理想,而穀歌的增速又夠快。
    微軟顯然是擔心等他們IE瀏覽器的搜索技術趕上穀歌的地步,穀歌搜索引擎已經統一了市場。
    而且穀歌是會進步的,技術可不是在原地踏步。
    如此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博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還不如簡單粗暴一些,把支票甩到穀歌的臉上。
    “不愧是微軟呀,真是財大氣粗,第一次開價就是4.5億美元”。
    傑森和技術宅們不同,他隻關心錢,可不會關心是不是微軟給的錢。
    拿著微軟送來的收購邀約,一邊晃悠一邊感慨“和微軟比起來,我怎麽感覺華爾街的那幫家夥都是窮鬼呢?”
    恩斯特倒是淡定得很,隨手接過傑森手裏的邀約,看都不看一眼就扔進了垃圾桶。
    “除非用整個微軟來換,要不然我們就讓比爾大兄弟嚐嚐失敗的滋味。技術就是技術,可不是所有產品都能靠抄襲解決的”。
    “沒錯,這點我認同”。
    得,又收獲了一個小迷弟,拉裏·佩奇難得張口。
    “那麽朗訊呢?朗訊總裁托馬斯親自給我打了個電話,詢問穀歌是否有融資的打算。如果可以的話,它們更願意整體收購穀歌,表示價格好商量”。
    謝爾蓋看向恩斯特,兩家巨頭同時看上穀歌,讓他不自覺露出了微笑。
    不是說謝爾蓋主張賣掉穀歌,這是對穀歌的肯定。
    “穀歌是不可能整體出售的”。
    恩斯特定下了一個基調,會議室裏的幾個人心裏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大家心裏都清楚,穀歌的未來遠不止如此,前景廣闊得很,充滿無限遐想。
    他們之前還提心吊膽的,生怕恩斯特經不住眼前這巨額金錢的誘惑,腦子一熱就把穀歌給賣了。
    畢竟恩斯特投入的資金才幾百萬美元,短短一個月時間價值翻了一百倍,對於人性的考驗不可謂不大。
    好在恩斯特沒有絲毫猶豫,也讓他們覺得跟著這個平時不靠譜的boss跟對人了。
    “要邀請他們過來談談嗎?”
    恩斯特思考了一下“談肯定是可以談的,不過對方隻是抬價的工具,你們要掌握好尺度”。
    眾人聽明白了,這是拒絕了,恩斯特拒絕了朗訊的融資。
    “為什麽?”傑森想要知道這個表弟的理由,對他來說,第一原則就是收益最大化。
    如果朗訊能給出最大的誠意,他是歡迎朗訊加入的。
    “不為什麽,就是不看好這個投資者,太過的唯利是圖了一些”。
    朗訊是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拆分出來的,與其說是拆分,不如說是殺雞取卵。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股份早已經分散在幾十上百個機構的手中,他們可不關心什麽情懷和技術,隻是將其作為投資獲利的工具。
    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他們就願意扶持誰上位。
    所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高管們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把設備製造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徹底的分離出去,成立一家獨立的設備製造公司。
    過去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設備製造部門製造的設備隻供應給內部,從不對外銷售。
    而公司獨立就不一樣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競爭對手也可以購買它們的設備,隻要設備公司一上市,短期內獲得的設備訂單一定會讓股價飛漲。
    事實也是如此,兩個月前剛上市的朗訊市值才不到180億美元,可恩斯特知道三年後這家企業市值高達2640億美元。
    這裏麵有互聯網泡沫的原因,但業績的增長也是不可忽視的。
    短期內謀求暴利,根本不考慮長期發展。
    整個公司從高管到股東,再到大量持股的員工,都有撈一筆就走的想法,
    要是同意他們成為穀歌的股東,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少幺蛾子。
    不過說到朗逸,恩斯特想到了劃分給朗逸的貝爾實驗室。
    以對方利益為先的態度,倒是能謀劃一下。
    現在的貝爾實驗室還是那個科學家的聖堂,裏麵的大拿數不勝數。
    要是再過個幾年,等朗訊把貝爾實驗室玩殘了,收購過來也就沒有太多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