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頻道和內容!
字數:5487 加入書籤
但這無疑是將所有的希望與風險,
都壓在了一個嬰兒身上。
利用亞曆山大作為鑰匙,無異於在萬丈深淵上走鋼絲,
稍有不慎,
就可能導致亞曆山大的意識被那浩瀚的星際存在吞噬,
或者引發更不可控的後果。
........
就在沈飛團隊緊鑼密鼓地解析星圖、評估風險的同時,外界的暗流並未停歇,
反而因為某些信息的泄露而變得更加洶湧。
一股新的、更加隱秘和危險的勢力,開始浮出水麵。
學者聯盟 一個由全球頂尖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信息學家秘密組成的鬆散聯盟。
他們通過破解主腦崩潰後殘留在網絡中的某些加密碎片,
以及分析全球異常事件的數學模型,獨立推測出了源點之石和星際網絡存在的可能性,
並大致定位到了西藏區域。
與元老會的權力欲望和拾荒者的利益驅動不同,
學者們追求的是純粹的真理。
他們相信,
源點之石及其背後的星際網絡代表著宇宙的終極規律和知識,
是人類文明實現下一次飛躍的關鍵。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接觸並研究它,
甚至認為,
如果為了獲取知識需要犧牲部分人性或現有社會結構,
那也是進化必須付出的代價。
他們的行動更加隱蔽,
擅長利用學術合作、數據挖掘和遠程遙感等手段,極難追蹤。
朝聖者教團另一個極端。
主要由某些古老神秘主義教派的殘餘、新興的科技末日論者以及被全球異常事件和主腦傳說吸引的狂熱信徒組成。
他們將源點之石奉為神之楔石或宇宙意誌的化身,
認為當前的人類文明已經腐化墮落,
亟需神聖的淨化與指引。
他們視試圖研究或控製石碑的學者和沈飛團隊為瀆神者,
而他們的目標,則是守護石碑的純淨,等待其降臨神諭,
或者……
主動舉行儀式,加速神罰的降臨,
以清洗舊世界。
這些狂信徒行事難以預測,可能采取任何極端手段,包括自殺式襲擊。
這兩股新勢力的出現,使得局麵更加複雜。
學者的理智冷酷與朝聖者的狂熱盲信,如同兩把指向人類文明心髒的尖刀,
而他們的目標,
都直指西藏那塊沉默的石碑,
以及……
可能成為鑰匙的亞曆山大。
伊萬國王的情報網絡捕捉到了這些動向的蛛絲馬跡,
但對方隱藏極深,
且成員散布全球,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清除。
......
壓力之下,
被嚴密保護在冬宮深處的亞曆山大,
似乎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斯維特拉娜最先察覺到異常。
亞曆山大不再僅僅是偶爾與沈飛產生精神共鳴,
他開始表現出一些超越年齡的、令人不安的能力。
他有時會盯著空無一物的牆壁,咿咿呀呀地說出一些極其複雜的、
由幾何圖形和未知符號構成話語,
奈芙蒂斯記錄並分析後,
發現這些符號與星圖中的部分拓撲結構存在模糊的對應關係。
一次,一
名新來的、內心對斯維特拉娜抱有隱秘嫉妒的女護士試圖靠近他時,
亞曆山大突然放聲大哭,
與此同時,
護士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屏幕瞬間碎裂,
內部的芯片被燒毀。
事後檢測到一股極其短暫但強度極高的、定向的精神力爆發。
最令人震驚的是,當奈芙蒂斯將修複後的、
屬於主腦核心的那段關於喚醒信號的逆向工程數據播放給沈飛聽時,
隔壁房間的亞曆山大突然變得極其興奮,
手舞足蹈,
而他周圍監測設備的讀數顯示,
他正無意識地、
微弱地模擬著那段信號的頻率!
鑰匙正在自發地校準自己,
以適應其使命!
他不僅能被動共鳴,似乎還在本能地學習和掌握與源點之石及背後星際網絡交互的方式!
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可怕的預警。
亞曆山大的成長速度遠超預期,
他體內蘊含的力量正在蘇醒。
如果引導不當,或者被外部勢力強行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
麵對星圖解析的絕望距離、新勢力的威脅以及亞曆山大加速覺醒的現狀,
狩網者團隊內部產生了分歧。
普萊斯和幽靈傾向於強硬手段主動出擊,
利用現有情報,
在全球範圍內對學者和朝聖者的關鍵人物及據點進行先發製人的精準打擊,
將威脅扼殺在搖籃中。
他們認為,等待和防禦隻會讓敵人壯大,
讓亞曆山大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
奈芙蒂斯和金幣則主張謹慎和研究認為在完全理解鑰匙的工作原理和星際網絡的意圖前,
貿然激化與這些勢力的衝突可能適得其反。
他們建議繼續深化對星圖和亞曆山大能力的研究,
嚐試建立更穩定、
更可控的連接方式,
爭取在與歸墟的潛在對話中占據主動。
夜鶯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利用她在暗網和灰色地帶的人脈,
散播真假難辨的信息,
引導學者和朝聖者相互爭鬥,
或者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向錯誤的目標,
為團隊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
斯維特拉娜沒有參與討論,
她隻是緊緊抱著兒子,眼神中充滿了母親獨有的、
混合著無盡憂慮與堅定守護的光芒。
她的態度很明確,
任何可能危害到亞曆山大安全的方案,她都會拚死反對。
最終,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沈飛。
他才是這支隊伍的核心,最終的決定需要他來做出。
沈飛沉默地看著全息星圖上那遙不可及的歸墟,
又看了看懷中兒子那純淨卻仿佛蘊含著星辰大海的眼眸。
他想起了西藏裂縫中那冰冷的注視,
想起了隊友們疲憊而堅定的麵孔。
他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斷。
“我們不能等待判決,也不能盲目出擊。”
他的聲音沉穩,帶著一種曆經磨難後的沉澱,“我們要……創造對話。”
他指向星圖:“學者想要知識?”
“可以。”
“朝聖者想要神諭?”
“也可以。但我們,要掌握對話的頻道和內容。”
他下達了一連串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