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主打就是囂張
字數:4657 加入書籤
打黑風暴模式已經開啟,在國家機器麵前,那些牛哄哄的涉黑團夥啥也不是。
楚河陷入深思,多虧自己從來沒有欺壓過良善,隻是黑吃黑,自己也算不上真正的黑社會,隻能說‘徘徊在起風的午夜’。
另外,楚河人在黑道心卻向善。
他回到義順區,把秦嶺和黃軍叫來,強調,一個月內全部轉型,涉黑業務一律關停,有案底的人全部遣散回老家,如果誰敢再犯事交給司法部門處理。
同時,讓秦嶺去南城市、常山市,督促夏利盈、楊霞、胡非惟進行洗白與整改。
秦嶺在這方麵還是有超前意識的,從多年以前,他用高嶺集團走商業化之路就能看出其心智非凡。
上邊已經下決心打黑,那就必定成功。
楚河對這一點沒有絲毫懷疑。
要是有懷疑,那就是二傻子他哥——大傻子。
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真正的黑,是打不掉的。
黑到一定程度,就成白的。
白到一定程度,又成為黑。
這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邏輯。
但,普羅大眾看到的必須是朗朗乾坤,晴空萬裏。
先說李佳雨西部之行。
金城是隴西重鎮,省會城市,橫跨黃河兩岸,清澈的河水穿城而過,是鑲嵌在黃河上遊的一顆明珠。
它也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
金城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回族和漢族為主,其它民族和諧共存。
提起金城,享譽世界的牛肉拉麵人盡皆知。
喜歡文物的朋友對‘銅奔馬’都不陌生,‘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
是金城的重要文化符號。
雖然公安部已經給相關省公安廳下達配合反恐刷局執行任務的通知。
為了防止打草驚蛇,李佳雨並沒有聯係隴西公安廳。
並不是不相信地方警方。
不過,的確是不相信。
但凡涉黑團夥能盤踞當地多年,皆有保護傘的存在。
李佳雨將特遣四處三十名隊員分成十組,分頭調查黎氏兄弟六人,另外四組走訪寧安區、固西區、七裏渠區,對黎氏兄弟的罪行進行搜集證詞及證據。
特遣四處隊員,有近半人員參加過西域反恐,感覺打黑任務就不值一提。
真的有這麽簡單嗎?
非也。
西域反恐得益於楚河從伊千卡那拿到了詳細的涉恐人員名單及實施計劃。
禍起於蕭牆之內。
屬於靶向反恐,換作別人,那簡直是不可能完成任務。
而本次打黑,的確危險性小,但是,黎氏六兄弟狡兔三窟,與省內各機關部門盤根錯節,形成極緊密的利益鏈條,拔起蘿卜帶起泥,所以,搜集證據難如登天。
黎智已經任省高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事審判庭長(一級高級法官),相當於正廳級幹部。
國家信訪辦接到關於黎氏六兄弟的上訪材料有很多。
可是,在走訪中,問起黎智、黎仁、黎義、黎禮、黎信、黎忠,所有人都搖頭,表示沒聽說過,然後匆匆走開。
一連兩天時間,十個小組一無所獲。
陌生地方。
特遣隊員隻能坐出租車出行。
這天,李佳雨和三位隊員一起去鹽場鋪村,那是黎氏兄弟的老家。
金城‘的士’開的飛快,隻要不係好安全帶,腦袋隨時都可能撞到車蓬上。
“師傅,你這車技不錯,再快點都能起飛。”
李佳雨半開玩笑地說。
“我這開的快個啥呢?”
“金城開的最快的是公交車,上車後千萬別把窗戶開太大,能把你給顛出窗外去。”
出租車司機說話很逗。
李佳雨聽了都想笑。
京城的出租車司機出口必談國際局勢、政治經濟。
金城的出租車司機卻是蔫逗類型的主。
不過,路上的車速的確都很快,公交車開的比李佳雨那突擊車都有氣勢,如入無人之境。
路上無論是人是車,一律老早就躲開。
這裏沒人敢和公交車搶。
“你們的公交車怎麽這牛啊。”
李佳雨有點好奇。
“嗬嗬,你們是外地人吧,最好少打聽。”
“隻要懂得,遠離公交,珍惜生命。”
“如果寶馬超寶馬,真沒什麽,如果公交車超寶馬,也不算很牛逼,要是公交車能超公交車,那才叫牛逼,懂了吧。”
出租車司機歎了一口氣,趕緊錯道,給後麵狂奔而來的公交車讓道。
李佳雨扔給司機一支釣魚台香煙。
“公交車公司老板很牛逼吧。”
李佳雨畢竟是官三代,憑直覺就能知道答案。
“年輕人,你是懂社會的人。”
出租車司機一路飛馳,穿過中山鐵橋,向鹽場鋪村駛去。
李佳雨以前打死都不會相信‘黃河不黃’。
在金城,黃河真的不黃,除非下雨天。
“以前河水可以洗衣做飯,現在可不敢哩。”
司機感歎道。
“為什麽啊?”
李佳雨有些疑惑。
“為個啥子哩,上遊固西區,成為化工區哩,河水還能幹淨的了?”
出租司機搖了搖頭苦笑。
原來固西區以金城石化、金城煉油廠等大型石化企業為主,大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企業職工
“不是說,金城亂不亂,黎家說了算嗎?”
李佳雨信口說了一句。
“可不敢胡說哩,兄弟,想安全回家,一定多吃牛肉麵,少說不中用的話。”
出租車司機把李佳雨等人送到鹽場鋪村口,堅決不進去。
李佳雨四人很驚奇,但還是下車,難為人家出租車沒有意義。
鹽場鋪村已經變成城中村,村裏各家都蓋著五六層的樓房。
臨街的出租店鋪,巷子裏人家出租小單間公寓。
每家都有三四十間房出租,每月至少有六七千收入。
在西部來講,算得上小富之家。
這裏租住的大部分是金城大學、西北民大的學生,有人為了戀愛,有人為了考研。
另外租房的人大多是東崗批發市場的商販。
本來隻有不到兩千人的村子,流動人口至少有三四萬。
李佳雨四人就在臨街的店鋪打聽黎忠家住哪裏。
店鋪老板們紛紛搖頭,表示不太清楚。
這裏白天並不顯得熱鬧,隻有晚上,就會人聲鼎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