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學堂蓋成,善始善終
字數:3622 加入書籤
“先生,按照規矩,這紅,得你親自去拿。”
田招娣捧著紅,親手遞給陳衛東。
陳衛東接過田招娣手中的紅,兩人指尖碰觸的一瞬間,田招娣紅了臉。
陳衛東看著那一抹紅布,“織的真好,比四九城機器織的還要好。”
“先生,吉時已到。”
陳衛東轉身拿著紅大步走過去,不遠處傳來夏木匠的聲音:
“大梁好比檀香木,二梁好比木檀香,三梁好比一條龍,搖頭晃尾空中行,行到空中它不動,單等親朋來上紅。
左邊修的金銀庫,右邊修的萬石食,金銀庫裏金銀滿,萬石食裏把糧裝。今日咱把學堂蓋,莊稼子弟作文章。”
學堂傳來一片歡呼聲,但是田招娣什麽都聽不到,她耳邊一直回蕩著那句,她織的布真好,比四九城的機器織的還要好。
四九城機器織的布,是什麽樣子的呢?是和洋布一樣嗎?
她看見那塊“紅”高高地懸了起來,那“紅”鮮亮鮮亮的,田招娣心情澎湃,她擺著手指頭數了數,忽然發現,學堂蓋完了,就不需要派公飯了。
明天中午,先生該去她家吃公飯了,想到這裏,田招娣快步跑著往家中跑去,她要給先生做一頓肉餡餃子,她要告訴先生,她還會包很多很多種餡的餃子。
李榮兆:“老六,學校蓋完了,今天走,還是明天走?”
陳衛東看看天色:“明天上午吧,今天早晨我們好好休整一下,我想給孩子上一堂課,等畢業分配,想要來看看,就難了。”
晚上陳衛東在餘會計家吃完了派飯,也沒有閑著,而是利用他帶來的本子和筆,開始編纂課本。
新國家剛成立,掃盲班遍地開花,但是卻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根據各地的情況,編纂的。
比如農民識字,傾向於田地,鋤頭,天氣,農作物,工人則是偏重於機器,鉗子,鐵鍁等工具,家庭婦女則是偏重於數字,蔬菜,肉類,織布,納鞋底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考慮到掃盲班不光是孩子學習,大人也要學習,陳衛東直接將各種識字類型都編纂了一些。
“餘會計,你平時生產隊忙,還要忙著上課,天長日久不是辦法,可以采取“以民教民”形式,號召“發動識字的人教不識字的人,高年級的孩子教剛入學的孩子。
還有打算盤也可以教,這是我的地址,要是有問題,隨時可以給我寫信。”
餘會計看著那些教材激動不已:“陳衛東同誌,我要怎麽感謝你才好?要不是你,我們村子裏到現在還沒有學校,哎,先生,這些幹活,家務,餃子之類的,這樣的字,該教給誰?”
陳衛東:“女同誌呀,萬一有工廠招工,會優先選擇識字的女同誌。像是織布機,紡織廠工作,就非常適合女同誌。”
餘會計撓撓頭,這姑娘應該能湊出幾個來,家庭主婦,讓她們去養豬成,讓她們認字,估計,那筆在她們手中,還不如擀麵杖聽話呢。
不過,陳衛東是大學生,他想的肯定是最周到的,他隻要按照陳衛東說的做就成。
第二天,天還沒亮,田招娣早早的起床,就開始收拾屋子,準備食材,等都準備好了,天還沒有亮。
田招娣站在門口,看著黑暗的天空,心中黯然,這天怎麽亮的這麽慢。
她度日如年一般,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一會兒看看準備的飯菜,一會兒又去看看學校。
此時的學校還沒有動靜,她看著那單調的窗戶,想著陳衛東站在裏麵,教孩子讀書的場景,眼眸中露出期待。
她飛快轉身,回家翻箱倒櫃,找出來紅紙,先是將紅紙折疊,又在紙上畫上幾個漂亮的圖樣,再順著圖樣用剪刀剪下來,展開,就是一張漂亮的剪紙。
她抱著剪紙跑到學堂,將剪紙貼在窗戶上,門上,之後她就站在講台上,想象著先生站在這裏,看著橫梁上的紅,教孩子上課的模樣。
田招娣眼眸中滿是滿足感。
她又回家拎著水桶特地繞了大半個村子,跑陳衛東住著的屋子旁邊打水,一邊打水,一邊往屋子裏看,見陳衛東的屋子沒有動靜。
她將水桶的水倒入井裏,再打上來,就這麽一次一次又一次。
一直到胳膊酸了,她這才挑著扁擔,往家中走去,回到家中,天還沒有亮,時間太慢了,她幹脆拎著水桶,去了一趟學堂,將學堂的桌椅都擦的幹幹淨淨。
因為太過專注,她都沒有注意到,太陽已經升起,她日思夜想的小先生,已經站在教室門口。
“招娣,這麽早?”
陳衛東很溫和的打招呼,像是對待孩子一樣,很有耐心。
田招娣看著陳衛東,想到早晨她忙來忙去的小心思,臉頰緋紅,“先生,你之前說的會織布的機器是什麽樣子的?”
“有很多,很大的機器,有1182型梳棉機、1243型並條機、1271型二道頭粗紡機、1292型精紡機...這都是我們新國家獨立研製的,但是也有很多,我們還研究不出來...”
田招娣聽不懂陳衛東說的那些機器,那一瞬間,她沮喪極了,她痛恨自己,怎麽那麽拙笨,先生都給她講了,她卻什麽都不懂。
“聽不懂也沒關係,要不了多久,那些我們沒有見過的機器,在新國家也會稀鬆平常。”
田招娣鼓起勇氣:“那先生能給我留個地址嗎?等先生不在的時候,我可以給先生寫信。”
“好。”
陳衛東拿出筆記本寫下他在四九城南鑼鼓巷的地址,遞給了田招娣,田招娣小心翼翼將地址疊好,攥在掌心。
等她走出學堂,沒多久,她就聽到陳衛東清朗的聲音:
“田頭也有字,門上也有字,家裏也有字,牆上也有字,手上也有字,人人都識字,處處都有字,怎能不識字?”
“田頭也有字,門上也有字,家裏也有字,牆上也有字,手上也有字,人人都識字,處處都有字,怎能不識字?”
“有文化,實在好。工分賬,自己搞。會寫字,能讀報。國家事,都知道。”
“有文化,實在好。工分賬,自己搞。會寫字,能讀報。國家事.....”
陳衛東讀一句,孩子們讀一句,田招娣和鄉親們隻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