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字數:5327 加入書籤
最後還是陸玉玲紮著雙馬尾,穿著一身粉色的格子上衣,走到陳衛東麵前:“大學生,那天可是我將你接到豐台機務段的。
我等著和你認識,聊聊大學生活,可是等許久了。
所以,能不能和你跳一支舞?”
陳衛東:“各位同誌,我先和陸玉玲同誌跳一支舞。”
這一晚上,陳衛東都記不清楚他換了多少跳舞舞伴了。
等到舞會散去,陳衛東覺得他雙腿直打顫,一晚上的交誼舞,有踩腳的姑娘,還有拽胳膊的,還有旋轉不利索,往他懷裏鑽的。
一雙腿都不聽使喚了。
李榮兆看著陳衛東,樂了:“我說,老六,在學校你就受姑娘們歡迎,到鐵道部還是受姑娘們歡迎。
拜托你收著點,給兄弟點活路吧。”
陳衛東:“那老大,你將紡織妹妹交給我們照顧!”
周一循來了精神:“就是呀,什麽時候我也能有個妹妹,給我寫信,寄書.....”
“去你們的,不許惦記你們嫂子。”
“哎呦喂,嫂子~”
四人笑鬧著回到宿舍,回去之後,陳衛東關好門,這才將藏在飯盒的餃子拿出來,吃了起來。
沒有意外,裏麵每一個餃子都滿滿的肉餡,要不是夏天放不住,陳衛東都想留著慢慢吃了。
算了還是不找借口了,要是慢慢吃,他其實有三百立方米的空間,裏麵時間是靜止的,不管放進多久什麽都不會壞。
實際上就是就是陳衛東嘴饞,這個年代,物資太匱乏。
尤其習慣了後世的美食自由,陳衛東就更控製不住想吃肉蛋餃子的心情。
吃完餃子,陳衛東拿著飯盒去公共水龍頭衝洗飯盒,順便洗漱。
梁軍也拿著飯盒過來:“嘿,陳衛東?好巧,你也住在這裏?哪一間宿舍?”
陳衛東:“第三排,第二間。”
“我住在第三間,咱住隔壁啊,太好了,以後可以經常交流,我剛才特地跑檢修車間,去看了你研究的閘瓦提手。
車間主任說,是你親手做的,厲害啊,不光有理論有想法,還有手藝,簡直是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完美結合,我覺得你身上有孫教授的潛質。”
陳衛東謙虛道:“不行,我可不敢和孫教授相提並論,他編寫的《蒸汽機車工程》是我第一次了解蒸汽機車。
我非常認同他的理念: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要深入現場調研,與鐵路機務段、工廠等建立密切聯係。
哎,這是你的書嗎?”
陳衛東看著水龍頭旁邊的一本書,眼睛一亮,是他一直想要看的一本書《誌願者一日》,奈何每本賣十塊錢。
十塊錢,都夠陳衛東家兩口人一月生活費了。
不得不說,這年代的書本,實在太貴了。
梁軍:“你想要看嗎?送給你。”
“不行不行,這太貴重了。”
“嗨,算不得什麽,這是我在半島買的,花了五百半島錢,折合咱這邊的就是兩塊錢。
就這本在咱這裏就要賣十塊錢呢,給你。”
“謝謝,我那裏也有一些書,你想看可以去找我。”
“行啊,你喜歡看什麽書?”
“剛看完《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前夜》、《海鷗》、《日日夜夜》,這幾本書都在我身邊。你想看,隨時找我。”
“好,我最近正在看巴金的《家》《春》《秋》,等我看完去找你。”
兩個人談論了一下喜歡看的書,就各自回到宿舍。
對陳衛東來說,宿舍也是家。
所以他打了一盆水,將宿舍的桌子,還有櫥櫃擦幹淨。
陳衛東這間屋子格局很好,前後都有窗戶,門口旁邊半堵牆加上一扇窗戶,窗戶下就是陳衛東的書桌。
書桌下麵三個抽屜,兩個櫥,中間可以放腿,椅子是沒有的,隻有一個單人黑條凳。
西牆緊挨著炕沿,就是五鬥櫥櫃,正好可以當個炕頭櫃用。
另外一邊牆架是一個三角架子,上麵可以放臉盆肥皂等日用品。
陳衛東盤算著屋子裏缺了掛衣裳的掛鉤,這個簡單,回頭去檢修車間,看看有沒有什麽廢料,他簡單做一個。
畢竟,這個年代,都是廠子裏有啥,家裏就有啥。
倒不是拿大件偷了去賣,頂多就是家裏缺個櫃子掛鉤的,用角鐵焊一個拿回家。
這個年代,廠礦企業職工家裏一針一線,基本都是薅羊毛來的。
隻是牆麵上空蕩蕩的,還缺點什麽。
隻是缺什麽呢?
陳衛東一邊思索,一邊將書本,資料,筆記收拾在書桌上擺放整齊,看著屋子中間空蕩蕩的牆麵發呆。
“哎,老六,想什麽呢?”
李榮兆進來,就看著發呆的陳衛東。
陳衛東:“剛才隔壁梁軍,就咱剛認識那位去平壤修鐵路的大學生,他送我一本書,在半島買也得兩塊錢,我在想怎麽還他人情。”
要是兩毛錢算是人情往來,但這是兩塊錢。
李榮兆:“老六,穩健是你的優勢,但你也不能太穩健了,有些人際關係,你得學會處理。
人情債不要著急去還,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去還,他今天給你一本書,你馬上還回去,這給他造成壓力,以後交往就難了。
再說,你著急還的,未必是人家需要的。
再說,你現在還上了,下次遇到什麽事情,你需要找人家,需要契機,你怎麽辦?
你要擅長將人情往來處理好,將來這些人情往來才能變成你的人際關係,成為你的資源人脈。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情不著急還,像是節日祝福,一些平時往來,該走動你得走動,不能平時不走動,有事抱佛腳。
你啊,就是《白毛女》看多了。”
陳衛東聽了李榮兆的話,微微一愣,好像還真是,從小他的家中就比較窮,陳衛東父母陳老根和田秀蘭一直要求陳衛東,要知恩圖報,不要欠著別人的,當天欠,當天還。
但是這樣真的對嗎?
這觀念大方向是對的,知恩圖報,不要欠別人,但還人情的方式是錯誤的,不應該馬上還。
因為陳衛東父母本身能力和掌握的資源有限,他們總擔心欠了別人會還不起很麻煩,再加上他們在最需要閱讀成長到的年代,就遇到了《白毛女》,在他們的認知中,欠債還不上會家破人亡。
所以,不讓陳衛東欠人情,陳衛東前生今世都是普通家庭,沒人教他這些,他一直覺得別人今天給他什麽,他一定要當場還回去。
其實朋友交往,不是每次人情都需要當場還的,像是這次書本,梁軍有意識結交,他就接下順水人情。
日後看看他需要什麽,順其自然,你來我往,互相記得彼此的情分,太急切還人情反而會給對方帶來壓力。
“老大,謝謝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陳衛東心中將這話又重複了一遍,心中決定,以後為人處世,一定多思考幾分鍾,還需要多看書。
這個年代,光會做事不行,還得會做人,像是劉海中,會做事,年年都是先進工人,教徒弟也好,甚至還能資助徒弟脫產考大學。
但是就是當不上領導幹部,真的因為他學曆不行嗎?
要知道,新國家剛建立,很多幹部學曆低,在崗位上提升學曆,上夜校的不在少數。
單單劉海中卡住了?
說白了就是劉海中不會做人,腦子粗,沒頭腦。
“謝我幹什麽?這些道理,你未必不懂,不過一時沒想到,剛巧我提點一番,滿足我當老大的威風,是不是啊?”
“老大,你快別上課了,學校五年還沒有上夠嗎?
老六,我們打算去附近逛逛,聽說,咱這邊,從供銷社到理發店,新華書店一應俱全。”
陳衛東一拍腦門:“對,新華書店,我也去一趟,我說家裏缺點什麽,我去新華書店請用一副畫像。”
“我也去請個!
張五福:“你們都要畫像嗎?石膏像會不會好一點?擺著更立體。”
“就要畫像,我要全身的,用相框裱起來,掛在牆上,日日瞻仰!”
陳衛東環顧四周,確定沒人,這才壓低聲音說:“石膏的,陶瓷的,都易碎,要是稍微破一點,不是開玩笑的。
畫像最好,用相框裱起來,掛在牆上,安全。”
張五福:“那我也請用畫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