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落戶,進步

字數:4145   加入書籤

A+A-


    熱烈的掌聲響起。
    “名望值+66,名望值+66,名望值+66....”
    伴隨著名望係統的聲音,陳衛東睜開眼,就看著家門口圍滿人。
    “五好家庭?”
    他爸媽努力獲得成就,也可以增加他的名望值嗎?
    難道因為他是五好家庭一分子?
    王主任帶著街道辦幹部,居委會的老太太們,還有附近院子,四合院男女老少,滿登登站在前院。
    王主任將紅旗交給田秀蘭:“這次陳老根家成為五好家庭,按照政策,街道辦獎勵蔥薑蒜票六兩,毛巾一條。
    同時我也倡導大家夥和陳老根一家學習,一家人其樂融融,團結鄰居,熱愛勞動,有勁兒往一處使,咱的日子才會越來越紅火,大家夥說是不是?”
    “確實,陳老根兩口子,咱胡同裏出了名的好脾氣,見誰都是笑眯眯的。”
    “人家還養了個好兒子,陳衛東現在是大學生,又進了鐵道部,將來前途無量。”
    不少人羨慕的看著陳老根一家,善於鑽營的心中盤算,找機會和陳老根說說話,拉近一下關係,將來也算人脈關係。
    孫秀菊羨慕地看著陳老根兩口子,“要說咱院子裏,有福氣的,也就陳老根,不光兒女雙全,孩子個個都爭氣。”
    劉光齊羨慕嫉妒,要是他家得了五好家庭,說不定他分配也能留在四九城,明年他就要參與分配工作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分配四九城。
    將獎勵給了田秀蘭,王主任拿出戶口本:“老根,你家戶口都辦妥了,這是你三個閨女家的,我就不挨個去送了。
    這是你家的。”
    陳老根家沒分家,所以,陳老根和陳衛南還是一個戶口本,陳衛東的戶口則是被單獨遷到了鐵道部。
    “戶口本?”閻埠貴好奇:“陳老根,你家戶口本怎麽了?”
    陳老根笑著說:“在四九城住了這麽多年,想著該將戶口本遷到四九城了,這樣以後都有定量,方便點。”
    戶口辦下來了,王主任又是當著院裏的麵,將戶口本遞給陳老根,陳老根也沒有隱瞞的必要。
    賈東旭聽了好心提醒:“陳叔,夏天的糧食馬上就要下來了,您這樣一遷入,家裏農村的口糧,豈不是都沒有了?”
    劉海中:“口糧算什麽?陳老根,你農村的地,全沒了。”
    陳老根:“沒有就沒有了,我家也不能在農村搞建設,咱也不能占著地,給國家增添負擔不是。”
    院裏各家聽著陳老根家放棄農村的地,將戶口挪入四九城,紛紛炸了鍋。
    要知道,人也沒有前後眼,現在除了陳衛東,誰也不知道,五八年初,會出現戶口條例,農村會開始實行掙工分。
    賈家,賈張氏坐在炕上,納著鞋底數著日子:“頂多還有半個月,夏糧就該送來了,陳老根一家子可真糊塗。
    哼,我看就是出了個大學生,不知道怎麽顯擺好了,還想當城裏人,切,一個臭拉黃包車的,昨晚又是下麵條,又是炸醬麵,怎麽就不給咱家送一碗。
    哼,等老陳家吃不上飯,別想找咱家接濟!”
    秦淮茹對婆婆的謾罵很無語:“媽,您別說了,今兒王主任可點名了,說咱家再這樣下去,就是落後家庭。
    不過,陳老根家家口多,地也多,要是留著,每年一口人三百六十兩糧食,這要是挪戶口。
    每月還得花錢買糧食,要是票不夠,買議價糧,更貴。”
    東旭:“哎,陳叔糊塗啊,陳家老大五個半大小子,將來瞧著吧,非得將老陳家啃光了。”
    後院,許富貴坐在桌子前,沉默半晌。
    “孩子他爹,你想什麽呢?”
    “我在想,陳衛東家為什麽將戶口挪到四九城呢?完全沒必要啊,家裏人在四九城沒有工作,用土地和口糧就為了換定量?我想不通。”
    “那有什麽?農村怎麽也是農民,哪有城裏人說起來好聽?現在陳衛東是大學畢業,將來糧食不夠,他還能不接濟?”
    許富貴皺眉,直覺告訴他沒那麽簡單,但是他又想不到關鍵。
    閻埠貴家。
    楊瑞華:“你說,這大學生,腦子想的都是什麽?
    農村好好的地,好好的口糧,說不要就不要了?”
    閻埠貴:“這就充分說明了,陳老根家還是底蘊太薄,享不了富貴。
    正所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思是什麽呢?超越自己“能力”的富貴,終究會“反噬”自己;“不擇手段”得來的富貴,就算白送也不能要;別總是想著“一夜暴富”,這會害人害己。
    富貴,可以擁有,但卻不能違背本性,違背規則,也不能讓它超越自己的能力。隻有合理的富貴,才能讓人長久,不至於墜落到深淵之中。
    我覺得陳老根家,這大學生帶來的富貴,他們接不住,瞧著吧,出了大學生就顯擺挪戶口,農村的根基都不要了,將來,指不定日子過成什麽樣呢。
    咱家幸虧和他家關係一般,要不上門來借糧食,我還擔心他們還不上呢。”
    院裏各家此時都在關著門悄悄談論陳老根家挪戶口的事情,陳衛東家倒是不在意。
    在大雜院,誰家背後不說人,誰家背後沒人說,忽略就好,至於挪戶口的優勢,現在院裏人看不到,但是陳衛東記得,今年八月份開始,四九城就要召開實行三包的專業會議,加強改進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三包一將”:包收入,包工分,包開支,超產獎勵。
    在規定各個生產隊……生產計劃的時候,要同時計劃出完成生產計劃所需要支付的勞動日數量。合作社可以實行包工,按照所計算的勞動日數量,把生產任務包給生產隊。
    必須普遍實行‘包工、包產、包財務’的‘三包製度’,並實行超產提成獎勵、減產扣分的辦法。
    “三包一獎”是為製對克服因農業社規模過大而帶來的生產隊之間的平均主義。
    也就說,一旦開始實行,大家隻能憑工分換糧食。
    通過這件事,陳衛東不僅對政治形勢有所悟,更是漸漸產生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知道怎麽把報紙上的新聞理論和自己的生活學習聯係在一起。
    在新國家不管個人,還是社會想要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人。
    日後他要從這三方麵開始積極突破,追求進步。
    回到屋子裏,陳衛東看著陳老根將獎狀鄭重的掛在牆上,他臉上露出笑容。
    田秀蘭笑著說:“當初出來五好家庭,你爸就說,一定要爭取,你是大學生,在單位還評獎獲得先進茶缸子,咱家就堅決不做落後家庭。”
    在家的日子,時間過得飛快,一晃眼就到了陳衛東和舍友約好的日子,陳老根騎著三輪車送陳衛東去公交車站,路上囑咐:“將錢放好了,每月發工資存起來一部分。
    過日子,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回頭讓你媽多給你準備幾雙襪子,要是破了,就拿回來,給你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