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天下
字數:1879 加入書籤
《青楓藥典》終於完成。這部書不僅融合了《百草秘經》的精髓與藥王穀的千年醫理,更吸收了蘇晚晴從萬蠱門控心術中提煉出的情誌調養之法,甚至加入了阿石在山野間積累的草藥辨識經驗。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秘籍,而是一本真正貼近百姓生活的實用醫書。
沈硯沒有將它藏於密室,也沒有隻傳授給少數弟子。他做出了一個震驚江湖的決定:將《青楓藥典》全文抄錄,在青楓藥堂門前免費發放,並開設“醫道學堂”,廣收學徒,無論貧富貴賤,隻要心懷仁心,皆可入門。
消息傳開,臨江鎮一時間人聲鼎沸。百姓們排起長隊,不僅為了取書,更想親眼見見這位“神醫”。藥堂門前,沈硯每日親自坐診,一邊看病,一邊講解藥典中的知識。
“張阿婆,您這咳嗽,是風寒入肺,不是肺癆。”沈硯一邊為老人施針,一邊對圍觀的弟子們說,“藥典第三卷裏寫了,‘風寒咳嗽,宜用麻黃配杏仁,發汗解表,止咳平喘’。你們要記住,辨證論治,不能一概而論。”
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擠上前,怯生生地問:“沈大夫,我……我能學醫嗎?我爹娘都病死了,我想學會治病,不讓別人也像我一樣。”
沈硯扶起他,溫和地說:“當然可以。明日一早,你來藥堂後院報到。”
少年激動得淚流滿麵,跪地磕頭。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樂見其成。一些傳統醫派的掌門紛紛上門,指責沈硯“褻瀆醫道”。
“醫道乃神聖之學,豈能如此輕賤?”一位白發老醫士怒道,“《青楓藥典》通俗易懂,卻失之精深。若人人皆可學醫,豈不亂了江湖規矩?”
沈硯平靜地回答:“醫道的神聖,不在於它有多難懂,而在於它能救多少人。若一部醫書隻能被少數人掌握,它再高深,又有何用?”
他的話如驚雷般響徹醫壇。越來越多的年輕醫者被其理念打動,紛紛加入青楓藥堂。藥堂的規模迅速擴大,不僅在臨江鎮開設了分堂,還在蘇州、杭州、揚州等地設立了義診點。
一年後,青楓藥堂已在江南十州設立分堂,弟子逾千人。每一分堂都設有三大功能區:
義診台:每日免費為貧苦百姓看病施藥;
養生課:由蘇晚晴主講,教導百姓如何通過飲食、情誌調養預防疾病;
藥材鋪:平價出售常用藥材,並附藥典中的簡易配方。
甚至有朝廷官員慕名而來,請求沈硯為軍中將士配製防疫湯藥。沈硯欣然應允,並將防疫之法寫入藥典續篇,公之於眾。
這一日,藥堂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尼姑。她自稱來自峨眉,手中捧著一本泛黃的醫書。
“貧尼法號淨塵,”她對沈硯道,“當年青楓藥穀血洗之夜,我僥幸逃脫,流落峨眉。這是我手抄的藥穀殘方,今日特來歸還,助你完善藥典。”
沈硯接過醫書,雙手顫抖。書中不僅有失傳的解毒方,還有蘇穀主親筆批注的“醫者仁心”四字。
“多謝師太。”沈硯深深一禮。
淨塵搖頭:“該謝的是你。你讓青楓藥穀的精神,真正活了過來。”
夕陽西下,藥堂的燈籠一盞盞亮起。沈硯站在院中,看著弟子們忙碌的身影,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真正的醫道,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薪火相傳;不是掌控生死,而是守護蒼生。
青楓藥堂的故事,還在繼續。而他們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