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智謀連環,釜底抽薪
字數:5375 加入書籤
臨風城頭,太子方弘身披金甲,意氣風發地眺望著城北軍營。三千精兵在城外列陣,旌旗招展,軍容整肅。
"殿下神威,那王振山定會望風歸降。"副將諂媚地說道。
太子得意地撫摸著腰間的寶劍:"待本王收服了王振山,再以雷霆之勢擒下方雲那個逆賊,屆時在知意妹妹麵前...嗬嗬。"
他已經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英雄救美的場景——先以王者之姿收服叛將,再親手擒殺方雲,最後溫柔地護送柳知意回京。這樣的英姿,定能打動美人心。
"傳令下去,一個時辰後進軍軍營!"
......
與此同時,一封密信正在快馬加鞭送往京城。信使懷中的信件看似是尋常家書,實則暗藏玄機。
三天前,蘇府書房內。
"家書已經寫好,你看看可還妥當?"柳知意將信紙遞給方雲。
方雲快速瀏覽後,取過毛筆,在末尾看似隨意地添了幾行問候。但若細看,便會發現這些字句的排列暗藏機巧——每行首字連起來,正是"六皇子在此,願與相爺共謀大事"。
柳知意正要細看,方雲已經將信紙折好封緘:"令尊見信,自會明白臨風城的局勢。"
"你確定這樣能行?"柳知意仍有些疑慮。
方雲淡然一笑:"令尊是聰明人。太子暴戾,若登基必不容權臣。而我...需要一個在朝中的盟友。"
......
京城相府,柳文淵正在品茶閱卷。管家呈上密信:"老爺,小姐從臨風城來的家書。"
柳文淵展開信紙,先是隨意瀏覽,但當目光落到最後幾行字時,他的手指突然頓住了。
"這字跡..."他仔細端詳著那些看似尋常的問候語,忽然瞳孔微縮,"好精妙的藏頭詩!"
作為曆經三朝的老臣,他立刻看出了其中的玄機。更讓他震驚的是,這字跡雖然刻意模仿女兒筆法,但筆鋒間隱隱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王者氣度。
"六皇子...竟然沒死..."柳文淵喃喃自語,眼中閃過複雜神色。
他在書房中踱步良久,忽然停下:"好!既然六皇子有如此智謀,老夫便助他一臂之力!"
"來人!立即去查太子調兵之事!"
不過兩個時辰,心腹便回報:"相爺,太子以平定叛亂為名,私自調動京畿大營三千精兵,並未經過兵部。"
柳文淵眼中精光一閃:"好!立即備轎,本相要連夜麵聖!
......
皇宮禦書房內,燭火通明。皇帝方靖正在批閱奏章,眉宇間帶著幾分疲憊。自從六皇子"意外"身亡後,朝中局勢愈發微妙,太子的所作所為也讓他頗為憂心。
"陛下,柳相求見。"內侍輕聲稟報。
皇帝略顯詫異:"這麽晚了,柳愛卿有何要事?宣。"
柳文淵整了整朝服,穩步走入禦書房。他深知今夜之舉關係重大,不僅關乎朝局,更可能改變皇位繼承的走向。
"臣叩見陛下。"
"愛卿平身。"皇帝放下朱筆,"深夜入宮,所為何事?"
柳文淵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奏,雙手呈上:"陛下,臣接到密報,太子殿下私自調動京畿大營三千精兵,已抵達臨風城。"
皇帝眉頭微皺:"太子去臨風城做什麽?"
"據說是要平定王振山之亂。"柳文淵語氣平穩,"但蹊蹺的是,太子調動兵馬並未經過兵部,而是直接下令。更令人擔憂的是..."
他適時停頓,觀察著皇帝的神色。
"說下去。"皇帝麵色漸沉。
"據密報,太子抵達臨風城後,並未立即平定叛亂,反而與王振山暗通款曲。"柳文淵緩緩道,"臣擔心,太子年輕氣盛,若是被叛將挾持,或者...與之合流,後果不堪設想。"
"砰!"皇帝猛地一拍桌案,"這個逆子!竟敢私自調兵!"
柳文淵躬身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或許隻是一時糊塗,但王振山擁兵自重是實。若太子殿下受其蠱惑,隻怕..."
他故意欲言又止,留給皇帝想象的空間。
皇帝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突然停下腳步:"太子帶了多少兵馬?"
"三千精兵。"
"王振山還有多少殘部?"
"約五百人,但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親信,戰力不俗。"
皇帝冷笑一聲:"以三千對五百,何須太子親自出征?這其中必有蹊蹺!"
柳文淵適時補充:"臣還聽聞,臨風城近日出現一位神秘人物,醫術通神,智謀過人。太子殿下此次前往,似乎也與此人有關。"
"哦?"皇帝挑眉,"什麽人能讓太子如此興師動眾?"
"此人化名方遠,但據密報,其言行舉止與..."柳文淵故作遲疑,"與已故的六皇子頗為相似。"
皇帝身形猛地一震:"雲兒?他不是已經..."
"臣也不敢確定。"柳文淵謹慎地說,"但若六皇子真的尚在人世,太子殿下此舉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皇帝沉默良久,眼中閃過複雜神色。他想起那個自幼體弱卻聰慧過人的六子,又想到太子近年的所作所為,心中已有決斷。
"傳朕旨意!"皇帝聲音威嚴,"命鎮北將軍率五千精兵即刻前往臨風城,捉拿叛將王振山。太子私自調兵,罰俸半年,即刻回京閉門思過!"
"陛下聖明。"柳文淵躬身領旨,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待柳文淵退出禦書房後,皇帝獨自站在窗前,望著滿天星鬥,喃喃自語:"雲兒...若真是你回來了...這一局,下得妙啊..."
他忽然想起,去年方雲在禦花園中與他對弈時說過的話:"父皇,棋局如朝局,有時以退為進,才是上策。"
當時他隻當是小兒妄言,如今想來,這個兒子遠比他想象的要深沉。
......
與此同時,臨風城外的太子還沉浸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局中,完全不知道京城已經風雲突變。他更不會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那個"已故"六弟的算計之中。
這一夜,注定有很多人難以入眠。
......
臨風城外,太子正在得意地檢閱部隊。
"將士們!隨本王平定叛亂,建功立業!"
三千將士齊聲呐喊,聲震雲霄。太子誌得意滿,仿佛已經看到自己凱旋回京的場景。
就在這時,一騎快馬飛馳而至,馬上使者高舉聖旨:"聖旨到!太子接旨!"
太子急忙跪地接旨。當聽到"罰俸半年,即刻回京"的處罰時,他的笑容瞬間僵在臉上。
"這...這不可能!"他猛地站起,"本王是來平定叛亂的!"
傳令兵低聲道:"殿下,是柳相在陛下麵前參了您一本,說您與叛將勾結..."
太子的臉色由紅轉白,又由白轉青:"柳文淵!你竟敢壞本王好事!"
更讓他驚恐的是,遠處煙塵滾滾,鎮北將軍的五千精兵已經抵達,將他的三千人馬反包圍在內。
"殿下,現在怎麽辦?"副將驚慌失措。
太子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聖旨在上,他若抗旨,就是謀逆大罪。
"撤...撤兵..."他從牙縫裏擠出這幾個字,臉色鐵青。
......
蘇府高樓,方雲和柳知意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果然如你所料。"柳知意輕聲道,"我父親真的出手了。"
方雲負手而立,神色平靜:"令尊是聰明人。太子暴戾,三皇子懦弱,朝中需要一個新的選擇。"
柳知意凝視著方雲側臉:"你從什麽時候開始布局的?"
"從決定留在臨風城開始。"方雲淡淡道,"王振山不過是個棋子,太子的反應才是我真正在意的。"
柳知意忽然明白了什麽:"你故意激怒王振山,又設計讓他逃回軍營,就是為了引太子前來?"
方雲微微一笑:"若不如此,怎能讓太子犯下私自調兵的大錯?又怎能讓陛下看清他的真麵目?"
城下,太子正在狼狽地整頓部隊準備回京。來時意氣風發,歸時灰頭土臉,形成鮮明對比。
柳知意看著太子的狼狽模樣,不禁感歎:"這一局,你贏得漂亮。"
"不,"方雲搖頭,"這才剛剛開始。"
他望向京城方向,目光深邃:"經此一事,陛下對太子必定心生芥蒂。而令尊...應該已經明白該站在哪一邊了。"
遠在京城的柳文淵,此刻也在相府中遙望臨風城方向,輕撫長須:"六皇子...看來老夫以前小看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