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4章 不信口號看療效!

字數:7110   加入書籤

A+A-


    大明的驛站製度極為龐大,傳令、送信、轉運、通關,皆依賴此網。
    然而,這一體係早已成了虧空黑洞。
    虧的不是朝廷,而是地方。
    驛卒薪銀、草料馬食、修繕開支,皆由地方府衙攤派。
    可驛站房舍屬工部,車馬屬兵部,地方出錢出力,卻連一點“股份”都沒有。
    為了維持運轉,隻能加稅壓榨百姓。
    “欲存驛站,解地方與民之苦,惟一法……承包製。
    將驛中食宿承攬於當地富商。
    承攬者須先繳押金,受東廠、錦衣衛、巡察禦史及戶部共同監管,禁高賣強買。
    軍情、奏報、轉運三項仍歸朝廷直轄,不得外包。
    官差赴任,朝廷給舟車之費,但驛中食宿自理。
    自此,民間驛稅全免,驛卒廩祿由朝廷直發。
    屋倉歸戶部,工部僅管修繕,錢由戶部支出。”
    這計劃讓崇禎十分滿意。
    畢自嚴抓到了核心。
    驛站要留,但吃喝住宿要剝離。
    客房空置、官差白吃、百姓埋單,這種爛賬本該一刀切掉。
    如今分拆經營、公開承包,不僅可減稅源負擔,更能激活民間商業。
    但當崇禎了解細節時,卻幾乎想把這老東西拖出去喂狗。
    他找的承包商不是別人。
    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使方正化。
    另一個是遼東的魏忠賢。
    沒錯,整個大明一千九百三十六處驛站。
    被他整體打包,交給了東廠與錦衣衛!
    “臣人脈有限,與其被奸商鑽空子,不如讓自己人吃點肉,喝點湯。
    每處驛站年承包五百兩,押金一千兩。”
    就這樣,虧損百年的驛站體係,搖身一變成了年入九十多萬兩的盈利項目。
    而押金更能讓國庫瞬間充盈三百萬兩白銀。
    “臣請陛下下旨,往來官員不得入城受宴,須在驛站歇腳。
    一旦被地方官邀入私宴,即以受賄論。
    至於百姓,可憑住宿票據抵扣賦稅,但僅限住宿,不含飲食。”
    他笑著補了一句。
    “客源我都替驛站找好了。”
    他吃虧?
    嗬嗬!
    他穩賺。
    魏忠賢、方正化如今忠心耿耿。
    在崇禎看來,這分明是逼宮式獻策。
    陛下若不允,還會有更好的辦法嗎?
    驛站搞定後,畢自嚴又整出一樁讓崇禎差點氣笑的主意。
    他向沿途赴京的考生傳話。
    “凡能提一條有關驛站或稅製的合理建議者,免一夜食宿,費用由戶部支出。
    若途中教會一人識字十個,免三次住宿。
    教十人,免半月。
    教二十人,往返全免。
    書生五穀不識,田農目不識丁。
    今二者互教互學,則我大明將出親民知耕之官,識字之民。
    此乃大善!”
    說完,還不忘皮笑肉不笑地加一句。
    “哎呀,錢花得快,臣窮得叮當響。
    陛下內庫充盈,先撥一百萬兩給臣應急可好?”
    ……好賤啊。
    這老東西,真的是又賤、又有能力。
    崇禎心裏清楚,畢自嚴這狗日的,在打自己內庫的主意。
    但這就是啟用能臣的代價。
    若換作郭允厚那等平庸之輩執掌戶部。
    他斷不敢打皇帝內庫的主意。
    也絕不會膽大包天地把驛站承包給魏忠賢與方正化。
    可畢自嚴敢。
    他敢,是因為他看透了一件事,聽到了一個消息。
    他看透的是,東廠已不再是昔日的東廠,魏忠賢也不再是昔日的魏忠賢。
    如今的東廠,早已被崇禎敲打得服服帖帖。
    不能貪,貪的那批早死絕了。
    若要東廠繼續運轉,就必須有新的來錢之路。
    而驛站承包則名正言順,是實打實能生銀子的買賣。
    這活兒若交給東廠和錦衣衛,不僅能讓兩邊有糧吃,還能讓陛下放心。
    所以,他篤定崇禎一定會點頭。
    他聽到的則是,另一件足以震驚天下的消息。
    陛下命方正化組建一支向大明之外滲透的錦衣衛。
    向南出海,向北越過建奴之地。
    向西直抵西域深處。
    搜羅一切懂番夷語言之人。
    編纂成冊,準備將那些語言送入大明學堂。
    讓孩童自幼便能識番語、曉夷情。
    這事要錢。
    而這筆錢,戶部是絕不會出的。
    所以畢自嚴才敢放心大膽地讓魏忠賢和方正化當他的總承包商。
    戶部的變革,從來不是改章改條就能解決問題。
    要動根子,就得從稅收體製入手。
    但這種事他說了也沒用。
    於是他索性不說。
    而是,讓天下讀書人替他說。
    他命人暗中放話,
    凡赴京應試者,若能上書痛陳賦稅之弊,戶部食宿全免。
    於是,短短數日,天下讀書人都成了噴子。
    從各郡到京畿,從縣學到貢院。
    人人抨擊大明的稅收製度。
    條陳、奏議、檄文,鋪天蓋地。
    然後畢自嚴再順勢出手,
    既然民怨所指,那便查驛丞貪墨。
    借書生之口,憑現成證據。
    一夜之間抄了數百個大明小官。
    這狗日的畢自嚴,居然靠自己罵大明,把國庫罵滿了銀子。
    當他再度踏入東暖閣時,崇禎終於體會到了李世民見魏征時的心情。
    煩。
    真他娘的煩。
    這老東西今天來,準沒憋好屁。
    “稟陛下。”
    畢自嚴一抱拳,笑容可掬。
    “科舉將至,然禮部尚書袁閣老又往湖廣、四川。
    無人主持科舉,此事該如何是好?”
    崇禎坐在土炕上,正批奏章,眼皮都沒抬。
    “科舉也歸戶部管了?”
    “臣憂國耳。”
    “哦。”
    崇禎擺手,“朕知曉了,退下吧。”
    絕不能讓他開口。
    這老東西隻要一張嘴,準要掏朕的銀子。
    內庫的銀子還得留給宋應星、陳振龍、孫元化做火器科研。
    他一伸手,科研全黃了。
    然而崇禎話音剛落,老狐狸又鞠了一躬。
    “臣以為,藩王叛亂,其銀歸內庫理所當然。
    而土地銀貸歸民,更顯陛下聖明。
    百姓有地,則有飯吃。
    然,臣有一言,不知陛下可否容稟。”
    “朕不想聽。”
    “既然陛下想聽,那臣便直言不諱。”
    “……”
    “藩王巨富,取於民脂民膏。
    其財既來自於民,自當還於民。
    銀入內庫無可厚非,但藩王所遺府邸與商鋪,應歸戶部統籌,以利民用。”
    崇禎鬆了口氣。
    隻要不是動內庫,什麽都好說。
    藩王府宅交戶部打理,變國營買賣,也算條路。
    “此事你與首輔議之。”
    “陛下聖明,臣還有一言要稟。”
    “給朕滾。”
    “臣說完就滾。”
    崇禎咬牙。
    “八大晉商通敵賣國,盤剝百姓,罪大惡極。
    其家產銀兩,理應歸戶部而非內庫。
    請陛下降旨,將八大晉商家財悉數入國庫……”
    崇禎的手一抖,差點把禦筆戳斷。
    果然!
    這老賊就沒安好心!
    “不允!”
    崇禎不是舍不得錢。
    是受體製所限。
    錢一旦進國庫,想再動,就得走三道六部、九重審核。
    首輔孫承宗、左都禦史李邦華。
    再加上黃道周、袁可立這些正人君子。
    要他們點頭撥錢搞火器?
    比登天還難。
    所以,絕不能給。
    畢自嚴見狀,再次躬身。
    “三七分,七歸國庫。”
    “不允!”
    “五五分總可以了吧?”
    “不允!”
    “那……二八分賬,八歸國!”
    臥槽……
    還漲價碼了?
    啪!
    一塊點心砸來。
    “給朕滾出去!”
    畢自嚴眼疾手快,接住,塞進袖筒。
    “那八大晉商的商鋪歸戶部!明刊所得也歸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