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8章 首飛!三代機的願景!

字數:4589   加入書籤

A+A-


    在向徐帥匯報了三代機可以首飛的消息之後。
    徐帥情緒也很激動,立馬表明會暫時推掉所有的工作,現在立馬趕往成飛。
    事實也證明徐帥說到做到。
    當天下午,搭載著徐帥的國防部飛機就抵達成飛。
    與之而來的,還有蓉城軍區的司令員朱鐵軍。
    在查明天氣後,龍國三代機的首飛定在明天上午。
    而此時消息已然在成飛研究所內部傳播開來。
    幾乎是沒多久,整座成飛研究所就炸開了鍋。
    之前三代機項目在整個成飛都弄得神神秘秘,
    其他研究員雖有猜測,但不確定。
    可此刻正式官宣後,還是如平地驚雷,轟動了成飛研究所。
    此時此刻,即便不是三代機項目組的成員也十分興奮。
    這可是三代機啊!
    更重要的,這還是他們成飛研發的三代機!
    當然也有一些人恨不得捶胸頓足。
    其中就包括之前去機場迎接的柳江命,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之前看自己好友鍾漢威整天早出晚歸,還以為是被忽悠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多少也察覺出了不對勁。
    但他心中還是留著一份僥幸。
    直到現在,三代機在內部公開後,他才如遭雷擊,之前的僥幸頓時消散。
    誰能想到他們真的是在研發三代機!
    不僅在研發,還研發成功了!
    還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
    等他把這一切都串聯起來後,柳江命的心中一片冰涼,隻覺得苦水都快要從嗓子眼裏冒出來。
    不光是他,當初那一批沒上前一步的工程師們和他差不多,恨不得拿頭撞牆。
    毫無疑問,參與過三代機研發的那些人很快就會甩開他們。
    說句不好聽的,即便那天成飛被替代,他們也不會被替代。
    無他,研發出三代機就已經證明了他們就是站在當今世界戰機研發金字塔尖的學者!
    高層絕對不可能讓這樣的人才蒙塵!
    而他們,或許很快就要被時代拋棄。
    意識到此,不少人心情沉重。
    如果回到那一天給他們再來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邁出那一步!
    可惜的是,機會隻有一次,時光無法倒流!
    誰也想不想到,那短短的一步,決定了很多人的未來!
    在確定好首飛日期後。
    蓉城軍區司令員朱鐵軍直接調集重兵將成飛研究所方圓百裏的交通礙口封鎖起來。
    事關龍國三代機,一切馬虎不得!
    好在成飛研究所附近本就罕有人煙,所以並沒有驚起多少動靜。
    眨眼間,時間來到第二天。
    對於三代機項目的所有工作人員們來說,昨晚注定是無眠之夜!
    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馮鑒真。
    恰恰相反,昨晚是他睡得最舒心的一夜。
    殲10提前十幾年首飛,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段心願。
    此時,成飛研究所的機場已經被重兵把守。
    諸多荷槍實彈的龍國戰士們將機場保護得水泄不通。
    隻有手持相關證件的人才能進入機場。
    即便是三代機項目的參與研發人員,沒有證件都不得入內。
    能來到機場觀看首飛的,除去徐帥和朱鐵軍,就隻有三代機項目的高工們。
    除此之外,方天為也被馮鑒真邀請過來。
    或者說是方天為請求馮鑒真帶他來看,方天為目前負責的是殲7改型係列戰機。
    他也想看看三代機和二代機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對此,馮鑒真自然沒有意見,在所裏,方天為也幫了他不少。
    讓他觀看三代機的首飛,對馮鑒真來說隻是舉手之勞。
    至於三代機項目的其他人在塔台負責發出指令,同時收集飛機的後台數據。
    隨著眾人在高台落位,晨曦也隨之穿透雲層,灑在筆直的跑道上。
    漆著黃色塗層的戰鬥機靜臥在起飛線,機翼下的渦流發生器在微風中輕顫。
    發動機噴口還殘留著昨夜檢修的油漬,卻已蓄勢待發。
    駕駛艙內,試飛員戴著白色手套的手指拂過操縱杆,儀表盤上的指針微微跳動,每一個參數都經過了工程師們徹夜核對。
    在馮鑒真在朱日和主導演習之前,三代機工作人員們就完成了對機體的全部檢查和測試。
    如靜力與強度試驗,發動機地麵試車,航電與飛控聯調等。
    該有的標準一個不少!
    此刻,高台上的眾人望著跑道上蓄勢待發的明黃色戰機,眼中帶著十足的熱切。
    方天為抬眼望去,眼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
    從外觀上看,三代機和他主導的殲7改型大小差不多。
    但整體結構卻是天差地別。
    從他的視角看來,三代機采用的是近距耦合鴨式氣動布局、放寬靜穩定度設計和翼身融合技術。
    鴨翼與三角翼配合,提高機動性和敏捷性,同時對大迎角飛行性能大大改善。
    不得不說,他的眼光頗為老辣,一下就看出了三代機的氣動布局和結構所帶來的好處。
    想著,方天為不由得將眼前的戰機和殲7在心中比較起來。
    殲7還在遵循的是老一套,是大後掠切尖三角形中單翼布局。
    這種布局的好處非常明顯。
    在發動機推力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布局能讓戰機能達到2馬赫以上速度和超過 2萬米升限。
    但壞處同樣明顯,這樣的布局代表著其注定無法擁有更高的上限,亞音速巡航阻力大,超音速推力損失大。
    同代戰機這或許不是什麽大問題,但麵對下一代戰機,這樣的上限則注定著差距。
    不過他心中還是帶著幾分憧憬。
    或許在近身情況和低速情況下,殲7能和三代機鬥一鬥。
    另一邊,徐帥和朱鐵軍目光同樣放在不遠處的戰機上。
    從他們非專業性的視角來看。
    這架三代機的造型頗為大氣磅礴,和龍國現有的戰鬥機完全不一樣。
    至於具體的性能,隻能通過待會兒的試飛才能看出來。
    而作為主導此次試飛的馮鑒真,此時手中拿著對講機。
    聽著裏邊各部門的交流訊息,目光沉穩。
    對於試飛流程,他心中已是了然於心。
    隻等著地勤人員做最後的檢查,殲10第一次飛行即將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