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7章 ‘滄龍’計劃,啟動!
字數:5163 加入書籤
“謝苗諾夫先生說得很對。”
馮鑒真平靜地開口,目光從船塢收回。
“硬件上的差距我們需要承認。”
“更需要投入巨資和時間去追趕和建設。”
“我回去之後會責成相關部門。”
“啟動新一代千噸級乃至更大噸位龍門吊和重型模塊運輸車的研發立項。”
“同時規劃在沿海選址。”
“建設專為大型軍用艦艇服務,配套設施更完善的新的造船基地。”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沉穩。
“但是硬件並非唯一。”
“正如謝苗諾夫先生所言,標準流程和人才,這些軟實力同樣至關重要。”
“學習在大型複雜工程項目管理、質量控製、人才培養方麵的成熟經驗。”
“甚至在某些階段更為關鍵。”
馮鑒真看向周廣富。
“周廠長,從明天開始組織我們最優秀的工程師和技師,成立專項學習小組。”
“貼身跟隨謝苗諾夫先生帶來的專家團隊。”、
“從審圖到工藝卡片,在從質量檢驗到開項目協調會,都要給我原原本本地學過來!”
“不要怕暴露我們的短處,隻有知道自己哪裏不足,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
他又看向謝苗諾夫,語氣誠懇。
“謝苗諾夫先生,我希望您的團隊能夠不吝賜教。”
“這對於我們雙方未來的合作深度,至關重要。”
謝苗諾夫看著這位年輕人,對方的目光清澈而堅定。
絲毫沒有因為眼前困難氣餒,也沒有因為他的直言而惱怒。
他沉默了片刻,緩緩點了點頭。
“馮副主任,我欣賞您的坦誠和遠見。”
“我們會盡力而為。”
“不過過程絕不會輕鬆。”
“我們從不畏懼困難。”
馮鑒真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龍國人特有的堅韌。
“正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我們才走到了今天。”
“我始終相信,巨艦之基,始於足下。”
在此後的三天,馮鑒真待在廠裏做了深度的考察。
在這三天之間,他親自參與了數次技術研討會。
經過和大毛國技術團的深入交流,
他對龍國航母事業的現狀與挑戰有了更為清醒和深刻的認識。
作為傳統的海軍強國。
不得不說大毛國在大型艦艇工程管理,質量控製以及特定材料工藝方麵的經驗十足。
好在龍國這邊也沒讓馮鑒真失望。
周廣富親自掛帥,將馮鑒真的指示落實到底。
直接成立了數個專項學習小組,幾乎是與大毛國專家們同吃同住。
在臨走之前,
馮鑒真看著那些滿臉油汙,眼神卻異常專注的年輕工程師們。
他暗暗心想。
或許龍國的航母是時候提上議程了。
離開達利安後,返回京都的行程一路順暢。
回到“鑄劍”工程總部的第一時間。
馮鑒真甚至來不及洗去一路風塵,便直接紮進了辦公室。
除了堆積了幾天的文件和信息簡報需要他處理外。
他更關心是將航母預研的相關事宜提上日程。
經過一下午的伏案疾書後。
一份關於《啟動龍國大型航空母艦前期預研與關鍵子係統攻關項目的建議報告》迅速成型。
在這份報告中,
他基於達利安之行的見聞。
重點指出了在大型船塢設施,超重型起重設備,特種鋼材冶煉的需求
同時,他也勾勒出了分階段實施的藍圖。
以目前龍國的情況,可沒法做到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馮鑒真攏共分成了四步走計劃。
前期以消化吸收交換來的技術為主。
之後便是完成總體方案的初步設計,突破一些關鍵子係統。
而中期的規劃則是打造新的專用造船基地。
最終目標則是直接投入研發製造。
報告完成後。
他直接以“鑄劍”工程最高權限渠道呈送到國防科技委員會。
令他欣慰的是最高層對此展現出了驚人的決心和效率。
僅僅在一周後專項批複便已下達。
一筆數額極其龐大的首期研發資金迅速注入到“鑄劍”工程專門為航母預研設立的賬戶中。
與之配套的還有從全國各大研究院所,高校,重工企業抽調的精兵強將。
組成了代號“滄龍”的航母預研項目組。
龍國自主航母的夢想終於從紙麵探討和外部借鑒。
在一九八零年十月的最後一天,正式邁入了實質性的預研階段!
與此同時。
華盛頓,黑宮新聞發布廳。
鎂光燈瘋狂閃爍,將整個大廳映照得如同白晝。
黑宮新聞發言人裏斯本站在演講台前,麵帶微笑,氣場十足。
很快,牆上的時鍾指向了五點。
隨著鍾聲響起,場下的記者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
裏斯本站在發言台前清咳兩聲,緩緩開口。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
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裏斯本說著,臉上的微笑更甚。
見狀,場下的記者都有些不明所以。
好在裏斯本沒有賣關子,直截了當的說道。
“為了應對日益複雜和嚴峻的全球安全挑戰!”
“捍衛我們以及我們盟友的自由與安全。”
“經總統批準以及國會授權!”
“我在此正式宣布美麗國‘戰略防禦倡議’,即‘星球大戰’計劃!”
“從即日起全麵啟動!”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身後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出現一個充滿科幻和對抗性的標題。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A New Era of Security”。
而在這個標題下方。
一行更具衝擊力的副標題更是讓在場所有記者嗅到了大新聞的味道。
“The Star&n is Now Activated!”(星球大戰計劃正式啟動!)
場下記者們先是一怔,然後沸騰了!
原本以為今日隻是正常的例行發言。
沒想到被他們遇到個大的!
一時間,發言辦公室內響起了一片哢嚓聲。
不少記者突破了自己按快門頻率的記錄。
裏斯本似乎很享受被聚焦的感覺。
他並沒有急著催促眾人停手,而是露出他那招牌式的微笑。
直到動靜逐漸平息,他才看向手中的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