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9章 再入基層!
字數:5696 加入書籤
莫斯科,克林姆宮。
大毛國最高領導人與他的核心幕僚們同樣在密切關注著美麗國的宣告。
“星球大戰計劃....”
“哼,名字倒是起得響亮!”
一位元帥冷哼一聲,但眼神中卻難掩一絲放鬆。
“不過這以及足夠表明美麗國的戰略重心已經徹底轉向了龍國。”
“他們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真正的戰略威脅。”
“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另一位負責經濟事務的官員語氣輕快了不少。
“美麗國的注意力被龍國吸引,我們在西邊的壓力會大大減輕。”
“他們在東歐方向的軍事部署和經濟製裁或許會有所緩和。”
“這是我們喘息的機會!”
最高領導人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深邃。
“龍國人的崛起速度確實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料。”
“他們用朱海航展和‘南天門’計劃。”
“成功地將美麗國的火力吸引了過去。”
“這對於我們而言是難得的戰略窗口期。”
他頓了頓,下達指令。
“通知國防部!”
“抓住這個機會,向阿福漢方向增派兩個摩步師!”
“進一步加強我們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我們要讓所有人都明白。”
“我們依然是舉足輕重的世界性力量!”
“是!”
房間內的氣氛,相較於之前麵對龍國技術壓力時的凝重明顯輕鬆了許多。
所有人都樂於見到美麗國與龍國進入直接競爭的軌道。
這無疑讓大毛國獲得了更廣闊的戰略回旋空間。
.......
京都,“鑄劍”工程總部。
總師辦公室。
馮鑒真站在電視機前。
屏幕上正在重播裏斯本宣布“星球大戰”計劃的畫麵。
他的臉色平靜,但手指卻在下意識地搓著。
盡管早有預料,但當美麗國如此高調地拋出這一係列堪稱“軍備競賽宣言”的計劃時。
他的心頭依舊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這不是簡單的製裁或者技術封鎖。
這是擺明了車馬,要憑借其雄厚的國力基礎與龍國進行一場全方位的曠日持久的競爭!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圖前。
目光掃過美麗國那廣袤的疆域和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
再對比龍國雖然龐大卻仍顯薄弱的基礎。
“星球大戰計劃...”
馮鑒真低聲自語。
不得不承認的是,美麗國的工業能力和科技積累,人才儲備和資金規模。
每一樣都是目前的龍國難以企及的。
他們擁有完整的領先的工業體係。
完全可以從基礎材料到尖端軟件實現全鏈條的自主可控和快速迭代。
龍國雖然在“鑄劍”工程的帶動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步。
在各個領域不斷突破,縮短著差距。
但是美麗國同樣在進步!
而且他們一旦認真起來...
其爆發出的能量和速度絕對不容小覷!
馮鑒真眼中閃過一絲憂色。
他不知道把龍國帶到如此境地是對是錯。
龍美兩國現在已經踏上了一列高速競爭的列車。
誰能在技術上更快地取得突破,誰能更高效地將技術轉化為戰鬥力。
誰就能在這場競賽中占據先手。
從而給對手帶來巨大的窒息般的壓力。
一步慢,步步慢的道理他比誰都清楚。
“必須更快!”
馮鑒真甩了甩頭,用力將腦海中雜亂的念頭拋去。
所有的壓力在這一刻轉化為了更堅定的決心。
反正前路未知。
不闖一闖怎麽才知道誰才能笑到最後?
想到這裏,他不再猶豫。
轉身走向辦公桌,按下了內部通訊鍵。
“給我準備去沈飛的行程,時間定在明天。”
他決定親自帶隊,狠抓幾個最關鍵最能快速形成戰鬥力的項目。
而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自然作為未來空軍骨幹力量的“威龍”與“潛龍”。
數日後,沈飛研究所。
“潛龍”項目組所在的專用車間。
車間內機器轟鳴。
空氣中彌漫著金屬切割和潤滑油的特殊氣味。
車間一角處。
龐大的“扶搖3D”型號發動機被固定在試車台上。
各種粗細不一的管線如同血管般連接其上。
馮鑒真穿著一身沾滿油汙的深藍色工服。
頭發有些淩亂,臉上甚至還蹭到了幾點黑灰。
他正聚精會神地盯著試車台旁密密麻麻的儀表和數據屏。
不時與身邊幾位同樣穿著工服,滿頭大汗的工程師低聲交流著。
任誰看去都隻會以為這是一位沉浸在一線的年輕專家。
現在的他身上哪還有一點‘鑄劍’工程總師的樣子。
不過這些馮鑒真渾然不覺。
或者說根本不在乎。
他現在正處於深度思考中。
目前‘潛龍’和‘威龍’都卡在發動機上。
眼前的這台扶搖3D發動機。
就是在“扶搖2”基礎上深度改進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目標是為“潛龍”這款重型多用途戰機提供更強勁、更可靠的心髒。
其研發進度直接關係到“潛龍”能否如期完成全部試飛科目,並最終定型列裝。
但可惜的是直至目前,這台發動機性能都還未達到預期。
當下發動機的推力與推重比提升是核心攻關方向。
目標是將加力推力穩定在14.5噸級以上。
推重比最好能突破8.5。
雖然沈飛的項目組在材料和工藝上下了極大功夫。
不僅采用了新型的DD9單晶高溫合金葉片,以承受更高的渦輪前溫度。
在高壓渦輪盤應用了更先進的FGH97粉末冶金技術,強度和減重效果進一步提升。
壓氣機葉片的加工精度要求達到了苛刻的±0.008毫米。
全權限數字控製係統(FADEC)的算法也在不斷優化。
以追求極致的“飛火推”一體化響應。
然而在地麵試車中。
這台發動機卻總會在某個特定推力區間內。
進氣涵道的氣流穩定性會偶爾出現細微的波動。
雖然尚未引發嚴重問題。
但科研無小事。
任何一個細微的偏差或許都會導致極大的錯誤。
所以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隱患!
他仔細分析了高速攝像機捕捉到的進氣口流場畫麵。
又調閱了涵道內數十個傳感器的壓力數據變化曲線。
利用模擬空間模擬了數千次改動。
這才讓他有了些許頭緒。
正在這時,沈飛負責人齊子豪快步走進了車間。
他遠遠便看到了試車台旁那個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身影。
看著馮鑒真那身與普通工人無異的打扮。
那全神貫注甚至忘了擦拭臉上油汙的樣子。
齊子豪的腳步不由得慢了下來。
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