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檢視報告(八更)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A+A-


    比起安撫曼恩小隊那些屬於有機體的複雜情緒波動,陳瑜的注意力始終明確無誤地鎖定在本次實驗的核心收獲上——從戰錘世界成功回收的數據。
    機械觸手如活物般無聲探出,精準地從剛剛完成跨維度穿梭的伺服顱骨上取下伊格尼絲交付的加密存儲單元。
    那個忠誠的信使眼窩中的紅光漸次黯淡,進入低功耗待機模式,靜靜懸浮在旁,仿佛一件等待下次召喚的金屬藝術品。
    “來吧,老夥計,看看伊格尼絲給我們帶了什麽好消息。”
    陳瑜的合成音在寂靜的工坊中響起,這更像是他習慣性的思維外化,而非真正的對話。
    存儲單元接入主控台端口的瞬間,複雜的解密協議被激活,界麵上的數據流如解開的鎖鏈般飛速滾動。
    他的邏輯核心全速運轉,精準解析著來自另一個世界、承載著伊格尼絲意誌的信息流。
    報告采用標準的機械教數據格式,條理分明,內容詳實,延續了她一貫的嚴謹作風。
    “接收流程符合預定參數,安置區域未引發係統擾動…很好。”
    陳瑜一邊瀏覽數據,一邊低聲自語,猩紅的光學鏡頭穩定閃爍,似乎在逐一核對著每個步驟與預期的吻合度。
    報告顯示,曼恩小隊抵達後的接收與安置流程完全遵循預設指令,營地的基礎防禦與生活保障係統運轉平穩,未因這些異界來客而產生計劃外的波動。
    隨著報告深入,伊格尼絲用精確的數據和客觀的描述,勾勒出死亡世界營地堅固的防禦輪廓。
    關於防衛力量的部分,她提供了更詳盡的數據和部署細節,核心正是陳瑜麾下那支絕對忠誠的精銳——三千名護教近衛軍。
    “三千近衛軍…已按預定矩陣部署完畢。”
    陳瑜的機械手指無意識地在控製台邊緣輕叩,發出規律的嗒嗒聲,仿佛在進行某種推演。
    “這些小夥子可是耗費了不少心血…看來伊格尼絲把他們訓練得不錯。”
    他對著空氣,或者說對著那個被他習慣稱為“老夥計”的伺服顱骨評價道,盡管對方毫無回應。
    報告確認,這支軍團已在遺跡外圍完成戰略部署,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防禦體係。
    這些近衛軍士兵遠非普通護教軍可比,他們是陳瑜傾注海量資源,融合機械神甫知識與戰錘宇宙頂尖工藝打造的精英。
    他們的改造程度超越標準模板,生理機能被推向凡人所能承受的極限,神經反應速度經過特殊調製,確保在極端戰場環境下的絕對執行力。
    其忠誠不僅源於教條灌輸,更深植於神經係統內與陳瑜意誌直接關聯的特定協議,保證了無條件的服從。
    “忠誠協議運行穩定…神經耦合效率維持在閾值之上。”
    陳瑜微微頷首,對這個結果表示滿意。
    他回想起設計這些強化協議時經曆的無數模擬周期,如今看來,所有投入都物有所值。
    在裝備方麵,他們配備了融合陳瑜個人技術心得與戰錘頂級鑄造標準打造的武器和護甲。
    其動力甲的核心輸出和結構強度遠超製式型號,內置輔助係統與士兵的強化神經緊密耦合。
    主武器的殺傷力、射程和可靠性都經過極致優化,足以應對各種已知的重型威脅。
    根據伊格尼絲的評估,在標準遭遇戰條件下,一名這樣的護教近衛軍士兵,其綜合戰鬥力足以媲美,甚至在某些特定戰術場景下超越阿斯塔特修會的普通戰士。
    “單兵效能對標阿斯塔特…雖然是基礎型號,但總算沒浪費那些陶鋼和精金。”
    陳瑜的合成音裏掠過一絲幾不可察的、類似成就感的波動。
    這支部隊既是他武力的象征,也是他在危機四伏的戰錘宇宙推行各種計劃的底氣所在。
    伊格尼絲在報告中強調,這支三千人的近衛軍團是陳瑜在戰錘世界立足的根本,是執行其意誌的絕對基石,也是最核心、最不容有失的軍事資產。
    她特別指出,曼恩小隊在營地有限活動範圍內所見到的巡邏單位和哨位,不過是這支龐大力量的冰山一角。
    這是她出於安全保密和便於管理的考慮,有意將訪客的活動範圍限製在非核心區域的結果。
    真正的防禦重心和主力部隊,部署在更外圍的關鍵地形和遺跡入口的縱深陣地,構築起外人難以窺其全貌的鋼鐵壁壘。
    “謹慎的安排。”
    陳瑜評價道。
    “讓客人看到該看的就夠了。底牌,總要留一些。”
    他關閉伊格尼絲的報告界麵,工坊重新陷入設備低鳴的寂靜,但他腦海中的運算卻愈發澎湃。
    消化完伊格尼絲傳來的所有信息,陳瑜的思維核心開始進行全麵而深入的局勢評估與未來規劃整合。
    他高大的身軀轉向主控台,目光掃過維度傳送儀穩定運行的參數。
    “老夥計,看來我們的‘鑰匙’算是初步成型了。”
    他像是在與伺服顱骨分享進展。
    在維度傳送技術方麵,曼恩小隊的成功往返標誌著最關鍵的技術障礙已被初步攻克。
    實證數據表明,盡管傳送過程對有機體和精密植入體仍會造成顯著的生理與神經壓力——這點從曼恩小隊成員抵達後的反應可見一斑——但通道的穩定性和啟停的可控性已得到基本驗證。
    “能量消耗還是太大…對生命體的副作用也需要優化。”
    他調出傳送過程的能量流曲線,自言自語地分析著。
    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在他心中變得清晰而具體:首要任務是優化龐大的能量消耗結構,提升利用效率;核心目標是減輕乃至消除傳送過程對生命體及精密設備造成的功能性紊亂與副作用;同時要著力提升通道在開啟期間的穩定性,逐步延長其可持續時間。
    所有這些技術改進,都指向一個明確的遠期目標——為未來可能進行的大規模物資或成建製兵力跨維度投送,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此刻,工坊內維度傳送儀持續的低沉嗡鳴已成為恒定背景音,但陳瑜的感知係統從未鬆懈,運行參數最細微的波動與差異,都被他精確記錄、歸類並納入分析模型進行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