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涅克薩姆鑄造世界(九更)
字數:3748 加入書籤
亞空間航行從來不是絕對安全的。
即便在公認最穩定的航道上,現實結構也相對薄弱,充滿了無法用常規物理法則解釋的能量湍流與精神低語。
陳瑜乘坐的護衛艦其蓋勒力場在航行期間持續承受著壓力,力場發生器穩定運行的嗡鳴是艦內唯一的背景音。
艦體之外,是扭曲變幻的非現實圖景,色彩與形態都違背常理,偶爾有巨大而模糊的陰影緊貼著能量場邊緣滑過,引發探測陣列短促的警報。
陳瑜在航行期間主要停留在專屬艙室。
他的數據接口與艦船主幹係統直接連接,持續監控著航行參數與引擎狀態,同時分出一部分處理線程,反複解析從鑄造世界涅克薩姆接收到的近期數據包與情報更新。
伊格尼絲駐守在艙門外,她的傳感器陣列處於全頻段監聽狀態,雖然機械教艦船因其特定的技術禁忌與防護措施,較少直接遭遇亞空間實體的侵襲,但她依然保持著最高標準的警戒。
七個標準日的航程在躍遷引擎的持續轟鳴中結束。
隨著一陣劇烈的空間震顫,護衛艦成功脫離亞空間,重新錨定於實體宇宙。
涅克薩姆恒星的光芒透過觀察窗,照亮了艦橋,也映出了前方軌道上那個巨大的鑄造世界。
從軌道視角看去,涅克薩姆星球本身並未被無盡的金屬完全覆蓋。
廣袤的、呈現鐵鏽色與灰黃色的荒蕪地表仍然是主體,其間散布著一些規模較小的工業據點與開采設施,如同點綴在粗糙畫布上的汙跡。
涅克薩姆星球表麵的大部分區域仍呈現著未開發的原始狀態,鐵鏽色的荒蕪大地是主色調,僅有零星的礦場和小型設施散布其間。
然而,在這片沉寂的景觀中心,一座宏偉的環形鑄造複合體占據了統治地位。
這座直徑超過兩千公裏的巨型圓環,即使在軌道上也清晰可見。
它由無數相互連接的廠房、儲罐和精煉塔樓構成,整體呈現出機械教特有的暗沉金屬光澤。
圓環外圍延伸著密集的道路網絡與貨運軌道,為其供能的龐大能源陣列和地熱井口依稀可辨。
在圓環結構的幾何中心,矗立著最為醒目的主熔爐高塔。
這座異常粗壯的金屬巨塔高度驚人,其頂端甚至刺破了行星低空的汙染雲層。
然而,這片龐大工業區的運行狀態卻透著力不從心。
軌道傳感器顯示,其內部能量信號輸出水平不穩定,且明顯低於其設計峰值。
廠區上空往來的飛行器與運輸駁船數量稀疏,仿佛僅維持著最低限度的調度。
圓環外圍大片規劃中的擴建區域已然停工,隻留下未完工的金屬骨架,在荒原上投下寂寥的陰影。
唯有中心那座主熔爐高塔頂端仍在持續噴吐著煙柱,證明這顆工業心髒尚未停止跳動。
但這唯一的活躍跡象,反而更加凸顯了整個區域的沉悶與蕭條。
這座環形工廠與其中心高塔,共同構成了涅克薩姆鑄造世界仍在跳動、但已顯疲態的心髒。
與此同時,在行星的軌道上,還懸浮著一座規模宏大的軌道造船廠。
它與地麵那座陷入發展困境的環形工廠一樣,共同訴說著這個鑄造世界所麵臨的製約與挑戰。
這條宏偉的星環骨架,是大遠征時代雄心壯誌的見證,也是其戛然而止的悲哀象征。
星環的基座龐大無比,由數以萬計的巨型金屬桁架和加固模塊構成,其規模足以讓數艘主力艦同時停靠。
但此刻,這壯麗的基座之上,隻有大約不到三分之一的區域覆蓋了船塢甲板和完善的內部設施,閃爍著零星的燈光和焊接火花。
其餘部分,則是赤裸的、暴露在真空中的金屬骨架,如同巨獸的殘骸,寂靜地漂浮在軌道上。
一些大型施工設備,如巨型龍門吊、軌道焊接平台等,如同被遺棄的玩具,靜靜地固定在未完工的結構上,表麵覆蓋著宇宙塵埃和微隕石撞擊的痕跡。
整個星環,就像一首寫到高潮便突然中斷的史詩,充滿了未竟的遺憾與衰敗的氣息。
護衛艦依照導航信號,緩緩靠近星環已完工的區域。
一座巨大的星港延伸碼頭如同鋼鐵的觸手,引導著護衛艦駛入指定的泊位。
停靠過程平穩而精確,伴隨著一陣輕微的氣壓平衡嘶鳴,艦船與星港完成了硬連接。
艙門開啟,陳瑜高大的暗紅色身影出現在連接通道的入口。
他身後是如同鐵塔般肅立的伊格尼絲,以及一隊經過嚴格篩選、裝備精良的護教近衛軍士兵。
他們的出現,立刻讓星港忙碌但有序的環境為之一肅。
星港內部的空間尺度遠超常規,其拱頂高度經過精確計算,足以確保最龐大的戰爭泰坦也能無需俯身、順暢通行。
空氣被多種標誌性氣味所飽和,高溫焊接金屬的焦灼氣息、特種潤滑油脂的厚重膩味,以及高壓電弧產生的刺鼻臭氧。
這些氣味混合在一起,構成了機械教設施內普遍存在的、具有識別度的環境特征。
粗大的能量導管與高容量數據線纜,被規整地約束在牆壁上預設的加固溝槽內,如同靜態的金屬脈管,向視野盡頭延伸。
重型傳送帶係統持續運轉,承載著不同規格的零部件乃至部分組裝完成的武器平台,發出有節奏的低沉轟鳴。
數量眾多的機仆是此地活動的主體。
它們按照預設程序,執行著物資搬運、區域清潔與基礎維護等任務。
其動作軌跡僵硬而精確,缺乏生物體的流暢感,伴隨動作發出的單調電子音,進一步強化了環境的非人化氛圍。
數名身著紅袍的技術神甫已在泊位旁等候。
他們的軀體改造程度各異,但身份標識顯示其屬於鑄造世界行政體係中的中低階層,職責包括接待重要抵達者。
交流過程極為簡練,雙方使用簡短的二進製代碼碎片與經過濾波處理的合成語音,完成了必要的禮儀性問候與身份確認。
鑒於陳瑜的準賢者身份與獨立指揮權,這種接待更多是遵循規程的形式。
在完成了規定的停靠文件驗證與通行權限登記後,陳瑜及其護衛隊成員登上了指定的地麵穿梭機。
穿梭機平穩地脫離星港對接臂,調整姿態,開始向下方那顆布滿工業痕跡的行星地表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