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親事
字數:4601 加入書籤
此時太子朱標嘴唇發青,臉色也變的紫紅,
精神厭厭,一雙眼睛早已經失去了流光。
此時朱標的身軀,比回宮的時候更加消瘦了,整個人靠在椅背上,一隻胳膊還支在扶手上,
顯然,現在處理政務對他來說,已經被成為一件極其艱難的事了。
朱標指了指身旁的凳子,示意他坐下。
曹毅知道太子身體無力,坐近一點兒,也能讓他省些力氣,所以便道謝落座。
“咳咳咳……”
朱標還沒有開口,就連咳了好幾聲,道:“曹毅,你和太子妃娘家的事,我知道了,雖然行事孟浪了些,咳咳咳……不過年輕人之間打架算不得什麽,呂高受了傷,現在已經好了,你也已經受了父皇責罰……”
好了?
那麽快?
要知道自己踢他那一腳,雖然不是故意要廢人,可是清楚的聽到了一聲爆裂聲響……這是錯不了的!
怎麽可能沒有永久傷害?
而且若隻是普通一腳,自己又怎麽會被罰跪三天。
略一思想,曹毅頓時就明白了。
家族斷子絕孫的羞恥事,呂家怎麽可能會宣揚出來!
哪怕是太子朱標,呂氏也沒有告訴他實情。
因為呂氏知道曹震是鐵杆太子黨,朱標就算是再生氣,有朱元璋責罰在先,
他能責罰到哪裏去?
難道還能自斷膀臂不成!
因為朱標並不知情,所以他此時是在說和,以免讓呂曹兩家不和。
可是他卻不知道,這是死仇。
“你以後要多讀書,不要學你爹那種倔脾氣……”
麵對朱標的善意,曹毅自然滿口愧疚之言,讓他不要擔心。
沒坐一會兒,曹毅見朱標話說的差不多了,身體也難以支撐,便趕緊告退。
除夕宮宴,要在文華殿舉行。
所以這幾日曹毅要負責守衛東宮之外,還要前往文華殿巡視。
到了除夕這天,一些朝中重臣就早早的乘坐馬車,來到午門外等候。
這並非大宴群臣,所以文官隻有六部尚書和侍郎,督察院左右都禦史,武將有幾位國公,和十幾個侯爵,
之所以設在文華殿,朱元璋的用意就是想讓太子與朝廷眾臣多有親近,以便他將來登基的時候,能夠無縫銜接,迅速掌握朝政。
午門的側門“吱呀”一聲被打開,傳旨太監來傳太子旨意,請朝臣入宮。
左邊走的是文官,右邊走武將。
曹毅帶著幾名侍衛,從來接引。
涼國公藍玉看到曹毅,便上前笑道:“好小子,穿上這身飛魚服就是好看!”
曹毅拱手行禮:“大將軍您就別磕磣我了,和您身上的蟒服相比,我這就是破爛兒,您才是威風凜凜,英雄氣概。”
藍玉哈哈一笑,轉向曹震道:“景川侯,曹毅可比你會說話!”
曹震看著曹毅哼了一聲,道:“他也就是在你們麵前乖巧,我都快被他氣死了,強種一個!”
“那不正像你!佳子類父嘛,我看就挺好的……”
“不給我闖禍,我就燒高香了!”
穎國公傅友德笑道:“曹毅,今年多大了?十七還是十八了?”
曹毅回答道:“回穎國公,我今年十八了。”
“哦,十八了,那可得說門親事了……”
大將軍藍玉調笑道:“你們誰家有未出閣的女兒說給他,哦對了,穎國公,你的小女兒呢?出嫁了沒有?”
傅友德歎息了一聲道:“涼國公你忘了,都出嫁兩年了,你還送了賀禮吃了喜酒呢……要不然準得塞給他!”
難怪話說的這麽好聽,
原來是沒有啊!
藍玉朝後麵望了望,道:“魏國公,你妹妹不還沒有出嫁嗎,我給他們保個媒怎麽樣?”
曹毅抬頭望去,隻見這位魏國公長八尺有餘,麵如冠玉,英姿非凡,頗有才氣。
此時他還叫徐允恭,並沒有因為要避諱朱允炆,而改名徐輝祖。
徐輝祖是大明勳臣,中山王徐達的長子。
洪武二十一年,襲爵魏國公,往山西、北平等地練兵,並回朝掌中軍都督府事。
徐輝祖撇了曹毅一眼,淡淡的說道:“多謝大將軍美意,隻是小妹年齡尚幼,婚嫁之事暫且不需考慮。”
他口中的小妹,正是中山王徐達的四女兒徐妙錦,今年才十三歲,確實年齡尚小。
不嫁就不嫁,這種眼神看著我幹嘛?
從徐輝祖的眼睛裏,曹毅覺察到了他裏麵的不快。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如果自己家有一個金枝玉葉,備受寵愛的小妹,
要把她嫁給一個街溜子,自己也不答應!
唉,自己這什麽人設呀!
就不能貌比潘安?
就不能風流倜儻,才華出眾嗎?
雖然皮囊尚好,可這人設太拉胯了!
簡直給自己減分啊!
定遠侯王弼嗬嗬笑道:“涼國公,你挑的怎麽要麽出格了,要麽年齡上小呢?你這是故意的吧!我記得沒錯的話,你家小女兒正好和曹毅一般大,
他們倆可是青梅竹馬,我看不如我做個媒,讓你們兩家結個親如何?”
藍玉哈哈笑道:“怎麽把主意打到我家了,嗬嗬……”
曹毅嚇得直冒冷汗,就怕藍玉一個鬆口,
那自己接是不接?
現在腦袋都保不住,還想著娶媳婦兒?
真用小腦袋考慮呀?
還敢和藍家聯姻?
老壽星上吊,嫌命長啊!
所以哪怕自己和藍新月的關係再好,這個時候也不能嫁娶。
於是趕緊打圓場說道:“各位叔伯你們就別拿我打趣了,被人聽到了,非得笑話我不可……”
這裏畢竟是皇宮,哪裏是談婚論嫁的地方,
所以眾人哈哈一笑,此事就此揭過。
此時,在本仁殿的偏殿裏麵。
黃子澄正在叮囑朱允炆道:“殿下不必緊張,尚書你已經學習很久了,裏麵的內容早已融會貫通,沒有什麽擔憂的地方,
隻要緩緩應答,不急不躁,必然能夠贏得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稱許。”
朱允炆點點頭道:“我明白,多謝先生教誨,必然不會讓先生失望。”
黃子澄滿意的捋了捋胡須,信心十足。
太子妃呂氏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點點頭道:“黃先生,你也知道前些時日他出宮,可是收獲了不少人心……”
黃子澄行禮道:“此事我略有耳聞,不過是一件善事而已,所知之人終究有限,而且都是黔首百姓,算不得什麽。”
太子妃呂氏意味深長的問道:
“那黃先生……你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