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書信柴進,名望之困
字數:4305 加入書籤
梁山的日月在王倫的搗鼓下,像加了輪子般骨碌碌往前滾。校場上的呼喝聲日漸整齊洪亮,水寨裏新補的船隻也多了幾分精神氣,連庫房那總唱空城計的糧囤,也終於有了點實在的底子。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正規化匪幫”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但王倫心裏的那塊大石頭,非但沒落下,反而隨著時間推移,分量見長。
人才!他缺人才缺得眼睛都快綠了!
看著杜遷和宋萬為了手下幾個小頭目的考核排名差點上演全武行,看著朱貴捧著越來越厚的賬本眼底發青,王倫就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管理層都快透支了,底層嘍囉素質參差不齊,這攤子要是再大點,非散架不可。
他腦子裏那點現代管理的存貨,應付當前局麵已是左支右絀。他太需要幾個能扛大梁的狠角色了——能練兵如林的將才,能運籌帷幄的謀士,甚至來個能工巧匠改善下軍備也好啊!
可現實是,梁山泊的名號,在真正的高手耳中,大概跟“黑風寨”、“二龍山”之流沒啥區別,甚至可能還不如。人家少華山還有九紋龍史進呢!他王倫有什麽?一個酸秀才,三個本事平平的元老,外加幾百號剛學會看“業績點”吃飯的烏合之眾。
“寨主,又為人才之事煩憂?”朱貴捧著一疊新整理的情報進來,見王倫對著水泊地圖長籲短歎,便猜到了七八分。
王倫轉過身,苦笑道:“朱貴兄弟,你說,咱們這梁山,要怎麽樣才能讓那些江湖上的英雄好漢,心甘情願地來投?”
朱貴放下情報,沉吟道:“寨主,江湖人重義,也重名。我梁山如今,缺的便是一個‘名’字。若有德高望重之人代為引薦宣揚,或可事半功倍。”
德高望重之人?王倫腦子裏立刻蹦出一個名字——小旋風柴進!
對啊!怎麽把這尊大佛給忘了!原著裏,柴進可是專門接濟流配罪犯和落魄好漢的孟嚐君式人物,江湖聲望極高,林衝、宋江、武鬆都受過他的恩惠。要是能搭上柴進這條線,借他的金口在江湖上說道說道,那梁山泊的招聘廣告效果絕對杠杠的!
想到這裏,王倫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無數好漢排著隊來梁山麵試的場景。
“備馬!不,備船!我要親自去滄州橫海郡拜訪柴大官人!”王倫一拍大腿,就要下令。
可話剛到嘴邊,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不對勁,很不對勁。
他猛地想起原著劇情。王倫本人,當初就是個不得第的秀才,受了柴進資助才能到梁山落草。說起來,柴進對他是有恩的。可自己穿越過來,繼承了身份,卻沒繼承那份對柴進的熟悉感和恩情記憶。這貿然上門,該怎麽說話?柴進會不會看出破綻?
更重要的是,他敢離開梁山嗎?
杜遷、宋萬這倆兄弟,守成尚可,進取不足。自己這一去,少說一兩個月,期間萬一附近州府腦子一抽,派兵來剿,或者有其他不開眼的山寨來搶地盤,他們能應付得來?別自己人才沒請到,老家先被人端了,那可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成了水滸世界最大的笑話。
再說了,他王倫現在好歹是一寨之主,雖然是個草頭王,但屁顛屁顛跑上門去求人,是不是有點太掉價了?會不會讓柴進看輕了,反而適得其反?
各種念頭在王倫腦子裏打架,讓他剛熱起來的心又涼了半截。去,風險太大;不去,人才難得。
王倫在聚義廳裏來回踱步,眉頭擰成了疙瘩,把那點剛養出不久的“寨主”威嚴破壞殆盡。
杜遷和宋萬聞訊趕來,一聽寨主要遠行,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寨主,你可不能走!你走了,這什麽考核,什麽點數,俺和老宋可玩不轉!”杜遷第一個反對。
宋萬也甕聲甕氣地附和:“是啊寨主,山下官府最近好像有點動靜,你不在,俺們心裏沒底!”
連朱貴也委婉表示:“寨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眼下山寨初定,您確實不宜輕動。”
得,全票反對。
王倫歎了口氣,一屁股坐回那張鋪著假虎皮的椅子上,倍感惆悵。空有“先知”的優勢,卻因自身實力不濟和種種顧慮,寸步難行。這感覺,就像明明知道寶藏在哪裏,卻找不到鏟子去挖,憋屈得很。
難道就這麽算了?
他不甘心。
目光掃過案幾上的筆墨紙硯(這還是他來了之後,為了搞“標準化流程”和“思想教育課”材料特地弄來的),王倫眼前突然一亮。
不能親自去,可以寫信啊!
雖然效率可能低點,誠意可能差點,但勝在安全,還能斟酌詞句,避免言多必失!
說幹就幹!王倫立刻鋪開紙張,磨墨潤筆。
然而,下筆第一句就把他難住了。
“柴大官人台鑒”?會不會太文縐縐了?原主是個秀才,這樣寫應該沒問題吧?可自己這現代靈魂寫著別扭啊。
“柴進老哥你好”?拉倒吧,人家跟你很熟嗎?怕不是直接把信扔火盆裏。
糾結了半天,他還是決定沿用比較正式的格式,畢竟有求於人。
“滄州橫海郡柴大官人尊前:白衣秀士王倫,頓首再拜。”
開頭寫好了,後麵怎麽寫?直接說“我缺人,你幫我打打廣告”?太直白,目的性太強,顯得功利。
王倫咬著筆杆,搜腸刮肚,努力回憶原主那點可憐的文墨功底,結合自己需要表達的意思,開始艱難地爬格子。
他先在信中回顧(其實是根據記憶碎片猜測)了當年落難時承蒙柴進資助的恩情(寫得含糊其辭,生怕露餡),表達了自己一直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接著,筆鋒一轉,開始描述自己如何在梁山落腳,苦心經營,希望能為天下受屈含冤的好漢提供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非尋常打家劫舍的匪類。(這裏他稍微美化了一下,把“績效考核”包裝成了“立規矩,明賞罰,使上下有序”,把“思想教育課”說成了“聚義同心,共謀生路”。)
然後,他大吐苦水,傾訴自己雖有招賢納士之心,奈何“名微德薄”,梁山泊地處水窪,聲名不顯於外,縱有淩雲之誌,亦感獨木難支。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江湖豪傑的渴望和對現狀的焦慮。
最後,他才小心翼翼地提出不情之請:懇請柴大官人念在昔日情分(如果還有的話)和憐惜天下好漢的份上,若遇有本領高強、處境艱難的英雄人物,可否代為引薦,告知天下尚有梁山一處可供棲身?並隱晦地表示,若柴大官人日後有何驅策,梁山上下必當盡力報答雲雲。
寫完通讀一遍,王倫自己都覺得這信寫得有點酸,有點慫,還有點拐彎抹角。但考慮到現實情況,這似乎已經是能想到的最穩妥的方式了。
他小心地把信紙吹幹,裝入信封,用火漆封好。
“朱貴兄弟。”他喚來朱貴,鄭重地將信交到他手上,“選派兩個機靈可靠的弟兄,將此信送往滄州橫海郡柴大官人府上。務必親手交到柴大官人手中。沿途小心,莫要張揚。”
“屬下明白!”朱貴接過信,感受到王倫的重視,肅然領命。
看著朱貴離去的背影,王倫心中忐忑不安。
這封信,會像一顆投入江湖的小石子,能激起些許漣漪嗎?柴進會如何看待這封來自昔日受助者、如今山賊頭子的信?是會嗤之以鼻,還是會念及舊情,順手幫這個小忙?
一切都是未知數。
王倫走到窗邊,望著浩渺的水泊,心情複雜。招攬人才的第一步,總算以這種略顯憋屈的方式邁出去了。接下來,他能做的,似乎隻有等待,以及繼續埋頭經營好梁山這個尚且弱小的攤子。
希望,柴大官人那裏,能帶來一點好消息吧。他暗自祈禱。
好的,這是根據您的要求創作的第四章,聚焦於林衝到來時王倫的內心掙紮與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