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困局求變顯真知,學院宏圖育英才

字數:3511   加入書籤

A+A-


    桃花山下,硝煙散盡,隻餘下官軍倉皇敗退時遺落的旗幟與輜重,見證著不久前的激烈戰事。花榮與魯智深率領的梁山援軍,並未過多停留,在擊潰陶達所部、解了桃花山之圍後,便收整兵馬,攜大勝之威,押解著部分俘虜和繳獲,凱旋返回梁山。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桃花山寨主李忠。這位“打虎將”此刻臉上再無往日的混不吝,取而代之的是劫後餘生的慶幸與深深的感激,以及一絲難以掩飾的窘迫。他堅持要親自上梁山,向王倫叩謝救命之恩。
    梁山聚義廳內,燈火通明。王倫端坐於上,接受了李忠的大禮參拜。
    “王倫哥哥!俺李忠這條命,桃花山上下幾百號兄弟的命,都是梁山救的!從今往後,桃花山唯梁山馬首是瞻,但有差遣,刀山火海,絕無二話!”李忠聲音洪亮,情感真摯。
    王倫親手扶起他,溫言道:“李忠兄弟何必行此大禮?既已盟約,便是兄弟手足,守望相助,分內之事。快快請起,坐下說話。”
    眾人重新落座。李忠卻並未因獲救而顯得輕鬆,反而眉頭緊鎖,重重歎了口氣。
    王倫察言觀色,問道:“李忠兄弟,山寨之圍已解,為何仍麵有憂色?”
    李忠聞言,臉上泛起苦澀,抱拳道:“哥哥明鑒!不瞞哥哥,此次官軍來攻,雖被打退,卻也暴露了俺桃花山最大的軟肋——窮啊!”
    他打開話匣子,倒起了苦水:“俺和李周通兄弟,都是粗人,隻懂得些拳腳槍棒,往常帶著弟兄們,便是靠劫掠過往商隊、攻打臨近莊院過活。如今與哥哥盟約,商隊掛著梁山旗號的不能動,附近能搶的富戶也搶得差不多了。雖說收些過路費,但那點錢糧,對於幾百張嘴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山寨裏要養兵,要修繕寨柵,要儲備糧草,哪一樣不要錢?俺們又不像哥哥梁山,有那麽多工坊、商隊,能自己生錢。這次官軍來攻,若非哥哥救援及時,山寨存糧都快見底了!長此以往,就算沒有官軍來剿,俺們自己也得餓散架!”
    李忠越說越是激動,更是帶著幾分無奈與迷茫:“哥哥,俺知道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可……可俺們除了打打殺殺,實在不懂別的營生啊!懇請哥哥看在盟約的份上,給俺桃花山指一條明路吧!總不能一直靠著哥哥接濟過日子!”
    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也道出了如桃花山這般傳統山寨普遍麵臨的生存困境。他們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生產能力,一旦外部劫掠受限,內部立刻陷入困頓。
    王倫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座椅扶手。他理解李忠的難處,也深知這不僅僅是桃花山一家的難題,更是未來整合綠林勢力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李忠兄弟的難處,王某明白了。”王倫沉吟片刻,開口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的物資接濟,確非長久之計。”
    他首先做出決定:“眼下桃花山元氣未複,我先讓曹正調撥一批糧食、布匹、藥材過去,助兄弟們渡過眼前難關,修繕寨柵,安撫人心。”
    李忠聞言,又要起身拜謝,被王倫擺手製止。
    “更重要的是,”王倫目光炯炯,“我會讓曹正從梁山‘采造司’、‘築造司’以及有經驗的莊客中,選派幾位精通庶務、屯田、工坊管理的內政人才,隨你一同返回桃花山。他們會實地勘察桃花山的地理環境、物產資源,幫助你們規劃如何利用山地開辟梯田,種植耐旱作物;如何利用山林資源,發展養殖、采集或小型工坊(如燒炭、編織、藥材加工);如何建立合理的錢糧收支製度,管理山寨內務。總之,是要幫助桃花山,建立起能夠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李忠聽得眼睛發亮,仿佛在迷霧中看到了燈塔!他不懂什麽“可持續發展”,但他明白,這是要讓桃花山學會自己“種地”、“做活”、“管賬”,這才是真正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
    “哥哥!這……這真是雪中送炭!不,是送來了救命的根本啊!”李忠激動得聲音發顫,“俺代桃花山上下,拜謝哥哥大恩!”
    送走千恩萬謝、滿懷希望的李忠後,王倫獨自留在聚義廳內,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桃花山的困境,像一麵鏡子,照出了當前綠林同盟的脆弱性。僅靠軍事威懾和有限的商貿支持,難以讓盟友真正立足壯大。必須有更係統、更根本的方法,來提升整個同盟的綜合實力。
    一個宏大的構想,在他腦中逐漸清晰起來。
    翌日,他召集了林衝、朱貴、曹正、吳用(因其負責教育,特邀參與)等核心成員。
    “諸位兄弟,”王倫開門見山,“桃花山之困,非其一家之難。我等與各寨盟約,欲圖長久,不能僅停留在軍事互助與商貿往來層麵。需從根本上,幫助盟友提升自立自強之能力。”
    他環視眾人,擲地有聲地宣布:“我意,在梁山籌辦一所‘發展學院’!”
    “發展學院?”眾人皆是一愣,這個名詞聞所未聞。
    “不錯!”王倫解釋道,“此學院,非為科舉,非為吟詩作對。其宗旨,乃是為我梁山及盟約各寨,培養軍事指揮、內政管理、商貿外交等各方麵的實用高級人才!”
    他詳細闡述構想:
    “軍事科:由林衝、楊誌、花榮等主持,不僅教授武藝陣法,更要講授兵法韜略、練兵之法、軍械運用、情報分析,培養能獨當一麵的將才、教官。”
    “內政科:由曹正、李應、扈成及選拔的實幹人才主持,講授屯田墾殖、工坊管理、物資調配、戶籍財稅、土木建設,培養能治理一方、發展生產的幹才。”
    “商貿外交科:由朱貴、戴宗及熟悉商事、律法之人主持,講授商事運作、談判技巧、律法常識、情報搜集與分析,培養能開拓商路、處理對外關係的專才。”
    王倫目光灼灼:“學員來源,可從梁山本寨及盟約各寨中,選拔那些年輕、忠誠、有一定基礎且願意學習的頭目或精銳。學成之後,或回本寨效力,或由梁山統一調配,充實各方。如此,不僅能提升盟友實力,更能通過培養,加深同盟聯係,統一思想,使我梁山模式,得以在更廣範圍內推行!”
    吳用聽得心潮澎湃,這正與他正在推動的新式教育一脈相承,且層次更高!他立刻接口道:“哥哥此議,高瞻遠矚!學院教材,吳用可牽頭,集合各方專長之人,加緊編撰!”
    林衝、朱貴、曹正等人也紛紛意識到此事重大,若能成功,梁山將不僅擁有強大的武力,更將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其影響力將深入骨髓。
    “好!”王倫見眾人支持,當即拍板,“此事便定下了!吳用學究總領學院籌建與教材編撰事宜,林衝、朱貴、曹正諸位兄弟鼎力協助,選定址,定章程,選拔教員與首批學員。我要在半年之內,看到這所‘發展學院’正式開課!”
    一幅以梁山為核心,通過“發展學院”輻射培養人才,進而從根本上鞏固和壯大綠林同盟的宏偉藍圖,就此鋪開。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困境的良策,更是王倫為梁山謀劃的,一條通往更高格局的深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