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驚雷懾敵營,碧海葬忠魂
字數:2895 加入書籤
董平五千大軍在回馬穀全軍覆沒、主將陣亡的噩耗,如同一聲突如其來的驚雷,狠狠劈在了正率軍行進的關勝頭頂。
消息是潰散的零星敗兵和梁山故意放回的俘虜帶回的。當那份染著硝煙與血汙的敗報呈到關勝案前時,這位素來沉穩的“大刀”也禁不住霍然起身,丹鳳眼中射出難以置信的驚怒之色!
“五千人馬!整整五千東平府精銳!還有董平那廝……竟……竟在一個時辰內,葬送在一處無名山穀?!”關勝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他死死攥著那份戰報,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戰報中描述的“地火轟鳴”、“箭如暴雨”、“全軍盡歿”,字字刺目,句句驚心。
他原本對梁山雖有重視,但內心深處仍存著幾分官軍對草寇的優越感,認為憑借堂堂之師、正正之旗,輔以精良裝備和眾多將領,剿滅梁山當不在話下。董平的冒進,他雖不讚同,卻也覺得以其實力,即便受挫,也不至於傷筋動骨。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這梁山,絕非尋常草寇!其手段之詭譎、戰力之凶悍、準備之充分,遠超他的預料!
“輕敵了……是本將輕敵了!”關勝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臉色變得無比凝重。他立刻下令,將董平兵敗身死的詳細戰報,以六百裏加急送往東京,同時嚴令全軍:“放緩行軍速度,加強哨探巡邏,各營不得擅自出擊,違令者斬!”
原本意氣風發、浩浩蕩蕩的官軍隊伍,氣氛陡然變得壓抑起來。將領們麵麵相覷,竊竊私語,臉上再無之前的輕鬆。士卒們更是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行軍時不由自主地緊握了手中的兵器,警惕地打量著道路兩旁的山林,仿佛那幽暗之處隨時會爆發出致命的“地火”和箭雨。大戰未啟,先折一軍一將,關勝大軍還未抵達濟州,士氣已遭重挫。
回馬穀大捷的消息傳回梁山,自是引得一片歡騰。而此戰中,“鐵火炮”(地雷)展現出的恐怖威力,更是讓前線總指揮林衝深受震撼。他親眼見識了這種新式火器在狹小地形的巨大殺傷力以及對敵軍士氣的毀滅性打擊。
“此物,乃守寨阻敵、預設埋伏之利器!”林衝立刻意識到火器的戰略價值,他不僅下令在梁山各險要關口、可能被官軍利用的路徑上加緊布設更多鐵火炮,更將目光投向了水軍。“水戰之中,若能將此等轟鳴利器置於船上,遠距離轟擊敵船,豈非能掌握水上主動?”
他親自前往水軍營,找到阮小五、阮小七,指著那些新式戰船上的火炮位,沉聲道:“兩位兄弟,淩振營造的新式火炮,乃我梁山克敵製勝之關鍵!水軍操練,須將火炮運用置於首位!務必練就精準轟擊、快速裝填之能!要讓這八百裏水泊,成為官軍戰艦的葬身之地!”
阮小五、阮小七早已對船上這黑黝黝的大家夥充滿好奇與期待,聞言更是精神大振,拍著胸脯保證:“教頭放心!俺們定叫這些鐵家夥在水上發出雷霆之威!”
王倫在梁山本寨聞聽捷報及林衝對火器的重視,心中甚慰。他親自前往後山火器營駐地,對淩振、湯隆及全體工匠予以重獎,賞賜金銀布匹無數。
“淩振兄弟,湯隆兄弟,回馬穀一戰,你二人所製‘鐵火炮’立下首功!揚我梁山軍威,挫敵銳氣,功不可沒!”王倫撫摸著那一枚枚黝黑的鐵疙瘩,眼中滿是讚賞,“然,此物尚顯笨重,主要用於預設埋伏。我盼你二人能再接再厲,研製出更為輕便、可由單兵攜帶並使用之火器!若能成功,我梁山步卒戰力,必將發生天翻地覆之變!”
淩振和湯隆得到寨主如此肯定和期許,激動得滿臉通紅。淩振躬身道:“哥哥厚望,淩振謹記!必窮盡心力,鑽研此便攜火器,不負哥哥信任!”湯隆也甕聲甕氣地保證:“俺定打造出最好的鐵胚,助淩振兄弟成功!”
就在梁山上下因陸戰大捷而士氣高昂,並如火如荼地加強火器研發與應用之際,一個來自海上的壞消息,卻如同陰雲般悄然飄來。
漕運司統領阮小二,風塵仆仆而又麵帶悲戚地返回了梁山,直奔聚義廳向王倫請罪。
“哥哥!小弟……小弟有負哥哥重托!”阮小二跪倒在地,聲音沙啞,“奉命探索北上遼東海路的船隊,在渤海海域遭遇罕見風浪,狂風暴雨連日不絕……船隊……船隊損失慘重!三艘大海船傾覆,兩艘重傷,僅餘兩艘僥幸帶傷返回……隨船貨物盡數沉海,水手弟兄……折損過半啊!”說到痛處,這條硬漢也不禁虎目含淚。
探索海上新航路,本就是充滿未知與風險的壯舉。王倫早有心理準備,但聽聞如此慘重的損失,心中仍是一沉。他快步上前,親手扶起阮小二,沉聲道:“小二兄弟何罪之有?探索未知,豈能無險?茫茫大海,風雲難測,非戰之罪!你能帶回兩船弟兄和這用鮮血換來的航路經驗,已是大功一件!”
他當即下令:“所有在此次海難中罹難的水手,皆追授為梁山烈士!其名諱刻錄金冊,牌位供奉於梁山英烈園,享四時祭祀!其家小由山寨供養終身!”
翌日,王倫親自率領梁山眾頭領,前往新建的英烈園。園內鬆柏蒼翠,氣氛莊嚴肅穆。新刻的數十個牌位靜靜安放在祭壇之上。王倫親手點燃高香,率領眾人三鞠躬。
“蒼天在上,厚土在下!梁山泊主王倫,率眾兄弟,敬祭此次探索海路、不幸罹難的諸位英烈!”王倫聲音沉痛而堅定,“爾等為梁山開辟新路,勇闖怒海,雖身殞而誌不屈!今日在此立誓:爾等之血,不會白流!梁山探索四海之誌,絕不因此稍懈!他日航路通達,遼東物資源源而至之時,必以敵酋之血,祭奠爾等在天之靈!英魂不遠,伏惟尚饗!”
肅穆的祭奠,真摯的誓言,不僅安撫了逝者親屬和幸存水手的悲痛,更讓所有梁山士卒感受到山寨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犧牲的銘記。一股同仇敵愾、誓死追隨的悲壯豪情,在眾人心中油然而生。陸上的大捷與海上的悲歌交織,反而進一步凝聚了梁山的人心,軍心士氣,不降反升。
關勝大軍壓境的陰影依然濃重,但此時的梁山,已然是一支經曆過勝利洗禮、擁有犀利新武器、並且內部凝聚力空前強大的力量,正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