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風成唐使

字數:2988   加入書籤

A+A-


    殿內論道的餘韻尚未散去,茶香與道韻依舊繚繞。
    楊嬋聽著他們談及大道逍遙,心有所感,不由生出幾分好奇與不解,望向李風,眸中帶著純然的疑惑,輕聲詢問。
    “李風道友,既然我中土道門便有直指天仙的逍遙大道,玄妙無窮,道友更是已深得其中三昧,為何……為何還要不辭勞苦,意欲前往那西方之地尋求異域之法?”
    李風聞言,隻是微微一笑,尚未開口。
    一旁的袁天罡與李淳風卻是臉色微變,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詫。
    “李風道友,你竟要西行?”
    袁天罡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
    “西牛賀洲,路途遙遠,且聽聞那裏妖魔割據,強梁遍地,絕非善地啊!”
    李風麵對兩位的關切,神色從容,但目光堅定:“多謝二位道友掛懷。西方佛門,雖路徑與我道門不同,然萬物皆道,萬法同源。我隻是想前去見識一番,或許能有些許觸類旁通的收獲,以印證所學。”
    李風並未跟二人談起唯心,尋求三教合一,知行合一的路,而兩人此刻也把李風當做是純正道門之人。
    因為兩人全都看到了李風修的是純陽功法。
    李淳風眉頭微蹙,出於愛護才俊之心,仍想勸阻:“道友,觸類旁通固然是好事,但此行凶險異常,絕非遊山玩水。妖魔可不會與你坐而論道。”
    “道友心意,李風明白。然,此行李風誌在必行。”
    李風的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端坐於蒲團之上的袁天罡與李淳風,麵上笑容未變,眼神卻皆是一凝。
    二人修行多年,默契早已入微,而李風自然是不知,一道無形無質,唯有彼此元神方能感知的意念波紋,在二人識海之間悄然蕩開。
    李淳風帶著一絲探究:“袁師,李風道友誌在必行,你我可還需阻攔?”
    袁天罡的神念沉穩,如古井深潭:“淳風,你我之間,便無需遮掩了。不久前神遊太虛,感應到龍虎山張道陵祖師傳訊……西遊之局將啟,此乃佛門東傳,借天命而行之大勢,意在撼動我中土道統之根基。”
    李淳風的神念驟緊:“果然如此!佛門竟有此謀劃?那李風道友此去……”
    袁天罡的神念如定海神針,打斷道:“大勢不可逆,然其象可變。李風道友乃異數,身負純陽正道,卻又非你我道門嫡傳,與西行因果牽連不深,恰是跳出局外,觀其全貌的絕佳人選。他既一心西行,我等何不順水推舟?”
    “不如托付他以記錄見聞之名,詳察西行路上山川地理、妖魔勢力、乃至佛道氣運消長之機。他所見所聞,便是未來我道門應對之先機!”
    李淳風神念中仍有顧慮:“袁師此計,確是高瞻遠矚。然西牛賀洲凶險萬分,佛門大能亦非等閑,讓李風道友行此觀風之事,無異於火中取栗,是否過於凶險,恐害了道友性命?”
    袁天罡神念篤定,帶著一絲決斷:“故此,才更要為他謀得大唐使者之身份!此身份非同小可,凝聚南瞻部洲人族氣運,乃是一道護身符。尋常妖魔不敢輕犯天威,即便佛門,麵對代表東土大唐的使者,亦需禮讓三分,行事便多了顧忌與方便。此乃借人間之力,行天道之察,可最大限度護他周全。”
    李淳風神念終於舒展,透出讚同:“善!借朝廷之力,行我道門之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此一來,李風道友明為求法,實為觀風,既能全其誌向,又能為我道門留下應對之機。兩全其美,如此甚好!”
    元神交流,電光火石。
    外界不過一瞬,二人已定下關乎未來氣運的方略。
    袁天罡見李風心意已決,指節輕輕在案幾上叩擊了兩下,眼中精光一閃,忽然撫須笑道:“嗬嗬,若道友果真非去不可,貧道這裏,倒是有個想法,或可讓道友此行順暢許多。”
    “哦?請袁監正指點。”李風拱手。
    “道友可知,大唐天子,素有雄心,一直有心效仿前漢,遣使通好西域,宣揚國威。隻是……”
    袁天罡話鋒一轉,意味深長地說道:“如今西去之路,妖魔頻出,絕非尋常文官武士所能勝任。若李風道友願意,貧道可在陛下麵前諫言,如張騫一樣的身份。道友若能擔此重任,便是堂堂正正的大唐使者。有此身份在,一是沿途各國關隘通行無阻,二是即便遇到些不開眼的山精野怪,也要掂量掂量是否承當得起襲擊天朝使者的因果。這,豈不勝過道友獨自一人,如同無根浮萍般硬闖?”
    李風聽後,眼中亮光一閃,立刻明白了其中關竅。
    頓時明悟今日之卦象,如今二人所言,豈不是卦象顯現大吉之卦。
    這不僅是便利,更是一層極其重要的護身符。
    李風稍作思量,便坦然應下:“袁道友思慮周詳,此計大善!若真能如此,確是省卻無數麻煩。那便有勞二位道友了!”
    袁天罡見李風從善如流,心中更是欣賞,哈哈一笑:“好!不過,這朝廷法度不可廢。欲為使者,縱是特例,也需有個出身。科舉正途,便是最好的敲門磚。科舉需先在家鄉州府取得貢生資格,方可來長安參加省試。此事不難,貧道執掌道觀,兼領司天監,為國薦才乃分內之事,可為道友爭取一個道舉的名額,免去州府應試之勞頓。”
    楊嬋在一旁聽得明眸發亮,心中為李風感到欣喜,連忙盈盈一禮:“如此周全,真是太好了!李風道友之事,全賴二位道友鼎力相助,楊嬋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