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袁守城

字數:3516   加入書籤

A+A-


    【今日卦象:風火家人,小吉,風與火相互助益,火得風而旺,風因火而顯!】
    清晨,李風看著新出的卦象,頓時一愣,楞在,卦象不再有解析了!
    昨日剛剛修出浩然正氣,今日的卦象,解析就不見了。
    “咦,解析已經消失了!”
    “卦象沒有解析,如此而言,應該是因為我的境界早已非剛剛穿越之時,已經可以領悟,故而不再有解析!吉凶我已知曉,有無解析,倒也無妨,若是我的境界再有提升,莫非簡單的幾句象也會消失吧?甚至最後吉凶也會消失?”
    卦象,對於李風而言,屬於是剛剛穿越這個神仙妖魔世界的一個開局保命符。
    比如前去白虎嶺,李風得到大吉卦,那麽白虎嶺雖然凶,在卦象上,等於說結果已經注定了。
    也就是說,卦象最大的作用,正是給予了李風結果的確定性。
    沒有結果的確定下,李風如何敢闖白虎嶺?
    事實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闖白虎嶺得來,因為勸化白晶晶,白晶晶將原本前身是披香殿玉女的純陽天仙訣給了李風。
    同時因為過去白虎嶺,卦象得到先天一炁進入先天境界,在悟道之上出現了改天換日的提升。
    也因為需要給白晶晶尋仙緣來到華山,並且去了驪山!
    在初期,卦象告訴李風白虎嶺大吉,那麽無論過程多麽凶險,都有一顆定心丸,能夠從容布局,冷靜應對。
    這份信心,是李風在弱小時期最寶貴的資產。
    如若不然,凡人時期,是絕對不敢渡過白虎嶺這個煞氣遍地的凶地,而寶象國向西也是妖魔遍地之山,基本上就會困在寶象國。
    現在,李風已經進入先天境界,並且有了浩然正氣,而卦象解析則是開始退位了。
    “如此離去也好,若是不然,對於我而言,終究是有待,有恃無恐終究不能真正得道!如今卦象可讓我順利看吉凶,未來或許我可直接參悟卦象!”
    隨著解析的消失,未來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今日卦象,風火家人!】
    那麽吉凶如何,會發生什麽事,則是需要自行參悟了。
    對於這個結果,李風還是欣然接受的,楊嬋如今的困境就是因為溫室花朵的緣由。
    清晨,老君觀的庭院上彌漫著破曉的清寒。
    李風剛剛走出房間,隻聽吱呀一聲,對麵房門輕啟。
    抬眼望去,李風眼中不由掠過一絲驚訝。
    隻見楊嬋從廂房走出,往日那霞光繚繞的仙衣霓裳換成了一身尋常的月白襦裙,墨玉般的青絲僅用一支簡單的木簪綰住,渾身上下再無半點珠翠。
    雖容光清麗依舊,難以完全掩蓋那身神韻,不過裝扮上卻已經是尋常的女子。
    “楊嬋仙子……沒想到你早有準備。”
    楊嬋眼中帶著幾分新鮮與鄭重:“既入紅塵,便該有紅塵的樣子。體驗凡塵,本就是修行的一部分。所以,今日起,莫要再喚我仙子或是道友了,便……喊我楊姑娘吧。”
    李風從這番言行中感受到了楊嬋的認真,便也鄭重說道:“好,楊姑娘,說來慚愧,我來到長安這些時日,不是在驪山,便是在這觀中,還未曾好好走過這人間帝京。”
    楊嬋聽後不由的苦笑道:“道友的話,讓楊嬋汗顏了,我在華山數千年,又何嚐真正見識過?”
    楊嬋感歎一聲輕聲道:“我所見的凡人,皆是懷著萬般心願,一步一叩首,攀上華山之巔的香客。他們在我麵前,展現的唯有至誠的信仰與極致的渴求。而那劉彥昌倒也是異類,他上山時,滿身輕浮濁氣,與那些香客截然不同,才更令我感到被褻瀆與憤怒。或許,我見識的人太少了!”
    李風聞言,了然一笑:“如此,我們這便出去。楊姑娘也莫要喊我道友了,直呼我李風即可,長安城百萬生民,士農工商,王侯將相,千人千麵,萬種相,正等你我一觀。”
    楊嬋眼中頓時煥發出一種純粹的好奇與探究輕輕頷首:“好..李風,正合我意。”
    二人行至觀門,恰遇李淳風。
    李淳風見二人作凡人打扮,氣度卻又非凡,不由撫須一笑,眼中盡是了然。
    “李道友,楊仙子,可是要見識一番這長安城?”
    “正是。”
    李淳風笑道:“甚好,不妨去城西的西市口看看,袁師的族叔袁守誠,常在那棵大槐樹下設攤卜卦,其術通神,堪稱一絕。你二人前去,或能有所得。”
    袁守城,李風可是知曉其人,這是親手把涇河龍王坑上斷頭台的人,凡人算天機,降雨絲毫不差,這何止是奇人。
    要知道道家也是傳承的,袁天罡主要是族學傳承,本族多是涉獵此道之人。
    走到長安街道,車馬轔轔,人流如織。
    店鋪林立,旗幡招展,也有士子風流,胡商雲集。
    楊嬋跟李風立於這洶湧的人潮邊緣,看著麵前這幅鮮活而陌生的紅塵略感一絲無從下手的茫然。
    楊嬋側首看向身旁氣定神閑的李風,輕聲問道:“李風,我們這便去袁守城處嗎?”
    李風點點頭:“對,長安太大,眾生萬象,若隻是漫無目的地行走,沒有因果啊,終究是隔岸觀火,難觸其髓。也無法真正的融入紅塵,何談體悟,袁守城既然長居於此,為人解卦,他的卦攤便如同你我觀察紅塵的窗口。”
    “再說,求卦者,必有所求,有所惑,有所喜,有所悲。我們便從這眾生求與應之處,開始見識這真正的紅塵。”
    楊嬋聞言,眼中恍然,點頭讚同:“你說得是,這人潮雖盛,沒有任何因果,就與你我並無關聯。從袁守城處一觀,正是由點及麵,再好不過。”
    二人依照李淳風所指,穿過幾條繁華的街巷,轉向略顯古樸卻依舊熱鬧的西市口。
    遠遠地,便瞧見一株需數人合抱的巨大槐樹,如華蓋般撐開一片陰涼。
    樹蔭之下,果然設著一個樸素的卦攤,一張舊木桌,一杆布幡,上書一個樸拙的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