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最佳副使
字數:3882 加入書籤
王玄策聽後,自然是大為震驚,立刻詢問:“還請先生指教一二!”
而此刻李風心中感歎,內心也開始盤算。
“王玄策……這位可是傳奇啊!”
這個名字,在李風所知曉的那個屬於地球的未來裏,代表的絕非僅僅是一個科舉高中的士子,而是一人滅一國,以大唐使節之名,揚威異域的絕世狠人!
是真正能將大唐意誌貫徹到極致的傳奇使者。
雖然四大部洲並非地球的大唐,那麽任何在地球史冊留下名字的人,讓自己在南瞻部洲的大唐遇到,就絕不簡單。
加上此人的生辰,磅礴的氣象,也已經說明絕非是簡單之人。
“我謀求那大唐使者身份,更多是為西行求一護身符,借的是南瞻部洲人族氣運的勢。而眼前這位……本身就是勢的化身,是真正能代表大唐意誌的真唐使!”
李風的思維飛速運轉,一個更加合理的想法迅速成型。
“他明年科舉,以他命格氣運,高中是必然。我與他同期參考,若能同榜登科,便是天然的同年之誼,此乃官場最牢固的紐帶之一。”
“再者正式的國使出使,絕非一人可成。需有正使、副使,方顯鄭重,方能代表完整的國家意誌。我若為正使,他……便是那最完美、最無可替代的副使!”
這個想法的出現,讓李風感到一陣豁然開朗。
他之前的計劃,更多是借勢,是獨行。
但若能得王玄策為副手,那這西行之路,將不再是單純的求法之旅,更是一次真正意義上名正言順的大唐意誌延伸!
在袁天罡的安排下,自己為正使,而一個擁有雷霆手段與不世膽魄的副使。
這樣的組合,才能在那妖魔遍地、仙佛博弈的西牛賀洲,真正地打開局麵,而不隻是被動地尋求庇護。
李風知曉,使節之儀,關乎國體。
一人為使,縱有通天之能,在旁人眼中,亦可能被視為獨夫遊說,其言可代表個人,亦可代表權宜之計。
這如何能體現煌煌大唐,天朝上國的森嚴法度與萬鈞意誌?
所以真要是派遣西行,那麽正副二使,缺一不可!
縱然是楊嬋跟隨,也不過是私人,跟大唐無關,大唐需要真正科舉遴選出來的進士為使者。
一般而言,正使持節,掌決策應變之權,如國之頭腦,副使協理,負監督執行之責,如國之臂膀。
二者同在,方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微縮的大唐意誌。
因為此製,是為了杜絕一言堂。
使節在外,天高皇帝遠,若無副使製衡監督,其心若偏,其行若謬,則國家蒙羞,使命盡毀。
有副使在旁,大事需共商,文書需共署,才能擁有真正的執掌氣運。
想到這裏,李風對接下來的道路豁然開朗。
至於說剛剛進士的人能不能為副使,這個是不會有人爭搶的,因為西行妖魔遍地,世家子弟是不會搶這個差事,曾經張騫的經曆,可是九死一生。
而且,已經出現了九個前去取經的僧人,全都橫死在半路了......
雖然說後來班固也西行了,這是建立在張騫已經打通了絲綢之路的前提下,張騫之前西域可是完全未有人前去,而班固去的時候已經是絲綢之路開通了很多年以後的事了。
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路,班固西行就是容易的多。
而如今的西行,唐皇欲行漢武之路,如今是亂世初定時期,如果有小地圖的話,西域早就是漆黑一片的未知地帶了,哪怕他是一個剛剛上榜的進士,也不會有人跟他搶的。
至於說王玄策會不會去,李風相信他會去的,因為他有野心,有魄力,還有是他命中注定功成名就之地!
想到此處,李風看向王玄策消失方向的眼神,已從最初的欣賞,變為了一種結交。
“必須結交此人。”
這是此刻李風堅定的一個想法。
“今日卦象,風火家人,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或許應驗再此啊!前麵是風火,莫非是應驗在王玄策身上,而後麵的家人,李風看向旁邊的楊嬋,可不是如同家人一般,同行悟道!”
看著眼前王玄策的求知之心,李風做出解釋。
“閣下之命,壬子為閣下之身,屬於浩瀚之長河,戊申為雪山融水,丙戌為太陽照耀,乙巳則為草木生長,閣下之五行皆為有情有義,明年為戊辰年,辰為龍,又為海,閣下這壬子長河,浩浩蕩蕩繞行群山而入海,如此格局,氣運自成,何須前來問卜,徒增疑慮?”
王玄策不甚了解,但是此刻卻不明覺厲了。
袁守城撫須而笑,眼中滿是激賞與了然,並未直接回答王玄策那震驚的目光,而是先對李風頷首致意。
“道友這番論斷,妙極!不以枯骨斷命,而以氣象觀人。直指本源,豁達通透,已得相術三昧,更在術數之上。”
袁守城這才將目光轉向猶自處於震撼中的王玄策,為李風的論斷落下最後的注腳!
“李道友指你為浩瀚長河,老夫便再送你一言,長河入海,其勢必不可擋。然入海之前,必經峽穀,遇暗礁,此非劫難,乃是砥礪你水勢,助你積蓄雷霆萬鈞之力。你且安心而去,明年辰月,靜待風雲化龍便是。老夫可為你斷言,必然前十!”
王玄策聽後隻覺得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與暖流湧遍全身,數月來的焦慮不安頃刻間煙消雲散。
“承先生吉言!若他日果真如願,王玄策必來重謝,不知何需要準備什麽?”
袁守城淡然說道:“無需擔憂,隨心而動即可!”
李風見此,稍微思量說道:“王兄弟命數不凡,在下李風,先助王兄弟高中!高中之後,會有一件大機緣之事,應在西行大事,若有膽量,可流芳百世,到時需看閣下取舍!”
“多謝李兄吉言...........膽量?若是西行開疆,王玄策何懼之有!”
天庭,司命殿。
此處並非金碧輝煌的宮闕,而是一片無盡的虛空,唯有無數條流淌著星輝與命運符文的光帶在緩緩流轉,靜謐而威嚴。
這裏是三界眾生命籍的存放之所,每一道光帶,都代表著一條生命的軌跡。
楊戩的身影出現在這片虛空之中,銀甲黑袍,額間天眼微開,流轉著勘破虛妄的金芒。
值守此地的仙官見到他,立刻躬身行禮,不敢有絲毫怠慢:“參見二郎真君。”
楊戩微微頷首,聲音冷峻,不帶絲毫感情:“查一人,名曰李風,近期活躍於南瞻部洲大唐境內。”
“謹遵法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