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領旨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A+A-


    “許安回來了?快宣。”
    聽到這個消息,李幼澄臉色一喜,竟然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不過隨即意識到不妥,連忙坐了下來,重新恢複之前端莊的神態。
    許安本來回潼關是見相裏金的,但沒想到李幼澄竟然也來了潼關,便趕忙前來拜見。
    待行過君臣之禮之後,廳內文武一個個開口都向許安道賀。
    轉戰百裏,一日三捷,這個戰績實在耀眼。
    雖然戰果上未必有之前擊敗晉軍以及契丹軍那麽輝煌,但勝在說出去更為傳奇。
    李幼澄更是笑意吟吟的看著許安,每次當她感到絕望彷徨的時候,許安都能給她帶來希望,不知何時,也許她自己都沒發現,她對許安竟然有了一絲依賴。
    許安連忙笑著謙虛了幾句。
    就在此時,又有宦官通報,說是相裏金求見。
    “快宣。”李幼澄連忙道。
    片刻之後,相裏金龍行行虎步的走了進來,雖然年俞七十,但仍然腰杆挺拔,精神矍鑠。
    “臣,相裏金拜見監國。”相裏金走上前見禮。
    “相太尉免禮,來人,給兩位愛卿賜座。”
    很快就有宦官擺了兩把椅子到了廳內。
    唐初之時,宰相級高官上朝就可以坐而奏事。
    即使後期隨著皇權強化逐漸取消了這種製度,但也有少部分元老重臣能夠繼續獲得殿前賜座的殊遇。
    如今李幼澄殿前賜座對朝中重臣以示尊重與拉攏也並不為奇。
    許安和相裏金謝過之後就坐到了兩旁。
    李幼澄問道“不知太尉此來,是有什麽事嗎?”
    相裏金側了側身子,對著李幼澄拱手答道“回殿下,老臣一來是拜見殿下,二來是聽說許將軍返回潼關,特來與其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如今同州叛軍動作頻頻,華州方麵態度曖昧,需得早做打算。”
    如今朝堂之內,相裏金作為外鎮實力派,許安則是朝堂武將之首(宋審虔養傷),是當今朝廷兩大軍事支柱,如今朝廷若是想要有什麽大的軍事行動都繞不開他們兩人。
    許安隨即道“殿下,末將此番回來,也正是為了此事。”
    李幼澄點了點頭道“原來二位愛卿想到了一處,正巧今日都在,那就一起議一議吧,不知二位愛卿可有什麽建議。”
    相裏金第一個開口道“殿下,如今根據臣所得到的消息,華州、同州之間信使頻頻,華州方麵很有可能已經打算和同州聯手抗拒朝廷大軍,並且還準備拉上商州。平叛之事已經是迫在眉睫,還請殿下允準出兵。”
    “他們已經談妥了嗎?”許安眉頭不經一皺,若是讓這三州聯手,確實是個不小的麻煩。
    相裏金捋了捋胡子道“暫時還沒有,其中商州那邊對此事似乎興致缺缺,至於華州和同州之間也有分歧,主要是軍事配合方麵無法談妥,而且老夫聽說華州內部也有分歧,並不是人人都想投降叛軍。
    所以老夫才主張立即出兵,不能再給他們串聯的時間。”
    許安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開口道“殿下,臣也主張立即出兵,不過在商州、華州以及同州方麵臣認為需要分別對待。
    其中商州方麵可以派去使者前去,許以高官厚祿暫時將人穩住。
    華州方麵也可以爭取,既然他們內部有爭議,就不要把他們當作一個整體,可以派密使分開談,想辦法拉攏心向朝廷的那一派,哪怕無法爭取過來,也盡可能分化他們,讓他們無法全力出手。
    至於同州,既然已經公開豎了叛旗那就隻有打。”
    “許將軍所言有理。”李幼澄點了點頭,又看向相裏金問道“太尉的意思呢?”
    相裏金也點了點頭道“許將軍所言甚是周全,老夫沒有異議。”
    見與相裏金達成了一致,許安看向上首的李幼澄恭敬一禮道“同州逆賊叛亂,荼毒地方,罪不容誅,臣請殿下恩準,出兵伐賊,以安社稷。”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如今廳內雖然人少,但全都是重臣,李幼澄見無人反對,略一思索便開口道“相裏金,許安接旨。”
    “臣在。”相裏金、許安隨即起身。
    “反賊安重霸本受國恩,不思為國效力反包藏禍心,糾合亂黨,謀反欺天,如今竊居同州,罪不容誅。
    以太尉、保義軍節度使相裏金為同州行營都總管,總領馬步諸軍三萬,兼領同州四麵行營事,統籌全軍,便宜行事。
    以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懷化大將軍許安為同州行營先鋒都指揮使,領馬步軍一萬為前鋒,率部先驅,為大軍開道,凡先鋒所至,許以臨機決斷之權。
    諸路兵馬,自接此詔,即刻集結,聽候調遣。將士有退縮不前者,軍法從事;有能擒殺叛賊、立功者,不拘等差,破格封賞。
    欽此。”
    “臣相裏金(許安)接旨。”
    主將位置最終還是交給了相裏金,雖然李幼澄心裏的最佳人選是許安。
    但相裏金無論是資曆地位亦或是如今的權勢都在遠許安之上,哪怕許安如今已經是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仍無法與之相比。
    更何況他們現在在某種意義上還屬於寄人籬下,因此某些方麵,即便李幼澄貴為監國也不得不主動做出讓步。
    相裏金和許安領旨起身,隨即兩人便開始點兵。
    首先是侍衛親軍,內殿直要保衛禦駕,不能動。
    不過外殿直、忠順軍以及正在建的帳前軍總計六千人全部參與作戰。
    還有從馬直和鐵林都四千騎兵也被抽調了出來。
    而保義軍這邊,鎮守硤石關以及其他各地關口的兵馬不能動,隻能再抽調出兩千牙軍。
    另外還有州兵五千以及臨時征召的團練鄉勇一萬人,再加上如今已經在前線的兵馬,差不多將近四萬,基本上是把家底都拿出來了。
    隨著監國旨意下達,大量糧草開始向前線運送,還有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相裏金早就命人把東西運到潼關,如今隻需要從潼關再運往同州就行。
    好在戰線比較短,這些天又攻克了數座縣城獲取了不少物資,後勤壓力不算太大。
    等商量好了進攻計劃,約定由相裏金繼續坐鎮後方,籌措更多軍需,前線戰鬥先由許安全權指揮。
    兩天之後,許安先行帶領兩千騎兵,五千步兵趕到郃陽縣境。
    在攻打同州之前,要首先拔掉這顆釘子。